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調查:招商銀行收購西藏信托擱置5年,“煮熟的鴨子飛了”
2012年3月28日,招商銀行如期發布2011年年度報告,業績增長的數據躍然紙上,唯一不變的是收購西藏信托的進展:尚待相關監管機構批準。
此時,離招行與西藏財政廳正式簽署《產權轉讓協議》已近3年,如果從雙方洽談算起,幾近5年。5年的機會成本無法估量,這是25歲招行生命中的1/5,招行等不起。
“不會再有希望了。”權威人士向理財周報證實,招行收購西藏信托不會得到監管批準。該權威人士進一步透露,“西藏信托歸屬權涉及到更復雜的問題,在這件事上,高層根本不會考慮一個小小的招商銀行的利益。”
2012年4月24日,面對“招銀國際信托”胎死腹中和理財周報記者的追問,招商銀行董秘蘭奇對記者連續說了四個“我不清楚。”
招行收購西藏信托進展如何?“我不清楚,我剛回國。”剛結束一個月的招商銀行境外路演之旅的蘭奇,似乎還在倒時差。
與監管溝通進展如何?“我不清楚,一旦監管批復或者有其他進展,我們會及時公告。”
招行收購西藏信托獲得監管批準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不清楚,這個完全取決于監管層,監管批準了我們撿了個好處,監管不批我們也沒辦法,是吧。”
如果沒有獲得監管批準,招行是否有收購其他信托公司的預案?“我不清楚,暫時還沒有。”
不知是否有過約定,西藏信托的回答也如出一轍,“目前我們還處于業務起步階段,我們只想努力地把事情做好,不愿意太高調。”西藏信托總經理查松對理財周報記者表示,對招行收購西藏信托失敗的事,“我們不做任何評論和回應。”
“煮熟的鴨子飛了”
滿懷希望的招行本以為西藏信托觸手可及,遠沒想到博弈如此復雜。此前,他們甚至把西藏信托的新名字都已經想好了:招銀國際信托。招商銀行還成立了招銀國際信托籌備組。
招行應該更沒有想到的是,西藏信托的改制審批已經不需要招行推動,2010年9月,西藏信托完成了重組改制,取得新金融牌照。
而招行2011年的年報仍然表示:正積極與有關方面進行溝通協調,努力推動西藏信托改制審批進程,爭取盡早完成收購。
招行似乎不愿意面對“煮熟的鴨子飛了”的現實。
招行與西藏信托的緣分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此時招行正在為綜合化經營尋找一個“殼資源”比較干凈的信托牌照,以配合銀行合作業務開展;而西藏信托正是想借招行進行重組并換取新的金融牌照,雙方的利益關系是各取所需。
“西藏信托這塊資產,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干凈,主要是他的股權比較單一,沒那么復雜,收購的事情比較好談,所以人家都愿意進入。招行也是因為這點才選擇西藏信托的,其他股權復雜的信托公司,要花很大的精力去與各個股東斡旋。”用益信托首席分析師李旸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
西藏信托注冊資金3億,是注冊資金最小的信托公司,3億也是銀監會規定的信托公司注冊資金的最低限度。
西藏信托已于2010年9月取得新金融牌照,而股權轉讓之事卻胎死腹中,這個結果對西藏信托來說也很圓滿,不過招商銀行的如意算盤卻落空了。
不過,多位信托業內人士表示,西藏信托重新拿到信托牌照,實際上招行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2007年11月,招行向西藏自治區財政廳提交了《招商銀行戰略投資西藏信托股權方案》,經過長達8個月的談判,2008年9月18日,西藏自治區財政廳與招商銀行、西藏愛沃瑞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了《關于西藏自治區信托投資公司改制框架協議》,招商銀行同時向西藏自治區捐助500萬元援建兩所希望小學。
時任西藏自治區主席的向巴平措當時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招商銀行是我國大型商業銀行,在資金支持、產品開發、產品銷售、管理經驗和網點建設等方面都具有較強優勢。
他當時表示,西藏自治區選擇招行,看重的是招行的市場能力。
當時,招商銀行董秘蘭奇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透露:“并購總金額是很小的,低于2億元。”根據蘭奇的說法,框架協議中,招行將以不到2億的價格收購西藏信托60.5%的股權。
根據上述框架協議,招行收購西藏信托將分為兩步。第一步,根據銀監會要求,為了換取新的金融牌照,將西藏信托除金融業務經營產生之金融類資產以外的10.17億其他資產,剝離至西藏財政廳下的西藏自治區投資有限公司,本次資產剝離于2009年1月31日完成。完成后,西藏信托總資產為4.31億,凈資產為3.87億,剝離前后的不良資產率分別為1.73%和0.81%。
第二步,2009年8月3日,西藏自治區財政廳與招商銀行、西藏愛沃瑞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署西藏信托《產權轉讓協議》,西藏自治區財政廳將其持有西藏信托70%的產權轉讓給上述二公司,其中招行以3.64億的價格收購西藏信托60.5%的產權。
從不到2億到3.64億,價格幾乎提高一倍。
如果以西藏信托3.87億的總資產量來算,收購價格有55.5%的溢價。而招行此前不到2億的價格,甚至低于對應凈資產,僅為對應凈資產的85%,與3億注冊資本的60.5%幾乎持平。
“信托公司的價值在信托牌照上,而不是公司的資產量有多大,現在只要拿到信托牌照一年至少可以賺幾個億,很多金融機構花十幾個億買一個信托牌照都愿意。”對于前后跨度近一倍的價格,金融信托專家孫飛博士向理財周報記者如是表示。
“招行不缺這點錢,不過2億的價格太低了,招行故意壓低價格,西藏自治區可能難以接受。”
從近年銀行收購信托公司股權價格來看,2007年交行以12.2億的價格獲得湖北信托85%的股權;2009年建行更是斥資34.09億,才獲得合肥興泰信托67%的股權;而2009年9月,興業銀行也以8.52億的價格,才獲得聯華信托51.18%的股權。
同樣是銀行并購信托,相比之下,3.64億的價格可謂低廉。而同樣于2007年開始洽談的民生銀行收購陜國投,最終也因價格談不攏而告吹。
“當初西藏信托不想錯過發展機會,急于重組,而且西藏自治區政府還想借招行幫助重組西藏信托,拿到新的金融牌照,所以接受了比較低的價格。”信托分析師徐穎風表示,“現在西藏信托完成了重組,而且拿到了金融牌照,就不需要招行了。更何況這兩年,西藏信托的業務做得還不錯,現在招行再跟西藏信托談,就比較難了,就算收購,也不是那個價了。”
盡管至今尚未得到監管的批準,但招商銀行卻早已開始籌備收購西藏信托之后的事宜。按照招行的計劃,完成股權轉讓后,西藏信托將更名為“招銀國際信托”,重新修訂信托公司章程,并提名信托公司董事、高管人選。
招銀國際信托籌備組人士曾表示,重組后信托公司的總部還是在拉薩,不過原來的資產和人員都不要了,由招行派人,主要人員還是在北京、深圳等地。
值得注意的是,西藏信托2010年改制后,引進包括總經理查松在內的多位高管,經營重點遷至北京,而引進的人士和董事會成員中,并無來自招行方面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與招商銀行一起參與西藏信托收購的西藏愛沃瑞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理財周報記者經多渠道調查,均未能了解到該公司任何信息。
有業內人士表示,拉入另一家公司參與重組,主要是為了防止西藏信托被私有化。“招行的持股比例只有60.5%,低于2/3,拉入另一家公司來平衡招行,在重大決策上招行不能取得超過2/3的股權通過,避免招行進一步私有化西藏信托。”
上述權威人士向理財周報記者分析,“雖然招行已經擁有超過51%的控股股權,但是如果想完全以招行的利益為中心,不顧一切的把西藏信托作為招行的附屬品,還是會有壓力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