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華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獲得招行南京分行1000萬元的信用貸款。
“這可是信用貸款哦,不要任何抵押的。”公司財務總監湯海洋說,“科技型企業屬于‘輕資產’型,公司先前找了好幾家銀行,都沒貸到款。”該企業主要研發自助服務終端設備,市場正從傳統的金融領域進入通訊、電力等更廣領域,2008年以來銷售額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長,目前正準備上市。
能獲得貸款,源于招行新推出的“千鷹展翼――創新型成長企業培育計劃”。這一計劃,重點選擇科技成長類中小企業,通過與股權投資機構和券商合作,為之提供股權融資服務,形成商業銀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券商三位一體共同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平臺。目前,招行已與國內外200多家PE機構、10多家券商開展合作,優秀創新型成長企業客戶數達到近2000家,其中四分之一已獲得了股權性融資。
一般而言,商業銀行主要為企業提供貸款等間接融資業務,如今為何又將觸角延伸到直接融資市場?
對此,招行南京分行行長金毅認為,科技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商業銀行想介入這一市場,但銀行傳統的信貸方式難以適應科技型企業的融資特點,因此需要直接融資方式的配合,即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等資金的配合。
據了解,目前我省成立的科技支行、科技小貸公司等,主要通過貸投相結合的方式對企業提供資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而另一方面,自創業板推出以來,資本市場的暴富效應,催生了大量的創業投資機構,它們從民間募集了大量資金,四處尋找企業投資。
湯海洋對于創投機構的“瘋狂”深有感觸。“2010年公司剛有上市的想法,一年之內,接觸了近十家機構,每一家來公司都要準備材料。同時,公司也要四處了解機構情況。”他說。“如果有銀行來牽線,選擇機構這一關就輕松了很多。”
深圳東方匯富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闞治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最近見到朋友,打招呼的第一句話就是‘有啥好項目嗎?’”前兩年,創投資金看重企業上市帶來的巨大效益,更傾向于投資中后期項目,即“只差一步”就上市的企業,這樣可以短時期獲得效益。而現在,很多即將上市的企業不再愿意讓出股權,所以,創投機構開始逐漸投資于成本較低的早期項目。他認為,科技企業上市,創投資金與銀行信貸應該相輔相成,企業不僅需要股權融資,還需要流動資金。
“創投機構的資金按規定需由銀行托管,而銀行依托于網絡分支機構,也掌握了大量需要資金企業的信息。”有關人士介紹說,“這樣的優勢,使得銀行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企業得到資金、風投得到項目,銀行可以給予配套貸款,是一個多贏的結果。”而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結合,在國際上已經有先行者。美國硅谷銀行自1983年成立以來,主要服務于科技型企業,為風險資本以及創業企業提供了26億美元的貸款。
“現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已經發生變化,避免同質化競爭,就需要差異化經營。”業內人士分析說,“大企業更傾向于直接融資,中小企業仍舊依賴銀行,大中小企業所需要的銀行服務也必須有所差別,這就要求商業銀行由簡單的存貸款業務向多元化綜合金融服務轉變。”
據了解,這種模式正向全國推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