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暉吳尚志:做大企業生意 早期策略“傍大行”

2012/07/13 20:56     

  吳尚志,鼎暉投資創始人及董事長,中國PE界大佬人物。

  “洞悉行業本質,遠見者吳尚志也。”這是吳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留下的印象。在業內,吳極其低調,甚少接受媒體采訪。日前他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講座,主題雖然為“PE熱中的冷思考”,但吳用了大半時間回顧鼎暉投資的歷程,并前瞻了中國PE行業。

  鼎暉在中國的名聲來自于其第一只美元基金共1億美元的投資:其投資的企業:蒙牛、李寧、永樂、分眾傳媒、南孚電池,與大眾消費息息相關,正是對這些企業的成功投資,吳和鼎暉在行業不可動搖的地位得以奠定。

  早期策略:“傍大行”

  時間回溯到2002年,吳尚志和他的同事從中金公司直投部門獨立出來,成立了鼎暉投資。這源于2001年中國證監會發布了禁止證券公司從事風險投資業務的規定,導致一系列券商系直投部門紛紛轉制。

  “我第一次做融資,是在一個餐館里做的PPT。旁邊小伙子說,(我)一定是賣東西。”吳尚志回憶起他的第一次融資,坦言“比較困難,因為要說服這些國外投資人并不容易。”不過慶幸的是,最終鼎暉的第一只美元基金籌得1億美元。

  為了盡快樹立行業形象,鼎暉秉持了中金公司的“穩健投資”風格。在早期,鼎暉采取了“伴大行”的策略,即發現好的項目后,由國際大投行主投,鼎暉跟隨。

  例如讓鼎暉一戰成名的第一單投資——蒙牛。2002年11月,鼎暉投資聯合摩根士丹利、英聯投資公司同時投資蒙牛,三方首輪投資2597萬美元;2004年5月,三方又行使購股權,追加投資3523萬美元。

  其中,鼎暉首輪投資時投資1290萬美元獲得5.9%的股權,后又追加投資395萬美元行使購股權。這一單讓鼎暉獲利不小——到2007年可出售時,三方獲投資回報約26億港幣,投資收益回報率約500%,其中單是鼎暉就獲利約5億港幣。

  相關資料顯示,2002年成立的這只1億美元基金內部收益率為141%,投資回報倍數為4.3倍。

  吳尚志如此分享其中的心得:“緊盯在改革過程中帶來的機會。”

  他分析,2007年股權分制改革之前,上市之后大股東不能流通套現,大多數投資人看到沒有收獲,動力不足。“PE企業要搶占先機,必須提前布局。比如我們2006年開始與社保接觸,提前布局人民幣基金。”

  雖然鼎暉也有創投團隊和基金(VC),但吳尚志認為:“我們是在做大企業的生意,不是做中小企業的生意。”也正是這種策略,把鼎暉跟許多PE機構區隔開來。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