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丁俊和他的團隊最近頻繁穿梭于全國各地環保行業投融資會場,作為國內一家大型PE機構的基金經理,他目前的任務就是從眾多紛繁蕪雜的環保創投項目中尋找靠譜的標的介入早期投資。他告訴記者,目前PE靠“短平快”式的浮躁投資思維已經行不通,必須擦亮眼睛尋找可能有穩健增值潛力的早期項目謀劃長遠,而環保行業則是不少PE密集布局的試驗田。
丁俊的說法的確反映了當前PE行業正日漸顯露的一個趨勢。投中集團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全年PE機構投資規模整體收縮,依靠IPO渠道實現退出的回報率已低至5倍以下。其中節能環保行業也未能幸免,2012年只有兩起IPO案例,而全部投融資案例也僅有27起。
但值得注意的是,兩起成功IPO案例中的東江環保,為其身后堅守10年之久的兩家PE機構實現了高達近80倍的退出回報,這讓整個PE行業為之震驚。
環保大熱門也成IPO重災區
2012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境內外資本市場同時遭遇“寒流”、機構退出渠道收窄等一系列因素致使PE機構投資規模整體收縮,其中環保節能行業也未能幸免。
根據投中集團最新研報披露的數據,2012年全年國內環保行業共披露融資案例27起,融資總額為3.59億美元,融資企業數量和金額同比大幅下滑43.8%及52.2%(2011年48起和7.52億美元),融資金額更是較2009年10.42億美元的高點相差甚遠。
事實上,近兩年以來,節能環保行業一直是PE機構青睞的投資熱點,無數PE大佬們在各個場合無不將之視為創富的藍海。
從過往幾年的投融資趨勢上看,2007-2009年環保節能行業融資金額逐年增長,2009年達到10.42億美元的歷史高點。經過2010年小幅回調后,2011年度受鼎暉2.58億美元收購新達科技、KKR1.14億美元投資聯合環境兩起融資案例拉動,環保節能行業融資再度活躍。
丁俊認為,環保行業投融資形勢下行的最大背景是國內外經濟大環境的不佳,但據他了解,PE行業對其發展前景依然普遍看好。“只不過,目前來看,進入的資本都是偏向早期的風險投資。”他強調說。
10年堅守創80倍回報
盡管投融資環境整體不佳,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PE投資仍出現一些可喜變化,其中早期投資成為過去一年最大亮點,這可以從2012年東江環保成功IPO為其背后兩大創投最高實現近80倍的退出回報得以集中體現。
東江環保是一家專業從事廢物處理和環保服務的高科技環保企業,主要業務體系貫穿廢物收集和運輸、無害化處理、綜合利用等固體廢物處理領域。
2002年,中國風投和永宣創投分別投資200萬元和800萬元入股東江有限(“東江環保”前身)。2012年4月,東江環保在深圳中小板IPO上市。中國風投和永宣創投所持股份全部轉為A股,以東江環保發行價計算,這兩家機構的賬面回報倍數分別高達79.09倍和65.63倍。
至東江環保成功IPO,中國風投和永宣創投堅守了10年之久。這讓身處同行的PE大佬們在驚羨于超高回報率的同時,也為其勇氣稱道不已。但東江環保案例留給他們更大的啟示是,做早期投資竟然“風景這般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