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從不缺少講故事的人,在經歷了門戶網站、網絡游戲、電子商務、視頻網站等互聯網時代之后,移動互聯網開始成為投資圈中新的“談資”。對于本土創業者而言,Facebook的上市如同伏特加一般催化了他們的激情,而在他們背后,投資人早已蠢蠢欲動。
移動互聯網發力
當扎克伯格在納斯達克敲響鐘聲的那一刻起,不論未來世人會如何評判,Facebook已經在創造歷史的同時成為了一家偉大的公司。這種被冠以“偉大”之名的成功如同癌細胞擴散般蔓延到全球。移動互聯網成為了這種成功的催化劑,與傳統行業相比,這種基于全球一體化平臺的新興行業成為年輕創業者們最好的夢想“加速器”。
所謂移動互聯網(Mobile Internet,簡稱MI)就是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兩種技術相結合,旨在滿足用戶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獲取并處理信息需求的一種新興產業,被認為是未來互聯網的主要發展方向。
投中集團數據顯示,自2006年起,我國移動互聯網活躍用戶數以每年61.2%的復合增長率迅速增長,至2011年底已達到約3.4億;然而我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同期年復合增長率僅為32.4%,到2011年整體市場規模約為393.1億元,人均年消費僅116.3元,遠低于該行業已成熟國家的平均水平。
啟明創投副總裁胡斌認為,移動互聯網并非一夜興起,而是此前SP時代的延續。
第一代SP公司興起于2002年,但受到運營商打壓無疾而終,這類公司的代表主要是華友世紀(后被盛大并購改名為酷六網);第二代SP興起于2005年,以WAP應用為標志,開始實現定制化服務,代表公司為斯凱和網秦。
PE饕餮盛宴開啟
在胡斌看來,前兩代的SP的確成就了一些公司,但大多曇花一現。對于投資人而言,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才帶來了黃金的投資機會。也正因如此,當2010年移動互聯網開始興起時,投資人與創業者都因為移動互聯網而變得瘋狂。
投中集團統計顯示,2011年全年共有59家移動互聯網企業獲得風險投資,已披露融資規模達4.7億美元;截至今年3月份,已有應用匯、易手幫、指點傳媒等6家移動互聯網企業獲得投資,已披露投資額達到2770萬美元。
楊學成的身份是一名天使投資人,他的工作就是參加各種投資與TMT圈子的會議,以求從中找到具有投資價值的項目。2011年開始,楊學成發現會議中的年輕創業者呈現增加的趨勢,這些年輕創業者向他介紹的項目無一例外和移動互聯網有關。這種場景似曾相識,2010年他在會議上聽到最多的名詞是團購,不過他為當初沒有投資一家團購網站而感到慶幸。
從移動互聯網的細分領域來看,由于移動終端層(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紙書/MID等)基本被幾大國際巨頭壟斷,技術及專利壁壘較高,因此短期內較難有投資空間。同樣,移動終端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簡稱OS)也基本上被Apple、Google、Microsoft等幾大國際巨頭所壟斷。
灼熱背后的風險
不難發現,在由移動終端、移動運營商、移動系統軟件、移動應用軟件組成的產業鏈中,VC/PE們真正所投資的領域只是移動互聯網的內容和應用。
在21世紀天使資本投資經理楊海濤看來,移動互聯網更多是一種趨勢投資。很多VC/PE投資人是抱著一種跟風投資的態度進行投資。
在他看來,一只PE人民幣基金的管理時間只有3年左右,一只VC人民幣基金管理的時間也僅有5年左右,美元基金則會好點,大概在4年-8年。在投資過程中,更多基金公司選擇投資標的還是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即使知道移動互聯網有風險,但投資人還是要去投資,因為你不投資,LP就會質疑你錯過這樣一個大的投資趨勢。” 根據企業所處的時期階段不同,移動互聯網的估值范圍以及衡量標準也不盡相同。從行業整體看,正處于初創期,因此用戶數,包括累計用戶數、日活躍用戶、月活躍用戶、每日新增、用戶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每個用戶平均收入)以及成長性(市場潛力)成為衡量企業投資價值的關鍵因素。
“以前天使一輪投資也就200萬美元左右,現在已經上漲到500萬美元。原本界限明顯的投資周期現在已經變得混淆。似乎企業看中的只是錢,哪怕一個剛剛組建的團隊張口要價可能就會是上千萬美元。”楊海濤認為,VC/PE大量資本的涌入增長了企業對于估值的欲望,而這很有可能灼傷行業本身。
APP Promo 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59%的APP開發者是賠錢的,更有80%的開發者的營收無法支撐獨立開發商的營運;只有12%的開發者可以賺到50萬美元以上,而這群開發者平均投入了3萬美元在行銷預算上,且花費14% 的時間在行銷上。
目前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的收入主要依靠廣告、電商以及增值服務,但與傳統互聯網相比,三者的市場占有率都非常小,短時期內依然難以支撐移動互聯網公司扭虧為盈。其次,盡管不像SP時代那樣強勢,但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決策依然會影響到這類公司未來的命運。此外,移動互聯網公司還會面臨抄襲與同質化的風險,以移動SNS網站為例,在微信成功的同時,大批基于通訊錄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已經堙沒在歷史之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