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發現實際庫存和盤點表上有很大出入時,立刻打電話給項目負責人,他說,“先不管差異,讓客戶在盤點表上簽字拿回來,盤點另一個倉庫的同事手上的盤點表已經被客戶搶走撕掉了……”
這一幕,是一位前四大員工的親身經歷。
企業財務的造假行為,正在給上市鏈條上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投行帶來巨大壓力,平衡控制風險和增加收入之間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一般不是四大審的公司,我們都不會接。”一位香港外資銀行投資銀行部門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盡管四大并不能代表100%沒問題,還是相對安全一些。
不過,讓人頭疼的是,即使是四大這塊金招牌,現在也不能讓人徹底安心。揭露“中概股”財務造假的風波已經從美國刮到了香港,然而指責審計、投行失職的同時,卻鮮有人看到他們的無奈。
造假手段五花八門
去年,一場“渾水風波”,讓眾多赴美上市的中資企業深陷造假漩渦。
多元印刷、空中網、中國高速頻道、東南融通、嘉林漢業、數百億、多元水務,這些曾經輝煌一時的公司,紛紛成為投資者做空的對象。隨著美國證監會(SEC)對其調查的深入,四大作為審計服務的提供者,也被卷入其中。
東南融通賬面上的一些交易,在往來銀行處無相應記錄,早前收到的銀行詢證函也是偽造的。當德勤華永提出要進行額外的審計工作時,管理層阻止并強行奪走了部分審計資料。“(去年)5月20日,東南融通的(審計委員會)主席向德勤華永承認,該公司偽造了營業收入和賬面現金余額。”在最近提交給美國法院的一份文件中,德勤華永再次描述了辭任前的部分細節。
“審計一方面依賴于客戶提供的財務資料和發票之類的支持文件。”一名四大員工小李向記者解釋,另一方面靠詢證函核對客戶賬面數字是否正確。
所謂詢證函,是審計人員以被審計公司的名義向與其有往來的對象(被詢證人)發出,用來獲得被詢證人對于被審計公司相關信息或現存狀況的聲明。詢證函必須由審計人員親自寄發,是審計工作底稿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