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地產近日通過董事會議案,擬以合伙人的身份分別出資5000萬元認購昆山歌斐鴻乾、紹興歌斐鴻臥、紹興歌斐鴻龍等3家股權投資中心的股份,1.5億元參股PE的資金均為公司自有資金。
臥龍地產同時參股3家PE僅是上市公司PE熱的一個縮影。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6月份一個月,滬深兩市有8家上市公司涉足PE,投入資金總計超過15億元,包括金風科技、鹿港科技、宏圖高科、風范股份、雪迪龍、三維通信、國際實業、海南海藥等。其中多數上市公司涉足PE投資額超過1.5億元,甚至最小的一筆也在5000萬元左右,最大的一筆則達5億元。
記者翻閱上述上市公司公告發現,這些涉足PE的企業各有用意。金風科技6月21日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擬出資5億元參股投資驥達(上海)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投資方向為開發收購在建、已營運的以風力發電項目為主的可持續發展行業投資項目,并不投資上市公司股權。
盡管投資方向不同,但是高收益是這些上市公司熱衷PE的共同目的。以復星醫藥為例,2007-2009年間,投資金城醫藥、漢森制藥、東富龍、迪安診斷、佳士科技等已先后成功上市。根據復星醫藥2011年年報,公司當年凈利潤13.85億元,低于投資收益16.8億元,年度投資收益同比增長42.55%。
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中國創業投資基金數量增至5887家,可投中國資本量共7830.23億美元。在投資中國的PE金額方面,上市公司依然穩居第一,可投資本量共計2045.78億美元,占比為26.1%。公共養老金和主權財富基金居于其后,可投資本量分別為1565.98億美元、1539.78億美元。
業內分析師劉碧薇認為,在VC/PE市場處于冷卻期時,一方面急需資金的機構迫切需要與上市公司合作補充資金來源,另一方面受到實體經濟利潤的擠壓,上市公司也急于尋找出路擴展新的盈利點。而眾多中小板、創業板公司上市帶來的造富效應,也足以讓這些置身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眼紅。
證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剔除終止審查、中止審查和暫緩表決的公司,目前共有612家在IPO排隊,其中有PE背景的公司達到了287家,占比46.89%。倘若算上初審企業信息未完全披露等因素,則預計實際具有PE背景的企業已占比近半。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上述287家企業的背后,有299家PE機構現身。其中,參股排隊企業數量達到4家以上的PE機構有24家。儲備最豐的是九鼎投資,參股21家排隊上市企業;其次是達晨創投,有18家參股企業待批;還有深創投參股排隊上市企業數量為14家;東方富海參股的企業有9家。上述創投公司的股東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例如電廣傳媒投資了達晨創投,鹽田港、粵電力為深創投的股東。
盡管PE確實能夠給上市帶來利潤,但是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上市公司“不務正業”的行為。首先,PE需要的資金量巨大,將占用上市公司用于主營業務的資金。其次,上市公司過分依賴投資收益,可能導致其主業空心化,甚至可能導致實體經濟的空心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