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ike隋”火了之后,陌陌在被扣上“約炮神器”這個不怎么好聽的外號的同時,其關注熱度也在一定時間內急劇提升。今天要說的 Skout,我們姑且稱之為“國際版陌陌”,不過這并不表示它是陌陌的跟隨者,恰恰相反,它是移動社交的先行者之一。
出師不利,堅持帶來回報
2007 年,Skout 的創始人兼 CEO Christian Wikilund 就開始投入精力開發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動社交軟件。Christian 認為 Facebook 雖勢力龐大,但移動領域卻是薄弱點,如果能夠建立一個基于位置的移動社交網絡,那么將是一個差異化的切入點。
起初 Skout 是一個與 Foursquare 類似的簽到服務,但由于發布后對用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Christian 覺得需要做出些改變。當時,成千上萬的約會網站吸引了他的眼球。之后,Skout 搖身一變,成了一款用于“交友與調情”的移動社交軟件。變身后的 Skout 于 2009 年 2 月在 IDG 舉辦的 DEMO conference (用于展示新產品的科技大會)上展出,并榮獲 DEMOgod 獎項。
不過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是 Facebook 和 Instagram,Skout 在轉型之后仍舊沒有獲得太大關注。當時 Google Maps 推出了 Google Latitude(Google 縱橫),業界都認為“基于位置的時代來臨了”,但事情并沒有朝人們所期望的那般快速發展。有許多類似的公司因此都選擇了放棄,Skout 團隊同樣也察覺到了這種模式似乎行不通,并難免心生懷疑。盡管如此,他們在搖擺中依靠對這個領域的信心還是堅持了下來。
“有很多團隊早早就選擇了退出,但我們感覺是時候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了,只是我們并非在一夜之間翻身罷了。”
這份長期的堅持最終帶來了回報:
一年前 Skout 每個月只有 300 萬條消息產生,而一個月前,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 4.25 億;一年前 Skout 每個月只有 10 萬名注冊用戶,而現在用戶量正以每天 4 萬到5 萬的速度增長。
打江山,守江山
用戶量的快速增長自然讓 Skout 團隊的壓力也與日俱增,該團隊的人數已經由最初的 3 人增加到現在的 60 人,并打算在今年內將團隊再擴大一倍。Christian 稱 Skout 不會停下創新的腳步,而繼續前進的前提,就是維護好這個好不容易逐漸壯大的移動社區。
盡管 Skout 被一部分人當成“約炮神器”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個團隊并沒打算讓它放任自流。平均每個月有 4 萬名用戶會被屏蔽,而用戶發布的每一張照片都要經過 4 次審核。按 Christian 的話來說,“午飯時間不應該在舊金山大街上出現的場景,在 Skout 上也不應該出現”。除此之外,Skout 還安排了專人 24 小時處理用戶的舉報。
社區管理是 Skout 最重視的方面之一,因為 Skout 不同于 Facebook。Facebook 的用戶有“社交圖譜”的制約,而 Skout 卻像一個無人看管的場所,如果不加以管制,用戶的為所欲為必將毀掉這個社區。
步伐
4 月 3 號,Skout 成功融資 2200 萬美元。當 BusinessInsider 問 Christian 將如何利用這筆錢的時候,他回答道:
我們在過去四個月已經收支平衡,但這次融資成功并不代表 Skout 準備開始盈利。……這個機會是巨大的,下一個上線的十億人口將以智能手機為入口。……而世界上仍有許多想要見識新世界,認識新朋友的人,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我想要它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網絡,我們應該無處不在。我想要快速推進快速擴張,越快越好。
盡管很多人在用 Skout 調情和約會,但 Skout 不想止步于此。Christian 提到除了這兩個目的之外,有的人還用它還認識新的朋友,或者純粹找人聊天找找樂子。人們就像在使用短信一樣,一天會多次登錄,但每次不會花費很長時間。他還提到一個有趣的數據,80% 的 Skout 用戶是單身,而放眼全國,單身的比例只有 50%。這顯示出 Skout 的用戶群有很明顯的傾向性,Christian 透露這個夏天將會發布大更新,推動 Skout 成為不再只是“調情和約會”才能用的應用。
不過雖說目前完善產品和擴張勢力是第一要務,但 Skout 也在積極探索自己的盈利模式。目前它在 App Store 有一個免費和一個收費版本,收費版本去除了廣告,并要價 3.99 美元。不過很明顯這個價格有些流氓,以致部分人買過之后都大呼“上當受騙”。除了收費版本,Skout 還在應用內出售點數,點數可以購買虛擬物品以及解鎖附加功能。另外,應用內基于地理位置的廣告也是 Skout 的一個盈利點。
國內情況
反觀國內,提供類似服務的有陌陌、微信、米聊等產品。
陌陌是一款只專注于基于地理位置交友的產品,其創始人唐巖在 4 月 9 號通過微博透露陌陌的用戶量已經突破了 300 萬。而關于盈利模式,陌陌團隊表示目前會專注于產品,暫時不會過多地考慮盈利模式,畢竟這一切都要以用戶規模為基礎。
與陌陌相比,基于地理位置的陌生交友只能算是微信和米聊的一個功能,將這三者擺在一起比較其實有些不妥。但基于 IM 模式發展起來的微信和米聊,在用戶量方面顯然更勝一籌,微信已經達到了 1 億,而米聊也有 1200 萬用戶量。如果用戶量達到這個級別的應用集成了與自家類似的功能,這實在讓人無法忽視。
目前看來,騰訊旗下的微信仍舊有無法比擬的優勢:整合 QQ 和用戶通訊錄推薦功能給其帶來了龐大的用戶群,并且它可以說是騰訊移動應用之中的佼佼者。而小米在米聊被微信擊潰的同時,被正試圖用“米吧”來一次華麗的轉身(成效有待驗證)。至于最為稚嫩的陌陌,只能說“專注”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說微信和米聊(或米吧)可以利用品牌影響力吸引用戶,那陌陌要吸引用戶的方法大約就只有“出色的產品”和“炒作”了。從長遠來看,只能前者為主,后者為輔,如果本末倒置,那便與自殺無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