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由成都商報、每日經濟新聞、重慶晨報、華商報等主流媒體,以及建發·淺水灣共同舉辦的“2012中國西部企業上市融資峰會”在成都舉行,共有來自廣西、重慶、四川等西部省市、自治區的130多位企業代表出席。廣發證券資銀行總部總經理助理胡金泉在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根據他們的統計,2006年以來IPO被否決的企業中,有50%都是因為財務問題。
西部企業IPO占比仍較小
“2012中國西部企業上市融資峰會”不僅邀請到了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副總監鄒雄、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資深注冊會計師胡宏偉、廣發證券投資銀行總部總經理助理胡金泉、上海潤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連春暉以及泰和泰律師事務所、成都市金融辦、樂山市金融辦等機構相關負責人出席,也得到了建發·淺水灣的大力支持。
成都商報記者從峰會上獲悉,2011年證監會共支持西部企業融資780.68億元,其中核準IPO18家,募集資金154.97億元;核準再融資49家,募資625.71億元。然而,西部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占比仍較小。2011年,西部企業首發上市融資額相對于全社會融資額,占比為5.48%。目前擬在主板、創業板等申請首發上市的企業共683家,其中西部企業為66家,僅占9.66%。
鑒于此,證監會日前出臺鼓勵政策,將優先審核西部12省市、自治區企業的IPO申請。目前四川全省共有上市公司90家,占滬深兩市公司數量的3.6%,暫處于西部高地。截至2012年9月7日,四川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數量均在西部12省市、自治區中排名第一,占比分別為35%和28%。
忌過度包裝企業成長性
峰會上,與會嘉賓談到,在審核企業IPO時,總會發現諸多問題,常見如主體資格、獨立性、持續盈利能力、公司治理與規范運作、募集資金用途、信息披露、財務與會計等。胡金泉直言,2006年以來IPO未通過的原因中,50%皆因企業財務問題。
胡金泉提供的一份重要數據顯示,在2006~2011年6年里,共有1051家企業通過審核,231家被否,292家撤回,“實際審核通過率為66.77%,正好三分之二。”
對于沒有通過的企業,他們對否決原因進行了分析總結。其中,涉及財務審計的約占一半,這里面就存在公司財務數據異常,而招股說明書中又未能給出合理解釋,“比如,公司盈利能力大幅高于同業可比水平,公司報告期內存貨大幅增加,公司與主要供應商之間采購價格不合理等。”
在準備上市的過程中,有的企業為了讓報表更好看,想方設法粉飾財務數據,意圖躲過監管層的審核。胡金泉強調,在被否決的企業中,幾乎沒有因盈利能力較低造成的,“這就要求我們企業的財務數據一定要真實反映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不要過于包裝成長性。”
家族企業應減少親屬任職
在談及企業上市前的常見問題時,胡金泉指出,關聯交易是證監會審核非常嚴格的內容,“目前應該是我見過審核最嚴的時候”,在公司業務架構上一定要清晰,“產、供、銷、研發、專利、商標等與相關資質要整體進入擬上市主體。”
日前,重慶華犇創投的投資總監駱去非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西部能賺錢的企業不少,但多為家族企業,股權比較集中,不利于上市。胡金泉也談到,企業在上市前進行公司內部治理時,應盡量減少親屬在家族企業中的任職,“尤其是財務總監這類關鍵崗位,不能由親屬來擔任”,有條件的企業還應盡早設立審計部,與財務部門獨立運作。
據稱,為了稀釋股權,降低家族持股比例,可以考慮引入管理層和員工持股,以及PE。不過,在考慮引進PE時,“最好是排在管理層和員工持股之后,從價格和內部治理上都更有利。”
在最后的圓桌對話環節,幾位嘉賓都表示,資本市場近年來雖然出現了一些波動,但這屬于正?,F象,“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與經濟息息相關,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化,中國經濟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肯定會越來越好”,因此企業對資本市場要絕對充滿信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