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第4次創業:機構天使樂搏 只投個人不投團隊

2012/09/15 16:15      趙娜

  “我不是一般人,我是二般人。”

  楊寧不斷地拋出二般人的概念,將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歸因為“思想”。這個時時刻刻滿面笑容的男人曾經三次創業:大學畢業時參與創辦的ChinaRen在2000年被搜狐以3500萬美金收購;第二次創業成立的空中網僅僅用了兩年零兩個月即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微博);而后的悟空網已交給高管團隊管理,自己則全心撲到新的事業——樂搏資本。

  機構天使“樂搏”

  或許應該說,樂搏資本是楊寧的第四次創業。

  早在《創業家》雜志的第一屆(2007年)“最活躍的天使投資人”評選上,楊寧就與鄧鋒、雷軍、沈南鵬、周鴻祎等共同出現在榜單上。

  “我做天使投資的第一個案子是風行播放器”,楊寧回憶說,2005年投資時風行團隊只有兩個人。今年3月,僅次于CCTV的中國第二大媒體上海文廣集團通過百視通公司出資3000萬美元取得風行網35%的股權,成為風行第一大股東。楊寧順勢退出,獲15倍回報。

  2011年底,楊寧告別了單打獨斗,拿著一圈朋友的錢做起了機構天使。在樂搏資本的幾位GP中,楊寧是唯一的一位全職投資人。盡管在樂搏,楊寧更多的是自己一個人在找投資項目,但他樂在其中,并以巴菲特作為榜樣說“巴菲特從來就是一個人干”。

  “樂搏”的含義是“快樂地搏擊”。楊寧說:“投資都特別苦,何必那么苦,以一個快樂、正能量的心態來做事情,發現這個事情會好做很多。”楊寧的樂觀亦是貫穿采訪始終。

  天使投資的占股比例一直是焦點問題。楊寧主動介紹說,自己的持股比例多介于20%-30%之間。“種一大片樹,我不希望每棵樹都是我的。出錢拿小股,干活拿大股,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楊寧半開玩笑地解釋,“我是這樣認為的,一個公司占20%,5個公司就占百分之百,你這樣理解就開心多了。”

  樂搏資本的單筆投資額度是200萬到300萬元,到8月底為止,共投出了五個項目,其中包括健康醫療應用家庭健康衛士等三個移動互聯網公司、微電影制作公司光影華視和一個化妝品公司。

  楊寧做天使投資出于幾方面考慮:提高效率、拓寬視野,做慈善。

  在楊寧看來,創業和種莊稼有一定的共性——有一定的周期。“我在不同的階段開新的公司,同時培養老的公司。有的公司上市,有的公司做不同輪次的融資,這樣我的效率就會非常高。”楊寧如此解釋自己的生意經。

  楊寧把做天使投資當作做慈善的方式。“我覺得做天使投資和創業公司比捐款好。最大的慈善就是制造就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賺錢后繼續投資,可以雇更多的人。不賺錢的企業其實也在做慈善,包括京東、凡客,京東雇了幾萬人,解決了幾萬人就業。”

  只搭車,不拉車

  與其他天使積極為所投資的創業團隊介紹合適的工作伙伴不同,楊寧將“要搭車,但不拉車”的理念貫徹得十分堅決。他介紹說:“我經常給創業者說,我是一個搭車的,不是拉車的,意思就是說創業一定得你自己干。創業者說你能不能給我介紹團隊,我說不能。每棵樹都在精心地施肥,哪能種一片樹林呢?我種樹林的概念是樹栽下去,自己長吧,我關鍵是挑好樹苗就行了。”

  楊寧如此解釋自己的理論:“這些人本身就有成功的能力,我只是把他們使出來,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推一把,之后就靠自己了,哪能不停地推你,有些人說我缺東西,缺東西先補,先學,你如果學不會,繼續學,哪天學會了我投你。”

  除了資金,楊寧給創業者的是什么?楊寧回答:“思想啊!”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給他們信心,給他們思想,我教他們心理暗示。什么叫心理暗示?就是怎么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告訴創業者,第一不要在乎別人怎么看的,第二千萬別糾結或者別焦慮。焦慮是最沒用的東西,類似這種東西我會教給創業者。”

  楊寧崇尚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據他介紹,這一理論最早在六年前從朋友處聽聞,并在2011

  年開始深刻理解,其標志是楊寧退出了一手創辦的悟空網絡,僅持很少的股份。對于悟空網絡,楊寧依然不愿多提:“不聊了,抹了,放得下。”

  如今楊寧的曝光率很高,參加創業類電視節目、開辦“創業門診”,參與行業論壇的討論。其中,單創業門診一項,平均每周一場,一場大約看50個項目,已經累計看了幾百個項目。

  楊寧說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幫助別人,就像創業門診,盡管常常一場下來沒有一家公司是自己中意的,但最終,“正心、誠意,做好這兩件事,就會發現好事全是你的”。

  楊更樂于看到創業者自力更生,出于同樣的原因,他并不看好創業孵化器的模式。提到孵化器,楊寧微皺著眉頭,雙手攤開說:“孵化器的模式,就好比花盆里養的植物在野外有的時候生存不了。野生人參比種的人參要好。”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