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0日消息,《移動新發現》今日報道,科技博客網站TechCrunch日前發表風投機構藍馳創投(BlueRun Ventures)合伙人杰伊•詹米森(Jay Jamison)撰寫的分析評論文章,稱Pinterest、Foodspotting、Thumb等基于興趣的社交網絡對于Facebook并非威脅,并認為它們能與Facebook實現互利雙贏。
以下是原文:
Facebook難擋用戶青睞興趣型社交網絡
好事漸近的Facebook IPO(首次公開募股)預計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科技股IPO,值此之際,我們也可以展望一下業界未來發展方向。有人會說“社交化大業已成”,Facebook作為一家獨大的社交媒體,將會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毫無疑問,它擁有將近10億個注冊帳戶,如果將社交媒體比作太陽系,那么Facebook就是太陽——它處于引力中心,與社交有關的一切都圍繞它旋轉。
但是,盡管一些人可能會宣稱Facebook能滿足我們對社交的所有需求,用戶卻顯然并不這樣認為。相反,基于興趣的新型社交網絡正在迅速贏得大量用戶,Pinterest、Instagram、Thumb、Foodspotting以及最近新推出的Fitocracy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透露一下:藍馳創投是在Thumb和Foodspotting的投資者之一。)
這些基于興趣的新型社交網絡究竟有多受用戶歡迎呢?數字是最有力的證據。拿近來人氣高漲的虛擬圖片釘板墻Pinterest來說,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mScore的數據,它在2012年1月在美國的月獨立訪問用戶數量突破了千萬大關,這一數字達到8位數的速度比以往任何網站都快。硅谷知名投資人羅恩•康韋(Ron Conway)稱,Pinterest的增長速度就像5年前的Facebook。
再看看意見快評社區Thumb,它的用戶參與度在短短的時間內急劇增加。在此提問的用戶可以在5分鐘內收到來自其它用戶的近60份答案。雖然Thumb的用戶基數還比較小,但是由于用戶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它的平均使用程度已經僅次于Facebook躍居第二,遠遠領先于其它主流社交網絡如Pineterst、Tumblr等等。
這對于那些正在快速發展的興趣型社交網絡意味著什么呢?對于Facebook的未來又意味著什么呢?
從個人興趣出發,結交志同道合新朋友
與Facebook相比,基于興趣的社交網絡有著與眾不同的關注點和社交方式。Pinterest、Thumb和Foodspotting等此類社交網絡首先讓用戶關注自己的興趣,并圍繞它們展開社交活動;而Facebook所關注的,卻是用戶之間的私人關系。Facebook通過現實世界中的社交關系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聯系,而基于興趣的新型社交網絡則提供了其他新穎有趣的社交方式,讓用戶有機會盡情表達個人喜好并結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它們的社交方式與Facebook截然不同,并且正在贏得大量用戶和很高的使用度。
[page]
在Pineterst上,我可以對我所感興趣的某本書、某輛車或者某座建筑進行策展和表達,這讓我建立了一種具有強烈個性的網絡身份,從而能夠基于自己的興趣結交新朋友。美食發現社交應用Foodspotting也同樣如此,我可以通過它表達自己對某種食物的喜好,并且能以這種方式與其他和我口味相投的陌生人建立聯系。
那么基于個人興趣愛好的社交網絡和基于個人社交關系的Facebook這兩者之中,哪種社交網絡形態將會勝出呢?
兩者相輔相成、共享社交“蛋糕”
答案是:兩者都將成為贏家。
人類具有內在的社會屬性,我們對自身的定義是社會關系與個人興趣的結合體。我們對吃什么、買什么、去哪里等問題做出的決定,都以復雜的社會關系、過去的經驗教訓、所處的地理位置、長期的興趣愛好以及未來的奮斗目標等因素為依據。上述兩類社交平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不同的出發點,但是他們對于我們的自我定義以及與周圍環境的互動關系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要想建立與眾不同、持續發展的社交媒體品牌并贏得眾多用戶的歡心,現在依然不乏機會。正如電視媒體并非只有幾大主流頻道,諸多專注體育、電視劇、新聞的頻道同樣做得風生水起一樣,興趣型社交網絡也能憑借其獨有特色生存下來,避免被Facebook、Twitter、LinkedIn這三大社交網絡巨頭擠垮。
與此同時,基于興趣的新型社交媒體的崛起其實并不會對Facebook構成威脅。事實上,它們更有可能給Facebook帶來收益。具體來說,Facebook已經不僅僅是一款服務于近10億用戶的終端工具,它還打造了一個強大而繁榮的應用平臺,其他應用可以利用該平臺吸引到更多用戶,而Facebook作為平臺也能收獲更多用戶?,F在Pinterest、Instagram、Fab以及其它很多新型社交網絡都采用了Facebook的“時間線”(Timeline)API,這樣做當然是因為希望通過Facebook的平臺吸引更多用戶關注并訪問自家服務。隨著這些新型社交網絡不斷增長,更多優質內容會回流至Facebook,從而讓Facebook的平臺更加繁榮。長此以往,Facebook會在良性循環中更具發展動力,從而變得愈加強大。
曾創建網景公司、現為知名風投家的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曾說“軟件正在蠶食世界”,而在社交媒體的世界,目前還大有“蛋糕”可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