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投不忌10倍PE生死線:挖墻腳打價格戰成“瘋”

2012/05/29 15:28      程心

  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卻常常在眼前晃悠。

  “在創業初期需要錢的時候,風投往往不來;在企業不差錢的時候,風投又打堆來找你了。”重慶奇異門動畫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鵬宇說。

  從記者采訪的情況看,一方面,稍好一點的企業,手上至少都握著四五家風投的合作意向,為了爭到項目,風投不惜挖墻腳、打價格戰;另一方面,據介紹我市已發展了57000多戶微企,而其中多數企業都是依靠政策扶持、銀行貸款解決的融資問題,目前獲得風投投資的微企則只是個位數。

  風投怎么了?

  競爭激烈 爭相殺價

  “煮熟的鴨子,眼看是要飛了。”在新牌坊一寫字樓的七樓辦公室里,本土風投的管理人何林有點“上火”。

  這個讓何林上火的“熟鴨子”是一家自己跟蹤了大半年的新型材料的生產企業,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預測2012年的利潤為2000萬元左右。以此計算,該公司的每股凈利潤為2元。何林認為,這家公司的合理估值應為10倍左右,也就是說每20元出資可以對應公司1元的注冊資本。但是,該公司的開價則是55元/股對應1元注冊資本,如此大的差價讓何林擔心“談崩”。

  “去年剛接觸的時候,這家公司自己的估值也才10倍左右,現在的要價卻是以前的兩倍多。追的人太多了。”何林向記者倒苦水,最近四五年重慶風投隊伍“爆發式”地成長,讓他感到了“僧多粥少”的壓力。

  “一般情況下,投十家企業,能成功退出的最多只有一到兩家,而且退出的時間至少在兩到五年不等,因此10倍P/E對于風投而言已經是"生死線"了。”何林告訴記者,至少還有三家風投也同時盯著這塊“肥肉”。

  “在前幾年創業板剛上市的時候,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動輒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那么企業十幾二十倍的要價對風投而言也不算什么。但是,現在市場行情這么差,新股的發行市盈率普遍都只有三十倍左右,企業還這么大胃口,風投根本就不要想賺錢了。”廣東中尚基金重慶分公司的總經理王國明說。

  王國明告訴記者,一些風投為了搶項目樹立品牌形象,甚至不惜“賠本賺吆喝”,還有的風投公司因為找不到項目,只能轉向“放貸”。

  記者前后采訪了大大小小十余家風投機構,幾乎所有的管理人都認為重慶風投市場的競爭目前已直追沿海地區,也達到了“白熱化”。

  這一變化也體現在這組數據上:2008年以前,全重慶只有4家風投公司;而根據重慶科技創業投資協會的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底,市內以投資基金或者投資管理注冊的機構已達到了134家,再加上來渝投資的國內外風投,本土風投的數量將更大。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