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波有過融資落后的慘痛教訓。
這是中國互聯網行業有史以來,融資與創業勁頭最瘋狂的行業。與VC捆綁,“融資——高速擴張——再融資”,像個緊箍咒一樣套牢團購企業。在經歷了由泡沫到幻滅的輪回后,團購業拿什么拯救自己?
“同事來電,說被辭職,公司這兩天很混亂,哭倒好幾片!……裁員沒有任何征兆,HR站背后,要求馬上電腦格式化、一小時內簽字走人!沒有商量余地,就我們部門昨天一天裁了20多個!”2011年8月19日,簽名為Liz潘的高朋上海員工在新浪發了一條微博,立即在互聯網行業炸開了鍋。高朋數個地方城市的官方微博“反水”,直播各地裁員糾紛。有高朋內部人士透露,短短半年時間,高朋員工數量迅速膨脹到2000人,而后又將迅速裁員為1000人。
高朋是美國Groupon與騰訊在中國合資的團購網站。Groupon是團購業的鼻祖,被稱為美國互聯網史上估值最瘋狂的公司,成立18個月時估值13.5億美元。在中國,它有一堆來路可疑、大小不一的“兒孫”。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中國團購企業已超過5500家,近18個月里,平均每天新冒出10家。
就在高朋前員工在微博上大爆裁員慘狀的前一天,拉手網創始人吳波向《中國企業家》記者分析,“對手跟我們的距離越拉越大,(對手)越來越難拿到投資,沒拿到錢的活不下去。”拉手網,是中國互聯網史上估值最瘋狂的團購企業—成立13個月時估值11億美元。
某種程度上,美國鼻祖在中國的大裁員,已標志性戳破中國團購虛火,預示著全行業的跑馬圈地結束,進入理性的收縮期。最近,不斷有團購網站裁員、關門,乃至卷款而逃的消息傳來,規模曾位居前十位的窩窩團因大規模裁員卷入勞動法糾紛。
“團購的冬天已經到來,”美團網創始人王興對本刊記者說道,“不可能5000多家都發展得非常好,像比賽一樣,初賽很多人,然后有復賽,有決賽,發展到這個階段,前面幾輪比較清晰之后,排在后面的得到資本支持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吳波與王興的話不約而同揭示了一個真相,“千團大戰”幕后最重要的推手—資本,在一開始就“綁架”了這個行業,主導了行業的游戲規則。“每個人都在爭前三名、前五名,沒有做到前面幾名,沒什么市場機會,下面的融資會出很大問題。”和玉股權投資復合基金合伙人曾玉說道。
過去18個月,大部分團購企業都被資本裹挾,瘋狂融資、瘋狂擴張,即便沒有融到資的也拼命賠本吆喝,想先“圈地”再“圈錢”。因為在融資—高速擴張—再融資這個循環鏈條中,只要一步落后,就可能會失去與資本共舞的資格,從而出局。資本邏輯、燒錢邏輯極大主宰了團購業第一輪游戲規則。
但接下來,游戲的性質將發生變化。延續既往跑馬圈地和粗放擴張策略的企業,極可能加速奔向死亡,而關鍵詞變為:差異化、現金為王和扎實內功。
《中國企業家》記錄了團購業18個月的生態形勢演變。
2010年3月 瘋狂的開始
“賣了頭一單了!開張了!”45歲的吳波和他的全體員工歡呼道。那是2010年3月18日,拉手網上線的第一單(一道魚)。第一個月營收是多少?“我都想不出來了,特少特少。”
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賣出去了,證明了商業模式的可行。興奮者有很多。2010年3月4日,拷貝Groupon模式的美團網上線,成為中國第一家高調上線的團購網站,迅速引爆團購虛火,兩個月內中國就進入“百團大戰”。
第一單,吳波籌備了半年。2009年9月,他從美國TechCrunch網站得知了Groupon(成立于2008年11月)公司,立刻被吸引,隨后帶著一幫團隊研究團購。
籌備拉手之初,吳波跟清華校友楊鐳聊起了團購,楊鐳是機構投資者泰山天使的創始人。拉手上線一個月后,吳波給楊鐳發了一條短信。上線第二個月,泰山天使到訪拉手。兩天內,泰山天使決定投資拉手。此后,泰山天使幫助拉手全面推進后續融資,一連兩周,帶著吳波馬不停蹄地見VC。2010年5月,拉手敲定了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上線不到3個月,就連續進行了天使融資和規模不算小的A輪融資,實屬罕見。
更驚人的還在后頭。A輪融資后的半年,拉手即進行了B輪融資,共計5000萬美元。又過了4個月,完成C輪融資1.1億美元,估值高達11億美元。在拉手C輪融資后的一個月,吳波對本刊記者說道,“團隊仍對公司有控制權。”
很多互聯網公司IPO的融資也不過1億美元,很多VC的夢想是投出一個1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拉手,一個成立一年多一點的公司卻創造了融資和估值奇跡。
在拉手之后,窩窩團、大眾點評網都對外宣稱過上億美元融資計劃。宣布千萬美元融資的團購網站更是不勝數。類似的拉手融資故事在各地上演。國內的F團、24券、滿座網、F團、團寶網和阿丫團等等均獲得融資。泰山天使的陳亮預計:可能有20家企業拿到錢。
這是中國互聯網行業有史以來,融資最瘋狂的行業,企業融資數量之多、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估值之高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期。門戶、WEB2.0、SNS等等熱潮和泡沫都無法與團購泡沫相提并論。
這是為什么?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