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回望:不可錯過的七大產業變局

2012/09/14 08:15      吳以四

作者:吳以四

至2012年9月,《商業價值》雜志創刊已3年。

在漫長的技術與商業創新史上,3年時間確實是微不足道的滄海一粟。但是,當我們回過頭來細細回顧這3年,又不得不感嘆,這3年,卻是近十年來商業世界變革最為劇烈的3年。

這3年中,有人收獲,也有人耕耘。我們看到,暢游、網訊、優酷、土豆、人人網、奇虎360、當當網(微博)……一大批5年之前的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者們,在集中收獲。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浪潮的來臨,又密集地誕生了一批耕耘者,雖然這些耕耘者中的大部分目前來看仍顯勢單力薄,但是偉大始于渺小。

這3年中,產業的變化也不可謂不激烈。

在2009年,很多人還在爭論上網本的前景,還在體驗微軟(微博)新發布的Windows7,以及驚嘆于新浪推出的微博。那一年,安卓還很窄眾,iPhone也是個稀罕物。

在2010年,隨著iPhone4和iPad的問世,一個全新的移動互聯網大幕開始緩緩拉開。形形色色的APP,讓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們為之興奮不已。云計算的火熱也促使IT廠商們開始集體轉型。那一年,客戶體驗開始漸漸成為一個熱門詞匯。我們在一篇當年的預測文章中曾指出:“移動互聯網將成為電子商務之后即將大規模爆發的產業,創業者們都在全力以赴,投資人也是。”

在2011年,產品力量的崛起讓產品經理成為焦點人群。人們開始談論開放平臺、第三方應用商店和歐債危機。當然,還有微信、小米等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那一年,我們一同送別了喬布斯,是他造就了一個偉大的企業和一系列偉大的產品,他注定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在2012年,互聯網的能量開始在更多的行業中釋放,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越來越顯著,產業“叛軍”不斷涌現,技術商業的戰場正逐漸波瀾壯闊。不過,在傳奇延續的同時,一些曾經的產業巨星開始殞落,萎靡不振的諾基亞(微博)、摩托羅拉(微博)和黑莓(微博),在艱難自救的惠普(微博)和思科……讓人唏噓不已。

關于產業的傳奇還在繼續,另一場看似平靜如水實則同樣波瀾壯闊的變革也在同步進行。在互聯網的推動下,中國的商業界正在經歷第三次商業思潮的變遷。

改革開放初期,市場化和商業化尚處雛形的特定階段,“關系”成為那一時期商業思潮的核心,一大批企業依靠游走于“關系”中而迅速崛起。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第一代企業在不斷摸索中發展和壯大,以及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來自全球化浪潮的思想沖擊,越來越多來自海外的先進管理和制度,開始成為中國企業關注的焦點,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先進的管理思想、工具和方法,成為這一階段商業思潮的核心。

正在發生的第三波商業思潮的核心,是技術商業。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興技術,在孕育出一大批明星企業的同時,也正在對傳統企業帶來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借助IT和互聯網的力量進行系統性重塑,同時IT和互聯網產業對設計、客戶體驗、服務等近乎苛刻的理念要求也越來越被傳統產業所認同與借鑒。技術商業正在釋放更強大的改變世界的能力。

這3年,無論是收獲者、耕耘者、得意者抑或失落者,當我們在若干年后從更長的時空維度再次審視時,滄海已成桑田,唯一的不變或許唯有變化。

最后,讓我們一起穿越到工業文明的起點——蒸汽機發明的時代。技術對商業的變革,正是始于那個遙遠的年代。

蒸汽機是怎么發明的?很多人一定仍然記得小時候聽到的瓦特與茶壺的故事。有一次,瓦特看到火爐上燒水的茶壺,蒸汽把壺蓋頂開,瓦特把壺蓋放回去但很快又被頂開。就這樣不斷地把壺蓋放來放去的過程中,瓦特悟到了蒸汽的力量,由此引發了他對蒸汽的興趣并最終發明了蒸汽機。

事實上,這個故事完全是杜撰的。技術商業的創新過程從來都不是“童話般”的美好。早在1698年,英國的軍事工程師薩弗里就獲得了歷史上第一個可付諸實際應用的蒸汽機專利。至1725年,蒸汽機史上另一位重要人物紐可門獨立發明的蒸汽機已經廣泛應用于礦山抽水,且排水能力可與50匹馬的力量相當。而瓦特直到1736年才出生。

創新的過程總是漫長且艱難,但是很多時候,人們記住的往往是創新者最光鮮的瞬間,這才有了杜撰出來的瓦特與茶壺的故事。在技術商業的大潮中,《商業價值》雜志不只關注成功者的光彩瞬間,我們希望記錄最真實與完整的產業變革,給予變革者們鮮花與掌聲、質疑與提醒,一同推動商業世界創造“更創新,更智慧,更可持續的商業”。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