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恐怕是最為短命的互聯網模式了,一年時間即被證明是完全行不通的。
一年前,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迫不及待地上馬手機項目,以“品牌定制安卓ROM+硬件第三方外包”的方式進行。不過現在看來,基本所有的互聯網手機已經淪為雞肋,這一模式也成為急功近利后必死的一大例證。當然,你要是手里有大規模用戶和牛掰的銷售渠道,那就另說了。
讓我們來看看一年來那些安卓皮手機們的生存現狀:
1,百度
A.百度的第一款百度易手機是和戴爾一起做的,推出時間是2011年12月,定價2999。不過,百度并未對外高調宣布這款手機銷量,相信應當銷量不大。另外,更悲催的是,2012年12月,戴爾正式宣布退出智能手機市場。
B.2012年5月和8月,百度聯合長虹和TCL推出了兩款千元級的低端智能手機。亦未有市場聲音顯示這兩款手機熱銷。
C.百度近期的動作顯示它已改變策略,轉而直接拿錢和手機設計公司合作,推廣自己的ROM,據悉,手機公司在每出貨一部帶有百度ROM的手機,百度給手機公司10塊錢。
2,網易
這是一家最為神奇的公司。2012年6月,網易CEO丁磊宣布將推出智能手機產品,甚至還劇透配置及外形。不過僅倆月之后,網易便放棄手機項目。
3,盛大
2012年6月,盛大推出了一款智能機Bambook Phone,除了深度定制安卓ROM外,盛大還將手伸到了硬件組裝層面。不過,盛大手機2012年卻一波三折——掌門人郭朝暉離職、手機業務從果殼科技劃歸掌門科技、ROM核心開發團隊集體跳槽,業界甚至有消息稱,盛大手機項目已經停滯。這一切也從側面證明盛大手機銷量不佳。當然,在這么動蕩的內部環境下,盛大手機的銷量又能怎么能佳呢?
4,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是最早涉足手機的互聯網公司之一。2011年7月,阿里與天語合作推出首款阿里云手機,隨后,又于2012年4月推出第二款手機。阿里還曾與海爾推出過手機。雖然,阿里方面宣稱其阿里云手機出貨量約為300萬部,但有業內知情人士則披露,其出貨量也就僅超過200萬部而已。
2012年9月,阿里云與谷歌的糾紛也令其與其他手機廠商合作之路堪憂。有業界人士稱,谷歌對于手機硬件廠商的施壓令許多廠商不愿再生產阿里云手機。
2013年1月,阿里巴巴架構調整,王堅負責阿里云事業部,云操作系統業務(云OS)事業部由陸兆禧分管。換了當家人,阿里云OS手機還做不做?怎么做?這是個問題。
5,新浪
新浪在智能手機上走得是淺嘗輒止的路子——以廣告置換或者品牌合作的方式進行功能定制。比如,其HTC推出的微博定制機,不過加入了一個微博分享鍵,讓用戶可以更輕松的分享身邊的新鮮事兒。當然,也別期望能夠獲得多大的銷量和口碑傳播了。
6,人人
人人的路數和新浪如出一轍。2011年11月,人人網與HTC共同推出了一款社交手機--HTC達人,不過人人不涉及ROM研發。接近HTC的人士稱,這款手機只是一次市場行為,不以銷量為目標。
當然,去年5月,也有消息稱,人人正在開發安卓ROM。不過8個月過去了,人人的ROM仍未面世。難道又胎死腹中了?
7,奇虎360
奇虎360推出了一系列的“用戶特供機”,據360方面介紹,夏新合作機至今已經售出40多萬部,成為明星學生機。不過其與TCL、海爾推出的特供機系列,總銷量仍不足20萬部。銷量不佳。
360推出的特供機更多地是加強其分發渠道能力,所謂“360特供”更多是一個噱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