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引燃"移動互聯網和電商"火種:巨頭靠攏

2013/01/09 11:35      牛文文

過去很多年,中國的大企業主要考慮的問題不外乎環境、戰略和國際化。就環境而言,他們想成長為百億乃至千億級公司,就要和中國社會、政府、商業文化、競爭對手以及員工探索和諧相處;面向專業化與多元化、重型化與輕型化、面向外需與面向內需等多種路徑選擇,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明確發展戰略;幾乎所有大企業都在考慮全球產業鏈布局。

當這些巨頭花費巨大精力穩固了自身的平臺,卻發現在腳下,由“小人物”引燃的變革火種已經要點燃整個商業。

過去四年,最重要的商業變革是電商和移動互聯網,這基本上是商界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的貢獻。

電商當然有泡沫,但其告訴所有做消費品的人,不管生產任何東西都可以去渠道化,可以讓消費者掌握你的未來,無論你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電商的精髓是把消費權還給消費者,造就訂單式生產和粉絲經濟,從而形成巨量的消費習慣。天貓光棍節銷售額突破191億元,小米的成功,京東對蘇寧的逆襲,一次又一次告訴所有需要店鋪以及靠渠道與消費者接觸的人,電商是標配,就像過去,每個公司都必須建自己的官方網站一樣。

電商讓商業的發起者從企業變成了用戶,移動互聯網則讓用戶與智能終端捆綁在一起,并可以基于此進行閱讀、娛樂、社交、互動、開發、金融支付。于是,整個商業的根基都變了。

這其實是一次內需革命的升級版。過去,國家只把國民當做勞動者,為國外市場生產;后來,13億人變成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而現在13億人中的很多人,可以和企業互動,通過個體的自主選擇表達并產生創意,他們變成了價值生產者。感謝電商和移動互聯網把13億人解放出來,給了這些人創造力自由發揮的空間。誰能把13億人從單純的勞動者、消費者變成價值創意提供者,誰的生意就可能無限廣闊。阿里巴巴是一個典型,它先把用戶變成自己的消費者,然后把部分用戶變成產品的提供者。

商界“小人物”讓移動互聯網和電商成為標配,巨頭必須向“小人物”靠攏。如果不能適應電商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不能搶占智能終端,把13億人變成你的粉絲,你即使再大,可能都會失火?,F在,商業革命的時候已經到了。

我們看到,在中國最具創新氣質的個人銀行招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正在進行一次基于移動終端的自我革命,公開宣稱要打倒信用卡。在地產領域,作為中國商業地產之王,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意識到如果不能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消費,店鋪可能就租不出去,就會死。在IT領域,聯想CEO楊元慶已經變成一個產品控,聯想也一改過去穩重的產業報國范兒,瘋狂研發各種移動互聯網時代與用戶親密友好的東西,更加娛樂化、互動化。

創刊四年來,《創業家》都在埋頭發現了不起的商界“小人物”,在他們身上尋找變革和創新的基因和沖動,但現在抬起頭,我們發現整個世界已經因為他們而改變。大企業和小企業終于在創新的旗幟下匯合,寰球同此變革。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