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基金經理是靠天才的頭腦和豐富的操盤經驗,但國內的基金經理好像都是天才,剛拿到證書就可以操盤基金了。”一位基金界人士感嘆道。國內基金從業人員的不穩定問題也由于王亞偉和范勇宏的辭職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數據顯示,現任的國內基金經理中,竟有超過6成基金經理的執業時間不足3年。
窘境
新手當道 六成執業時間不足3年
如果說體育明星是吃青春飯的話,那么在證券投資界則是越老越吃香,然而國內基金經理的執業經驗卻讓眾多基民捏了一把汗。
銀河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共有727名基金經理掌管著1233只各類證券投資基金,然而這些基金經理中,“新手”占了大多數,其中有457名基金經理的執業時間不到3年,占比達到62.8%,執業時間超過5年的基金經理只有125名。
在執業時間最長的基金經理中,匯豐晉信龍騰股票型基金經理林彤彤以13.34年成為當前執業時間最長的基金經理,華安宏利股票基金和華安安順封閉基金經理尚志民以12.9年排在第二,南方天元封閉基金和南方成份精選股票基金經理陳鍵以11.74年排在第三,這三人也是目前僅有的執業時間超10年的基金經理。
而在執業時間最短的新人中,東吳中證新興產業指數基金經理周健則是今年5月3日剛剛上任,距今不足7天,此前周健曾任東吳基金研究員。除了周健外,還有將近200名基金經理是首次擔任這一職位。
流失率高 “一個人掰成幾個”用
個別基金經理執業時間短也并不奇怪,但如果基金經理整體執業時間都比較短,就意味著人才出現了大量流失。
1998年3月,金泰、開元證券投資基金的設立,標志著規范的證券投資基金開始成為中國基金業的主導方向。即便是以1998年算起,中國基金業發展也有14個年頭了,但目前執業經驗超過10年的基金經理卻僅有3名,大部分是執業時間不足三年的“新手”,意味著不少基金經理“半路出走”。
財匯數據顯示,僅2011年以來,就有近331只基金出現基金經理變動,其中有239位基金經理任職還不到兩年就“掛冠而去”。而在近一年里,有272位基金經理出現離職或轉任其他崗位,這意味著每一天半就會有一個基金經理離開崗位。
在基金經理流失率超高的情況下,不少基金公司不得不“把一個人掰成幾個”用,一名基金經理管理多只基金的情況隨處可見。如招商基金的王平一人管理著5只基金,而華安基金的許之彥管理的基金數量更多達6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