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類天使查立12年:偶然的600倍 向VC討錢被忽悠

2012/04/23 14:12      沈曉琳

  “創業投資不是估值、退出的投資問題,而是創業問題。創業者的價值觀就是公司本身的生存能力,產生現金流的能力,并且決定了產品的顛覆性以及市場受歡迎的程度。”

  有那么一瞬,你覺得自己在上一堂創業課。

  三面玻璃、一面墻的會議室,除了眼前這個中國創投界極具盛名的人在說話,沒有別的聲音。從企業的注冊手續到創業公司的股權設置,他時而感嘆國內創業環境的艱難,轉而又強調創業者的自我修煉非常重要。他享受這樣的授道過程,“樸素”是他提到頻率頗高的一個詞語,“樸素的創業觀是創業者通過自己的努力使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所以出發點是你必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創造出對千千萬萬人有益的產品,而不是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地做一些短視的事情。當你大大改善了用戶的生活體驗,自然會有人給你錢。”

  畢竟這是一次采訪,當記者把他拽回到投資業績方面——面對回報率、退出項目數等問題時,他表現得沒有了興致,回之以“不錯”、“很多”,不愿多言。當然,他也會失手。事實上,在他12年投資生涯中,最好的一個項目退出時回報率高達600倍!(他一再表示這是偶然案例,投資回報要看基金整體的內部收益率IRR)“基金都是以賺錢為目的的,我不覺得我有什么不同。”他說,“但是你回頭看,那些真正在市場上叱咤風云的公司,最初都和創投沒什么必然關系”。

  他是天使投資人查立。

  創業經歷即投資優勢

  查立是投資界的“異類”分子,既不出席每年年末的創投行業峰會,也很少和潛在合伙人在高級會所推杯換盞,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和“創業者一起喝茶、喝酒,異想天開地侃大山”。

  2000年,查立回國做創業投資,先是和軟銀中國基金一起,成立了也許是中國最早的創業孵化器IDEA FACTORY;2004年,他聯合原軟銀國際副總裁JesseParker在上海設立風險基金乾龍創投;去年12月,他又在上海市閔行區啟動軟銀起點創業投資基金。無一例外,這三處投資焦點都專注于國內的種子期科技公司。

  他迷戀早期項目,不僅僅因為被創業者身上的活力所感染,更重要的是他也是創業出身,對創業中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

  上世紀90年代,他在美國。當時,美國電信公司利潤最豐厚的業務來自國際長途,由于美國人對遠東和東歐地區不夠熟悉,業務尚未擴展到這些市場。查立抓住了這個機會,他的公司為這些巨頭提供跨國服務,根據新市場的特點制定營銷計劃,把這些巨頭的服務、產品推廣到新興市場。接下來,他成立藝術基金會,制作紀錄片,組織國際展覽……從媒體到互聯網行業無不涉足。因為這些經歷幾乎都是白手起家最后獲得成功,以至于后來做投資時,查立堅信,融資不是創業的主要問題。

  當然,在他多次創業過程中,受挫也是家常便飯。1995年,經過漫長等待,約定時間一改再改后,查立終于得到和一個VC見面的機會。他興奮地從紐約飛到加州RedwoodCity,在約好的西班牙餐館里一等就是六個小時,最終查立接到那個投資人的電話,“Sorry,我有急事去夏威夷了……”回憶這段受挫的往事,查立說,“至少我知道,向VC討錢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