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1日B01版
西安人,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1996年在風險投資支持下創建了愛特信公司,1998年愛特信正式推出“搜狐”產品,并更名為搜狐公司。
■訪談
14年創業實現從無到有
14年前,有一個叫搜狐的搜索公司誕生在北京北四環外的一個寫字樓里,14年后,這家公司已經擁有了兩家上市公司,在這14年中,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從事業上實現了從無到有。張朝陽在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已經開始有白頭發了,當然我希望它們還會黑回去?,F在不只是我自己要拼命,還需要培養一批人拼命,這就是和過去不同的地方。”
時間回溯到1998年2月,34歲的“海龜”在回到中國三年后,創辦了被張朝陽稱為“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搜狐。在之后的1998年到2000年,互聯網得到迅速發展,張朝陽和他的搜狐經歷了互聯網的第一波浪潮。融資、發展、上市。但美夢到此為止。2000年3月10日,依靠風投發展的互聯網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寒冬,當然也包括搜狐,其陷入被摘牌危機。張朝陽現在坦然地承認,有一段時間,搜狐的產品是愧對大眾的。
伴隨著Web 2.0概念的興起,搜索、視頻分享、博客、游戲、電子商務等的出現和發展帶來了互聯網的第二次浪潮開始襲來。張朝陽也開始重新布局。如今,14年前不為人知的創業青年擁有了搜狐公司和旗下游戲公司暢游兩家美國納斯達克(微博)上市公司,在正版高清視頻、網絡游戲、搜索及無線互聯網服務等多方面“開花”,成功地在互聯網界站住腳。但當前國內互聯網行業中,微博、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在張朝陽看來還有段路需要繼續努力向前闖。
■視界
中國互聯網的特點綜合做了很多事情,早期的中國互聯網,每個壇子的水都不是很深,所以一定要找很多壇子,當時商業模式需要探索,我們做了很多事情,而且我們堅持不懈地做下來了。
在最近兩三年,我們采取了成立分公司的方式,既能夠起到集團的整合和規模效應,同時又能夠引入創業精神,所以我們已經展示出搜狐新的競爭力。
晨報記者 孫雨
■語錄
●微博是一種生活態度,寫微博,不需要宏大莊重的觀點,不需要邏輯縝密的陳述,在微博的絮絮叨叨、信手拈來中更能展示一個真實自然的、隨性的自我。所以,微博讓我變得外向了。也許,微博也正在改變中國網民的性格。
●巨大的革命風起云涌,千軍萬馬正在發生。所以做互聯網的人非常幸運,很有意思,也非常凄慘,贏家通吃,如果你毫無反應的話肯定不行。
●互聯網一個公司做大了,其他人都沒飯吃,所以搞得我們每個小時都不能閑。真的是這么緊張,競爭發生在每個小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