2月16日,聯想投資正式更名為“君聯資本”,聯想控股旗下這家專業從事風險投資與成長期投資的基金管理公司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此,聯想控股董事長、總裁,君聯資本董事長柳傳志獨家對話新浪財經,就君聯資本的發展過程、投資策略及未來投資重點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為對話實錄:
主持人權靜:柳總你好,我們知道在2月16號聯想投資正式改名為君聯資本。很多人在想,聯想投資已經做了12年了,而且業績非常不錯,在業界也是很有口碑,為什么要改這個名字了?
柳傳志:其實改名實質沒什么變化,它就是因為叫聯想投資,容易和其他兩個名稱混淆。一個是聯想集團,是做電腦這塊,還有一個是聯想控股,是母公司。尤其現在母公司本身要形成新的產業的時候,也會用投資的方法,這樣的話就更容易混淆了。君聯資本本身,它是獨立的一個投資企業,所以它應該有一個自己獨立的名稱。
主持人權靜:但是也有人會這么想,你看“聯想”這兩個字是一個金字招牌。
柳傳志:是的。
主持人權靜:打著這個金字招牌不是更好嗎?
柳傳志:這樣會造成很多的混亂。比如說,我們聯想控股投的酒類,會認為聯想集團又做電腦又做酒類,就會給聯想集團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而且也會對聯想控股帶來很大的不便。聯想控股未來,它投的東西都是將來會形成自己產業,是賣的,而且要負責到底的。
但是,聯想投資作為風險投資來說,它所投的企業,不管怎么好,它也是要退出的。因此,這些企業后邊如果發生了其它方面的事情,其實是跟聯想控股是沒有什么關系的。最起碼會讓人形成誤會,這都不太合適。
主持人權靜:我們來說說新名字--君聯資本,“君聯”兩個字是從哪兒來?意味著什么?
柳傳志:他們研究了很長時間,叫“與君同道”,這個“道”想說的是“富而有道”這個意思。就是我們希望掙錢,但是希望掙錢的方式能夠普惠于其他人,對這個社會有好處,這就成了富而有道了,然后“聯想未來”。這樣前面那個字與君同道那個“君”,聯想未來那個“聯”,所以叫君聯。
主持人權靜:它的英文名字叫Legend Capital。
柳傳志:依然跟以前的一樣。聯想控股也叫Legend。只是聯想集團,因為到海外去,它把名字改了叫Lenovo。中文的名字有不同,但是英文名字聯想控股和聯想投資是一樣的。
主持人權靜:其實改名字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是個大事,因為是個標識的不一樣。
柳傳志:對。
主持人權靜:其實在回顧過去12年,改名字可能對聯想投資來說,也是一個里程碑。如果給過去12年的業績打個分的話,在您心目中,過去12年能打多少分?
柳傳志:應該是很高的分數。
因為對聯想投資來說,他們給聯想控股應該講立了很大的功勞的。第一件事就是當年聯想控股,從專注在IT行業里,殺到新的行業里去的時候,選擇了風險投資這個領域。而當時的聯想人,從來沒有做過投資或者做過其它領域的事情。那么朱立南領著聯想人,進入到風險投資領域去,要把它真的做起來,這是完全陌生的行業,包括在中國,風險投資本身也是很少的,在那個時候。所以要學習,不僅是要從書本中學習,更要從中國的實際中學,從他們所投的企業失敗的教訓中學。這樣把這個企業做起來,摸索出來。
當時我跟他們談過,當時聯想控股拿了3500萬美元作為資本金,作為第一期的基金。因為在當時沒有經驗的時候,強行去募集別的LP的錢的話,會有這樣的問題。一個是募集起來有一定困難,但不見得募不到,畢竟有聯想的品牌在這。但是有可能做壞,實際上是把別人的錢賠進去了,這個我覺得更不好。應該我們自己拿錢給他們付學費。朱立南他們也明白,這3500萬美元是我們做實業掙來的錢,一分一分的很不容易,所以他們格外的小心,結果做的非常成功。
不但說不用付學費,做第一期得到了七倍的回報,做好了給我們樹立了信心,讓我們了解到投資大概應該怎么做,這才使得我們在03年的時候有這個決心和信心,去成立第二家私募基金--弘毅,弘毅就做了更大的規模。在這個基礎上,現在來講控股正在醞釀著更大的計劃,控股總體上市的計劃。所以他們是一個開路者,這是他們第一大的功勞。
第二個大的功勞就是,應該講他們在做這個投資的時候,并不是真的沖著掙錢去的,而是當成一個事業來做。投資的人往往更容易認為,投資我投下去取得很高的回報,這就滿意了。他們當成事業做有什么不同呢?比如說,我投進去的這個錢,然后能夠對被投企業有幫助,形成自己的品牌,長遠的就把這個事做下去,發展下去。這時候,他們就格外要注意自己的品牌和聲譽,注意品牌和聲譽,形成和其它投資,同行的壁壘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增值服務,我能夠給被投企業有增值。不單自己能掙錢,更多的是通過被投企業做好了,我們得到應得的回報,他們真正的在秉承這條在往下走。
所以說在戰略路線上,提出“事為先人為重”這樣的方式,特別注意培養領軍人物等等,一系列的做法。這個做法是符合聯想一貫的精神,做一件事情真做就要當成事業來做,而不能是為了局部掙錢來做。這個我覺得,是給聯想所有的成員企業也是做了一個好樣子。
第三條就是,聯想里邊很強調所謂三軍聯動,“三軍聯動”雖然不是一個策略,但是我們很強的一個優勢。我們有聯想投資,有弘毅投資,投了加在一起將近快200個企業了。這些企業,有很多之間可能是可以互相幫助的,有上下游的關系。這樣貼起來以后,會對被投企業有更大的幫助。
打個比方說,我們投的漢口銀行。漢口銀行它很希望做好對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對高科技企業的貸款業務。而我們所投的企業,是被我們詳細調查過,果然做的很好的。這樣的話就對漢口銀行的貸款就有很大的幫助,而這個企業又需要貸款,這樣的話就等于是互相連起來,這只是一個例子。
像聯想控股還有一個重要的項目就是聯想之星,就是用我們的能力去為高科技的科研院所的一些科學家,怎么把他們的科研成果推廣出去。這些科技人員本身完全不懂企業,他這樣的話他的成果很難出去。我們給他們辦班讓他們知道企業是怎么回事,小企業的時候還應該注意什么,到了一定的規模又應該注意什么。
你要辦這個班,就要有專門適應這個班的教材和教員,而一般商學院MBA講的都是比較成熟企業應該怎么做,這跟那個教材是不一樣的。做這些事誰來做最好呢?是君聯資本里邊的同事,他們因為在投的企業,風險投資都是屬于比較小的企業,于是他們把多年積累的經驗編成教材。由他們來出任第一屆畢業班的老師,所以效果非常之好,這么普及開的。
現在,聯想之星做開了以后,就變成了孵化器投資的典型,就是最早期投資是聯想之星投的,到一定程度,如果君聯資本覺得這個案子不錯,符合他們的標準,君聯就可以接上了,這就形成三君聯動了。這個他們也是有重要的貢獻的。此外,就是由于君聯資本幾期的投資有很好的回報,聯想控股作為他們主要的投資人,當然我們也取得了豐厚的回報。
從這幾個方面,都可以給他們打很高的分數。
[page]
主持人權靜:剛才您講到了最開始是不想去虧別人的錢,所以最開始拿了聯想做實體的錢,來對聯想投資作為最初的資金。
柳傳志:對。
主持人權靜:那我們看到現在,其實君聯資本已經管理了五期美元基金和兩期人民幣基金,總規模達到了130多億人民幣。這么看來,全世界LP是很看好君聯資本未來的發展的。
柳傳志:是。
主持人權靜:我想問的是在中國的市場,已經成為最為競爭激烈的資本角逐的市場。那么君聯資本跟全世界最優秀的風險投資基金相比,你覺得它的特點和優勢未來在哪里?
柳傳志:君聯資本主要因為注重投中國的企業,所以跟在美國投資的未必有一定的可比性。如果要是只國際上的資金投到中國來,這個來比的話,君聯資本大概有這么幾個,我覺得突出的優勢。
如果你把它當成事業來做,他就會把眼光放的很長遠。那么放長遠有什么做法呢?比如說他就會招聘有更多的人,來做同一個基金的規模。我的意思是說,比如一個五億美元基金,比如人家20個人夠了,他們可能就要招40-50個人。
為什么呢?他們要為了為下一期基金40個億美元做準備的時候,他們就要儲備更多的更有能力的人來領軍。怎么領軍呢?你在中國要做的話,實際上是要進行行業細分的。人少的投資,比如說像打遭遇戰,遇到什么一個好的企業,遇到什么一個好的他要上市的一個什么企業,追著搶著去投,這種就是打遭遇戰的方式。
如果你要是當成事業來做的,你比如你投哪一類,比如說這個TMT領域,或者說醫藥健康領域,你要把這個行業就要吃透。吃透在這個行業里面他就要選一個,投資者就要選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作為領軍,然后把這個行業里邊上下游都研究明白,有多少個企業在里邊,哪一段是最有發展空間的,這都需要人來做。
因此,他就會要比別人招更多的人。為什么投資一般都不愿意人多呢?因為你比如同樣一個資金盤的管理費就是固定的,人多的話管理費就要分給更多的人,發工資或者是出差等等這種費用,人少它當然就方便了。分的提成,人少有人少的分法,人多就有人多的分法。你要是為了長期做,你就需要人更多一些,眼看當前的利益會受到影響,但是為長遠做了準備。所以第一人會要多一些。
第二,在行業細分的時候,他就要深挖,細細的研究行業的規律,和這些企業的狀況,這個也是君聯資本的一個特點。
另外一個君聯資本非常注意他們的這個戰略路線。你比如說像“事為先,人為重”這也是他們研究出來的一種規律。他們是有戰略路線的,這些東西都是屬于不是懵著打瞎打,而是有指導思想的在去做。這些東西逐漸逐漸做到了以后,就會和懵著打的這些同行中,這些熱錢中就會拉出形成壁壘,拉出差距。
主持人權靜:您剛才說到,無論是懵著打還是這種打遭遇戰,都是很多投資基金現在的一個做法。這是不是也是形成當前,無論是PE還是VC形成很多泡沫,市場當中很多熱錢流竄的一個原因所在?
柳傳志:是?,F在在中國,因為除了國際上的這個錢以外,也有不少中國的企業家,比如做房地產或者是做礦產,這些企業家本身,有了一定資金回報以后,按照國家的政策和某些方面的東西,再沿原來的路走下去遇到困難以后,他們覺得投資很容易。他們可能更多看到,好像某個公司沒上市前,我投給他錢,通過上市就能賺到很多錢,就把這個事就看的容易了。這樣的話,就有大量的錢進到這個里邊來,實際上跟二級市場一樣,風險也是很大的。
你看不清楚,你比如說你投了一個公司,準備兩年上市。實際上在這個時候股市突然發生大的變化,跌下去了,這個時候他們那個錢就會賠了。還有的公司投下去以后,對企業并不十分了解,上市以后股市不但沒升,反而掉了很厲害,他也會下去了。這時候熱錢就會遭到了打擊,以后人們就會謹慎。
由于現在咱們的這個PE、風險投資,都是剛成立不久,也就這幾年的歷史,人們看到了他們好像得到了很高的利潤回報,所以熱錢也變得很多。
主持人權靜:其實剛才您說的這些也是很多人都在擔憂的一個現象或趨勢?,F在越來越的人覺得做實體經濟掙錢真的是非常困難,一點一點的那個利潤是非常薄的,都轉而去做虛擬經濟,無論是做房地產,還是去做投資,感覺虛擬經濟來錢來的更快。在您心目當中,這是一個讓你擔憂的一個不好的趨勢嗎?
柳傳志:也沒有什么特別可擔憂的,因為這個東西都得要用實際教育。你比如最早的一期股民,剛在入市的時候,那時候以為投資到股市里面只賺不賠,股價高成那樣,啪掉下來了,他們又要找政府找誰要,發現沒有用,因為這是責任自負,于是大家就認了。等到過一段時間,又高起來了,他又要吃一次虧,慢慢的我們就明白了,而且也知道這個責任一定是自負的。
投資這事,反正你拿國家的錢來投,我們就會擔心,因為那是納稅人的錢。自己的錢,媒體可以提醒大家,提醒各位投資者,真的出了事的話,因為做這種直接投資的畢竟還是有余錢剩余的,所以也影響不了他們的生活。而買股票的呢,他們會拿自己的養老費用、生活費用到股市里邊去,這種投資一般作為基金有余錢剩余的,我認為不會影響到中國社會秩序的混亂。
但是,作為社?;鹱鲆恍┗疬@些募集的錢來投的時候,像保險公司來投的時候,他們確實要格外小心。
主持人權靜:在說到投資的方式和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們觀察到美國的很多企業,包括風險投資他最后推出的方式很多都是并購,或者是賣給大公司。中國現在來看主要還是通過上市,在你觀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未來的趨勢會怎么樣?
柳傳志:這個是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有一條跟民族性有一定關系。什么意思呢?美國的這些創業者,做到一定程度以后,把它賣了自己套了現以后,退出來做別的事。
而中國很多的創業者企業,做到一定程度以后,他有想把它做大的,做大以后賣以后,他就完全跟自己無關了。就有可能命運被人家主宰了,所以他們希望上市得到資金來源以后,還由他來控制這個企業繼續發展。所以這點我想可能是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跟這個企業的體制有一定關系。因為并購的企業畢竟是大企業,就是在美國的大企業,其實全部是所謂股份制企業,或者大的私營企業。中國有國企和民企兩類,而這個民企大到要并購的程度的時候,應該講最少最起碼有一半是國企,國企在并購民企的時候,這些民企所有者,是不是愿意進到國企作為一個國企員工,這點他們有時候會有考慮,這是體制上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就是這個企業關于規范不規范的事。在美國相對來說,企業管理的更規范一點,在中國比如在不太規范的時候,人們更愿意自己來管自己企業,所以原因還是比較多。我自己來看好像這個屬于第一類的還是更多一些。
[page]
主持人權靜:無論是君聯資本還是弘毅投資,包括您剛才說的聯想之星,都是通過幫助這些創業者做大做強,來實現自身的價值。本身您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創業者,在你心目當中,你覺得怎么樣的創業企業才是一個好的創業企業。怎么樣的創業者才是一個好的創業者?
柳傳志:創業者確實目標是不一樣的,有的創業者是希望能夠好生活,這個你不能說人家不對。這樣的話他把企業做到了一定的規模以后,他愿意賣了愿意套現然后自己不干了,或者怎么樣,這樣是一種創業者。
還有一種人,他有更高的追求,希望把企業做的更大,有這樣的追求。光是有追求本身就好嗎?光這一條是不夠的,配合要有他的能力、心胸、學習能力等等。如果這些你全具備,被投企業可能做的非常之大而且發展下去。
所以對于聯想投資來說,只要能夠把企業推到一定的高度,這個風險投資就可以投了。但是對那個私募基金來說,他的要求希望他能夠更長期的,有更高遠的發展。所以這兩個基金,對企業管理者的要求,應該多少是要有點差別的。
主持人權靜:關于君聯資本,過去的12年已經過去了,我們再往后看12年或者說未來更長的時間,你心目當中希望把君聯資本打造成一個什么樣的公司?
柳傳志:君聯資本應該在中國能開出一條特殊的路,這條特殊的路。實際上主要是對企業有更好的增值服務的手段。這鐘增值服務的手段,除了幫企業制定戰略,再到下面運營層面的,比如實現IT系統的建設,銷售能力、市場能力的推廣,企業文化等等以外,是不是做到后來能夠跟國際上一些企業優秀的因素結合起來。
你比如在國際上,有些國際企業他們的品牌和技術有獨到之處。而在中國,這個企業里邊,相對來說這個勞動力成本和市場有我們的獨到之處。如果君聯資本到了一定程度,我們把這兩項聯起來就會做的更好,那壁壘就打開了。
通過和國際企業的接觸以后,真的把這個站穩了以后,推動在做這段的過程中,對國際投資人有一定的影響以后,有可能到后來在中國投資一直到未來到國際上去進行投資。在這里邊要分出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先把中國企業用本身的能力做好,再下個階段就是把國際上的優秀的因素和中國的因素結合起來。再下個階段才可能是直接投資國際企業。
主持人權靜:還是任重而道遠。
柳傳志:對。這里邊會有很多困難,要一步一步的去操作。
主持人權靜: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柳傳志:最大的困難還是,但所謂國際因素和中國企業聯起來的時候,文化的磨合會是很大的問題。就是你買人家那東西的時候,人家認不認你的賬,人家能不能和我們一起配合工作。比如買了企業以后,優秀的東西沒法結合,把最差的東西混到一塊,最后企業內部發生重大矛盾,這時候這個企業就會垮。所以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并購難以成功,經常是因為這個方面的因素。
主持人權靜:對于今天的創業者來說,他們往往發現,當想做一個事的時候,這個領域已經是強手如云了。
柳傳志:是的。
主持人權靜:你觀察到現在的創業者,他們的最大的困惑或者困難是在哪里?
柳傳志:他們就是在直接說的話,他們一開始比如選擇某個行業領域以后,或者有了某些技術以后,他們第一就是盈利模式問題。就是做這個事是不是能盈利,他能不能做的下去。這個就像剛才你說的,在那個時候,由于這個土地都沒有開墾,你有更多試錯的機會,你做反正也沒有誰跟你爭。你做完了今天做錯了,還可以再做?,F在由于有很強的競爭者,你做下去以后,馬上你沒有再做試錯的機會,你就垮了,這個可能是會添更多的麻煩。
因此盈利模式本身,到底我這個企業用什么方法能賺錢,這個東西到底能不能賺錢,能不能競爭得過這是咱們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后面遇到的更多的是,人才的儲備和人才的發現問題。創業者想做一件事,但是在這個市場上,有經驗的人的價格很貴,他創業跟同行相比爭不過人家,從頭自己培養人的話,自己也沒有經驗,其他的人也不懂,所以這樣企業就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所以往往什么樣的人才能創業成功,就是自己曾經在某企業里做過,有過一定的經歷;第二,相對的初始資金比較充足一些,它不是要命的錢。比如很多年輕人說,家里父母給的養命的錢,自個兒一沖動之下就創業了。這時候其實是危險的,因為你自己又沒有什么經驗,你把錢花完了,再后邊投資者根本沒看上你,投不進來,這事麻煩大了。
他們有的是年輕,富余的是他的這個時間,他缺的是錢,這兩個要素,這個錢的要素對他來說其實是更重要。他沒有經驗,沒有錢,所以這就帶來很大的問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