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和父親柳傳志。柳青是北京高盛寬街博華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
柳傳志與兒女
了解女兒眼中的柳傳志,你就會知道他何以有那么多女企業家粉絲
“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走進北京香格里拉飯店的Cafe Cha,由于堵車遲到了幾分鐘的柳青一個勁兒地道歉。與父親柳傳志一樣,她早就養成了重諾守時的習慣。作為高盛公司直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她每個月總有兩個星期在外地談項目。不過,談完項目后的她總是想盡快趕回北京的那個家。在同一個小區里,住著自己的父母親。談起自己的父親,她的臉上滿是笑意:“我很幸運能出生在這樣的家庭”。
親情
“父親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他培養了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質,讓我受益終生。”柳青認為。
1984年,柳傳志下海創辦聯想的時候,柳青只有6歲。在她的記憶中,父親一直都很忙,同在聯想打拼的母親也很忙。這個時候,年長8歲的哥哥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不僅送她上學,還替父母去開家長會。
不過,那種濃濃的親情卻始終都在,從老一輩就是如此。柳青至今還記得爺爺離世當天的場景:病危中的爺爺把奶奶叫到病床邊,已經不能說話的他給了奶奶一個飽含深情的法式親吻作為永別,這讓在場的柳青熱淚盈眶。
父親家一共4個兄弟姐妹,父親是老大,大家的感情都非常好。除了大姑已經出國之外,其他3個家庭竟然都住在同一個小區。每個月,這個大家庭十幾口人都會到父親家里聚會。每個人都爭著發言,也會喝點小酒。柳青的叔叔比較能喝一點兒,就會找父親敬酒。這個時候,在外面滴酒不沾的父親也會小酌幾杯,喝完之后既不亢奮也不多說話,只是笑瞇瞇的,這與他在外界那種不怒自威的形象形成了鮮明反差。
柳青覺得,父親最在意的人就是母親。他們是大學同學,真正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有著非常深的感情。父親很少煲電話粥,如果發現他不停地講電話,那肯定是在跟母親聊天。父親經常把做成的以為得意的事講給母親聽,不過,愛較真的母親聽完之后往往還會挑刺,這時他只好無奈地說,周圍所有的人都認可這件事,你是唯一不認可的。如今,他們全家還建了個微信群,聊得熱火朝天。父親每次出差的時候,都會問柳青是否在北京,在的話就會給她布置個任務——陪陪母親。
在柳青的記憶里,除了父母親的兄弟姐妹之外,經常到父母家里走動的就是聯想的同事了。“對于那些跟隨我爸多年的同事,包括司機,他從來都像對待家里人一樣。”有一次在家里講到和楊元慶等聯想人艱苦創業歷史的時候,一向內斂的父親動了真感情。他一直都有個愿望,要把聯想辦成一家“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今年春節前按照慣例,聯想的高管們包括朱立南、楊元慶、趙令歡在內,又一次在父親家里團聚,推杯換盞之間,好幾個人都喝高了。
規矩
不過,濃濃的親情是一方面,嚴格執行制度又是另一方面。1998年,還在北大讀二年級的柳青拿到了康柏公司的獎學金,去那里的市場部暑期實習,而這家公司還是聯想強勁的競爭對手。學計算機專業的她卻從來沒想過去聯想實習,因為她知道聯想有個不能違反的“天條”:子女不得在公司任職,哪怕是實習也不行。
她早就習慣了父親的這種要求。朋友有時候會托她找聯想辦點事,每次她都會先問父親,這件事情是否違反聯想的“天條”。
在柳青看來,父親柳傳志是個表里如一的人,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里。“說到做到”是聯想非常重要的“天條”,父親從來都是這么要求自己的。“以前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每當我爸提出目標的時候,我媽就會挑戰他。不過,時間長了她也發現,我爸確實是已經考慮得很清楚了,而且留有余地。”柳青開始做投資之后,父親給她的最大忠告也是不要光看被投資人說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這個原則對她有很大的幫助,讓她避免了走很多彎路。
“我小時候挨父親的批評,經常都是因為說好了要去做一件事情最后卻沒做,他發現了就會很生氣。”柳青小時候,有一次全家出游,說好9點鐘出門,她和母親有點磨蹭,父親就著急了,一個勁兒地催促她們。
柳青和老公都是搞投資的,難免在全世界飛來飛去。很多時候,他們的3個年幼的小孩就只能委托雙方的父母照顧,事情既多又雜。于是,父親又把自己在聯想的那股子勁頭帶到了家里。他委托自己的司機“任總”作為大家庭的“后勤CEO”,還專門為后勤設計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和考評體系。每個季度,家庭成員都會按照KPI給司機和阿姨打分,加權計算出得分,然后任總召集所有后勤人員一起吃飯,根據得分給他們發獎金。
去年圣誕節的時候,柳青對自己家的阿姨的表現很滿意,想直接給她發點獎金。結果父親卻說這么做不行,既然家里已經有了制度,也給了任總授權,發獎金這件事就必須得到任總的批準才行。即使在家里,他仍然是個較真的老頭兒。、
堅持
2000年夏天,北大畢業的柳青如愿考上了哈佛大學研究生院,赴美留學的她仍然是一股子拼命三郎的勁頭,學習異??炭?。她一直都記得父親轉述的一位足球教練的話,“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后受罪。”2001年,經過12個人的重重面試之后,她得到了去高盛暑期實習的機會。在那里,她的玩命工作得到了同事們的高度認可。
一年之后,即將畢業的她卻趕上了互聯網泡沫破滅、就業市場一片慘淡的殘酷現實。往年高盛會招二三十名初級分析員,而那一年才招了6個人。為了準備高盛的面試,柳青哪兒都沒去,貓在宿舍里埋頭補習金融方面的知識,“高盛的面試出了名的難,因為我不是學金融出身,所以要加倍努力才有機會”。
在經過了又一次的18個人的多輪面試之后,她終于拿到了高盛的錄取通知書。“這應該是我人生中最高興的時刻之一。”她在高盛的第一份工作是投資銀行分析員,并被派到了香港。上班的第一天,她發現在所有初級分析員中,自己是為數不多的來自內地的員工,而其他幾乎所有的同事都是“老外”。
分析員的這份工作其實很辛苦,一開始是幫助領導找各種各樣的行業數據,查行業年鑒和企業年報,分析各種宏觀經濟或產業政策,熟練之后就要做財務預測模型。柳青笑談,這些其實都是“體力活”,加上經濟形勢不好,本來應該20多人干的活兒卻壓到了6個人的頭上。不到半年的時間,當時招進來的6名同學已經走了一半。
當她找到父親訴苦的時候,父親卻認真地告誡她:“突然被球砸著了當然會感覺很疼,你是足球運動員主動頂球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疼,因為這是你自己的選擇。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一定要堅持下去!”
能夠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的,必定是個樂觀主義者,柳青覺得父親就是這樣的人。在聯想29年的歷史中,父親經歷過無數次的挫折,有幾次公司都要辦不下去了。但是柳青卻從來沒有看到父親把煩惱和沮喪帶回家,他總是樂呵呵地跟家人聊天。只是到了后來看到報道之后,她才知道當時父親承受了多么大的壓力。
父親的一番話讓柳青咬牙堅持了下去。兩年之后,她從投資銀行部轉到了直接投資部,從事長線的股權投資工作,但職位仍然是最辛苦也最基層的分析員。又過了兩年,她被提升為高級經理,然后是執行董事,直至擔任該部門的董事總經理。
如今屈指算來,柳青在高盛已經工作了11年的時間。在加入高盛已經好幾年的時候,有一次她跟同事聊天,那位同事問她知不知道聯想集團董事長的女兒在哪個部門,她很尷尬地說,那個人就是我。“因為大家在公司里都用英文名,所以那個外國同事也完全沒想到”。如同父親一樣,她骨子里也非常好強,不希望別人只是把她看作柳傳志的女兒。
自信
如今的柳青已經成長為成熟的投資人。她出門帶3部手機,全國各地出差,每年與團隊一起要看500多個項目,與形形色色的企業家打交道。跟我們見面的時候,她的嘴唇都起了一層皮。
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了多年時間的她,對內地的溝通方式也已經駕輕就熟,這本來就是她父親跟客戶之間的交流方式。如今的她甚至有些“埋怨”父親對自己影響太深了,以至于她見任何人都是謙恭有禮甚至點頭哈腰。她也在改變自己的著裝習慣,除非正式場合不再西裝革履,因為內地的企業家們很少這樣。之前她還鬧過一個笑話:有一次她去客戶那邊開會,會場在一個小區里,一身正裝的她走到小區門口卻被保安攔住了,說你是賣保險的吧?
在做投資的過程中,柳青結識了馬云、俞敏洪、馬蔚華、王玉鎖等中國商界領袖。在跟他們的接觸中,她深切地體會到,“只有中國才會出現這么多有進取心和創業精神的企業家,他們跟我爸一樣吃過大苦,把企業當做自己的命來做。”在做投資的時候,她覺得這種企業家更讓她放心。
當然,她對自己的角色也越來越自信。除了跟企業家本人交流之外,她也和很多企業家的子女成了朋友,發現彼此之間有很多的共同語言:他們都在國外留過學,工作起來都很拼命;與父輩相比,他們也都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時代在變化,哪怕是2000年之后成立的企業,它們成功的商業模式現在也未必能成功了。因此,未來真正成功的企業家既要有愿景,還要有戰略高度,知道下一步的增長點在哪里。”如今,在與中國企業家的交流中,她既能夠講述他們的歐美同行的經驗和教訓,還能夠請這些同行的高層來中國做交流、談合作。“因為這些行業領袖多半是高盛的合作伙伴或客戶”。她覺得,父親那一代的企業家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歷史終歸要翻開新的一頁。
“服務員,麻煩幫我把面包打個包。小孩子最愛吃這里的面包。”結束采訪的柳青又自然地回到了賢妻良母的角色。這也是父母親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她一直非常注重事業和家庭間的平衡。當年,她找老公的最大要求就是兩人要互相信任、不離不棄,而不在乎對方的家世,老公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周末的時候,我會盡量推掉應酬在家陪孩子。”說到這里,她忍不住拿出手機,秀起了全家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