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掀起舉報潮 近4成申報企業倒在最后1公里

2012/07/30 06:47      華平

自從今年2月1日證監會將IPO企業的預披露時間提前至初審會起,放在陽光下暴曬的效果立竿見影。

按照證監會最新公布統計信息,今年以來,創業板申報項目中被終止審查的多達33家,被中止審查的企業也有14家,十分之一的企業倒在發審會之前。主板和中小板申報企業也不安寧,截至7月20日,包括山東金創在內的7家企業被中止審查,更有皇明太陽能等14家企業撤回上市材料。

證券公司投行部門對這一數據最為敏感。在《華夏時報》記者采訪中,包括華泰聯合證券、平安證券以及東方證券等投行部門高管都謹慎認為:“大面積被終止審查,和預披露提前有一定關系。”

中信證券投行部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預先披露大幅提前后,被陽光暴曬的時間長了,證監會審核中的IPO項目幾乎都會遇到舉報。”只要是實名舉報,證監會發行監管部門都要受理。

本報記者從證監會創業板部了解到,預披露提前后,輿論監督鋪天蓋地,舉報比以前更多,導致預披露之后的審核進度推進較慢。與此同時,中介機構的壓力隨之增大,舉報信中反映的問題,投行、會計師以及律師會被要求進一步核查。

東方證券投行部的一位高管告訴記者:“舉報并不可怕,很多時候是企業自身的問題,中介機構在核查過程中遇到障礙,核查不下去,發行監管部門會對這類項目進行勸退。”

“在發審委階段,每年過會200家-300家,目前的上會通過率達到70%-80%,而進入初審中的企業達到700家,證監會已經受理的企業早已超過1000家,按照目前的IPO速度,一半以上的企業走不完上市之路。”中信證券上述投行部人士稱。

預披露殺傷力

2月1日之前,申報企業只需要在發審委會議召開前5天預先披露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而IPO新政將披露時間提前至初審會之前,大約提前了1到3個月。

本報記者從證監會和投行部門了解到,預披露在今年下半年還會進一步提前,證監會可能在剛受理材料時就披露申報企業的材料。這意味著,企業在過會前半年將接受來自競爭對手、媒體、反向公關公司的廣泛質疑。

發審過程中,對申報項目的舉報成風現象,競天公誠一位專注IPO事務的律師告訴本報記者,上半年親眼看到有律師舉報正在過會的項目,質疑其主辦律師在盡職調查中有未披露的事項,對股東核查不夠嚴密,遺漏了一些重要股東。

“上述被同行舉報的項目最終過會,但是律師因為失職被證監會約談,虛驚一場。”這位律師還稱,今年以來,證監會對律師工作從合法合規審查,擴展到了企業的獨立性和關聯交易問題。

外界只是看到預披露中的律師工作報告,其實背后的核查任務越來越重。在一些項目的反饋意見環節,律師也被要求核查五大客戶的背景,主辦律師要去全國各地調取這些客戶的工商材料。而投行則要對重要客戶做見面訪談。

中信證券投行部的人士告訴記者:“分不清哪些項目是直接因為舉報而終止,但是IPO項目幾乎都會遇到舉報。一種是競爭對手的舉報,這是‘真舉報’,就是想把項目拉下馬。還有一種是舉報產業鏈,靠舉報賺錢,比如一些反向公關公司羅列公司的問題,實際是為了賺公關費用。”

證監會也知道有這樣一條IPO舉報產業鏈,而且大部分舉報并不靠譜,但是遇到實名舉報證監會都會受理。

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分綜合處、審核一處和審核二處,在反饋會環節,會從財務和法律角度出幾十道大題,讓中介機構進一步核查落實。投行、會計師和律師會迅速作分工,分別解決這些問題。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預審和反饋會環節,申報企業主動撤回材料的情況,比統計中的要嚴重得多。全年撤回材料的項目,實際上比被發審委否決的項目更多。

中信證券上述投行部人士告訴記者:“被終止審查的企業,一些是被證監會勸退,大部分是自己主動撤材料的。還有一些企業停在初審中,實際也被中止審查了,最長的可以在初審狀態停留7-8年,富力地產已經停了5年以上。”

創業板重災區

實體經濟不景氣,很多企業業績比較難看,而另一方面,好的上市資源也在減少。本報記者了解到,對于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材料報到證監會,很可能都不被受理。

具體到行業,光伏和光熱行業成為被勸退的重災區,罩著新能源光環的太陽能產業,被PE和投行簇擁著奔向A股,現在卻成了一個產能過剩的行業。華泰聯合證券投行部的人士稱:“太陽能行業本身業績下滑嚴重,上市的難度越來越大。”

以數據為證,在創業板申報中,截至7月20日,江蘇輝煌太陽能、日地太陽能發電、蘇州快可光伏電子被終止審查,恒基光伏由于反饋意見不及時,被創業板部中止審查。

平安證券投行部的北京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創業板的項目,對企業成長性要求更加嚴格,如果報告期內業績不能持續增長,實際已經不符合發行條件,遇到這種情況,申報企業會主動撤材料。”

在主板申報中也有兩家太陽能企業中招,5月10日,歐貝黎新能源科技被終止審查。6月27日,皇明太陽能由于非經營性資產過大、業績不佳、持續盈利能力存疑等問題,主動撤回材料。

業績變臉,無法支撐上市條件,這應該是“終止審查”的癥結所在。一位投行人士告訴記者:“今年5月份上市的太陽能燈具企業珈偉股份,短短兩個月時間業績就下滑,成為一個負面案例,直接影響了后續的創業板項目。”

7月13日,珈偉股份公告稱,報告期內預計實現凈利潤240萬元至340萬元,同比去年的凈利潤5780萬元下降94.12%至95.85%,而這家創業板公司5月11日才上市。

今年以來,上機數控、思可達、鹿山新材三家太陽能企業在發審會上被否,算上被終止審查的三家企業,太陽能IPO審核非常嚴酷,可是仍然有浚鑫科技、福萊特等企業進入初審,中來光伏、捷佳偉等企業向證監會申報上市材料。

紅塔證券的一位投行部高管則認為:“根本原因是PE和投行對一些行業投資過熱現象沒有深刻認識,產業結構正在調整中,一些行業面臨陣痛,業績大面積下滑,更多企業,特別是創業板公司會在下半年撤回上市材料。”

被終止上市的創業板申報企業中,來自新材料以及電子電器行業的比重較大,主要原因仍然是行業周期波動,企業持續盈利不足。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