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幾年前,統計學和大數據就廣泛應用在籃球選秀當中了,就像《點球成金》(Moneyball)那本書里寫的。最近這種做法在政治領域也開始流行起來,總統競選團隊使用大數據做到最大程度的拉票,內特?西爾佛(Nate Silver,著名統計學家,《紐約時報》博客專欄作者)使用算法成功預測50州投票結果。硅谷一位風投匿名向GigaOM投稿,由虎嗅編譯:
已經有風投這樣做了。這個行業有個壞名聲就是依靠本能感覺、權威意見和指手畫腳的人來作出投資決策,而我們通過發現成功創業公司的相關模式來決定投資哪一個創業者。
這里是一些我開發出的秘密訣竅,風投通過這幾種方式來給有潛力的創業者評級打分。
一、風投調查你都閱讀些什么(并對結果計分)
通過apps、網站、PDF、書籍和(所有和創業者最后成功相關的)其他各種教材,進入到你大腦皮層里的都是哪些內容。創始團隊都讀哪些書,社交網絡會發布什么內容。如果創業者花時間讀的是《Technology Ventures》、《Gear Up》、《Four Steps to an Epiphany》,微博發的是有營養的內容——引用名句名篇——這樣會增加(風投通過算法得出的)創業成功指數。在Twitter上發布滑雪照片有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意思了。
著名風投家克里斯?薩卡(Chris Sacca)有一句常常被引用的話,他說在考慮召開會議之前要到Twitter讀最新的50條推。在風投的算法里,你能通過分析評估創業者參與互動的多個社交媒體流獲得信息。內容質量是很重要,但是風投更注重創業題材內容的數量。
二、電話號碼的使用年數,每天第一通電話撥打的時間
創業者手機號碼的使用年數會透露太多信息:他們與周圍人關系的穩定程度,他們的年齡有多大,他們的號碼是否參加過親情計劃(friends-and-family program)或者是從座機號碼轉網過來。風投會通過對手機號碼使用年份這一信息的處理,獲得所有上述(甚至更多)的信息,整個過程完全合法但是在保密狀況下進行。最后我們要找的是年輕、穩定、來自中產階級家庭,并且有家人和朋友網絡支持的創業者——手機號碼使用信息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在調查中我也會統計:創業者們每天撥叫第一通電話的平均時間。如果風投和創業團隊在太平洋時間早上6點通電話,風投很可能在和東部的人談事情。通過這些數據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創業者。
三、創業者和歐斯曼?拉瓦奇(Othman Laraki)比起來怎么樣?
歐斯曼?拉瓦奇是一個在風投圈內流傳的傳奇。他設計的產品被Twitter收購,擁有MIT和斯坦福的學歷,同時又深諳街頭智慧。舉個例子,他曾經擅自占用屬于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的兩千平方英尺辦公場地。這種學術能力和街頭智慧的兼顧是風投算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奧吉?加里多(Augie Garrido,著名NCAA棒球教練)曾經說,“質疑權威但是遵守規則。”我們尋找的是懷疑現狀的創業者,但是仍舊懂得規則和當前制度的重要性。
四、斯坦福校友
如果你自己追溯所有風投變現退出的案例,就會發現每一個基金所投資的公司中,總有一兩家創始人是斯坦福校友。我們采用的算法并沒有要求說“只能是斯坦福校友”,但是要有兩到三個創始人畢業于名校,但有創始團隊中至少有一個人的背景不同。馬克?薩斯特(Mark Suster,知名風險投資人)最近批評說創業公司的團隊同質化現象太嚴重。他指出如果團隊成員背景過于相似,“創始團隊所有人都使用同一款手機”,團隊就會更趨向于隨波逐流而不是引導潮流。
本文來源于:虎嗅網 http://www.huxiu.com/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