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內光伏遭遇前所未來的慘境以來,光伏院校的現狀就像不曾存在一樣,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在光伏院校眾多的江西采訪時,我們發現,“迷茫”開始成為了光伏專業一些學子的關鍵詞。
但在2011年底的光伏寒冬之前,對于這些學子來說,選擇光伏專業無疑是通向光榮與夢想的最佳途徑。入學之前,他們聽到了“光伏企業印制的不是硅片,而是鈔票”的傳聞。
朱法棟是南昌大學光伏學院的學生,在2009年報考時,在朋友的推薦,他選擇了光伏學院。這位朋友對他說,光伏專業很不錯,畢業后拿七八千元的工資是何等的容易。
同是2009級光伏班的胡笑天在報考之前,專門從網上查看了很多相關資料,并分析了光伏行業的前景。他說,高收入是促使他最終報考光伏專業的一大原因。2005年,光伏巨頭無錫尚德將其第二個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落戶在了胡笑天的家鄉——河南洛陽。
洛陽尚德成立不到三年,產能就由30兆瓦擴大了120兆瓦。擴張神話給員工帶來了富有。他說,當時尚德的工資和福利比公務員還要高,能上萬呢。
入學之后,2009年,學長們也不斷給他們繪制了各種藍圖:“畢業了就能拿高工資,企業搶著要人”,“光伏行業的代號就是印鈔機”……這讓他們堅信,即便是在就業率最高的材料專業面前,光伏專業的優越感更為略勝一籌。
在南昌大學光伏學院的一間宿舍,將于今年畢業的學生們說,在填報高考志愿之前,他們得知光伏學院在整個學校特殊的地位。而更為關鍵的是,他們說,在這里就讀,就意味著畢業后的高就業率和高收入。
一切都來源于中國光伏產業以一種令人簡直難以置信的方式在迅速膨脹。2006年,賽維正式投產,并演繹著“擁硅為王,達產成金”的神話。就在這期,江西省開始大舉進軍光伏產業。
2010年,江西省28家納入統計口徑的規模以上光伏企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126億元,同比增長74.94%;主營業務收入416.23億元,同比增長97.38%;利潤總額53.99億元,同比增長176.87%,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光伏產業的持續高漲,已使人才的供應不能匹配。江西省一些高等院校的老師回憶,2006年和2007年這兩年期間,江西業界針對人才缺失的問題專門向江西省委省政府做了反映。
人才短缺之嚴重,一個最為明顯的例子是,曾被譽為“新能源首富”的賽維董事長彭小峰在鼓吹光伏產業的風光時曾抱怨說,光伏產業的發展被光伏人才培養“拉了后腿”。
基于這些原因,2008年,江西省發布了《關于加快光伏產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贛教字[2008]24號,下稱《意見》)?!兑庖姟分毖?,“隨著光伏產業的迅速發展,光伏產業人才非常緊缺,這將成為我省大力發展光伏產業最大的制約瓶頸。”
《意見》要求,江西各高校、各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快光伏產業人才培養工作,為江西“光伏產業提供全方位、多學科、多層次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力爭在2015年為全省光伏產業提供相應畢業生10萬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