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貸的煩惱:做假無處不在 游離在"法律之外"

2013/04/09 15:40      羅梅芳

  這一頭,自己的身份、歸誰監管、法律規范各種問題還沒找到答案;另一頭,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各路電商已經拍馬殺到……小額信貸公司很頭疼!

  隨著民間資本的膨脹,小額貸款、P2P網絡借貸成為時下的“寵兒”。據相關數據統計分析,目前全國小額信貸公司的數量已經突破了3000多家,呈井噴式發展。

  欣欣向榮的背后,更多的則是擔憂。尤其隨著網絡貸款詐騙、小額信貸公司倒閉等問題的涌現,整個小額信貸行業最近煩惱多多。

  做假無處不在

  小額信貸行業野蠻生長,隱患重重。融道網總經理周漢告訴記者,其交易機制的平臺都由創業者自己搭建,“一開始就是有意和無意在試錯中前行。”

  體現在交易信息的審核上,據一位P2P網絡借貸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不少P2P網絡借貸平臺只是一些網絡技術人員,沒有任何金融背景,三五個人就搭建起了一個網站。

  也因此,P2P網貸平臺對借貸雙方個人信息的審查,需要到公安部門的公民信息中心進行比對。而對于借貸人的信用狀況以及社會關系的調查則嚴重缺失。一旦發生風險,投資客戶自然就成了“冤大頭”。

  與此同時,由于缺乏監管,小額信貸平臺存在的道德風險也不容忽視。P2P網絡借貸平臺很容易通過后臺更改數據,甚至虛擬和捏造很多不存在的數據,使出資人難以判斷網絡平臺上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信息嚴重不對稱。

  “由于平臺的存在,放貸人與借款人的聯系被隔絕了,小額信貸平臺可以利用交易機制設計上的漏洞,進行騙貸活動,或者為了業績隨意篡改數據。”中國小額信貸協會會長劉臧秦介紹。

  不僅線上網絡借貸存在諸多操作風險,線下模式小額信貸也存在不少問題。“最重要的是人員的把控問題。”周漢介紹,業務員在拉到客戶時,很難保證不從中“作假”。為了沖刺業績,有的業務員很可能與借款人一起提交虛假的數據和信息,以便撮合更多的交易。

  遭遇電商“圍追堵截”

  電商猶如“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強勢分食著小額信貸這塊“大蛋糕”。如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所說,“如果能有效地控制壞賬,小額貸款確實是一個非常賺錢的行業。”也正因此,阿里金融、京東商城、蘇寧電器和慧聰網等電商紛紛爭先恐后地殺入小額信貸領域。

  以阿里金融為例,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小貸已為12.9萬家小微企業提供了超過260億元的貸款,年化利率18%。

  去年11月份,京東商城與中國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推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緊隨其后,香港蘇寧電器有限公司與關聯方蘇寧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發起設立“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擬注冊資金達3億元人民幣,開始了緊急的戰略部署;

  另一匹黑馬也飛奔趕到:3月3日,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表示,目前正在考慮申請小額信貸牌照。

  除了市場份額的擠占,這些擁有龐大客戶群體的電商的加入,無異于在小額信貸全行業朝天的熱火上又澆了一大桶油,未來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中國平安集團設立的網絡投融資平臺-平安陸金所發展勢頭兇猛,總經理馬明哲也不禁感慨:“科技行業對傳統金融業具有’毀滅性沖擊’。”

  “在電商的圍追堵截后,小額信貸所擁有的空間越來越有限了。”周漢說。

  劉臧秦也認為,電商的優勢非常明顯。“此前電商平臺上交易、付款的記錄就是評估信用等級的現成數據,電商有了深厚的積累,數據挖掘、搜集和整合更簡單,也更容易獲得原先客戶的信任。”

  不過,電商的切入也并非零風險。“電商沒有抵押擔保,沒有信用捆綁,風險發生后很難彌補,由此產生的損失會很大。”劉臧秦表示。

  游離在法律之外

  之所以產生諸多亂象,和小額信貸行業的監管缺失有著重要關系。“小貸機構涉足金融領域,但并不歸銀監局監管,在各地只有金融辦監管,這造成各地政策不一。短期內看來很難改變。”一位小貸公司的負責人介紹,小貸公司的發展一直受制于政策和法規的限制。

  首當其沖的,是小額信貸受制于經營地域的限制。從各地小額信貸公司的發展情況看,地方監管機構都是“各自為政”:參與監管的包括金融辦、工商局、財政局、發改委、公安局等部門,還有的地方規定由幾個部門聯合監管。

  劉臧秦介紹,這種多頭監管、各地方監管機構差異巨大的局面,使得小額貸款公司面臨多重申報和監管者多?審查,不僅增大了市場運營成本,也容易導致小貸公司進行“監管套利”,鉆監管的空子。

  最具爭議的例子是浙江阿里小貸。在現行政策下,小貸行業內有一條不可逾越的監管“紅線”-跨區經營。例如,阿里小貸的注冊地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而《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暫行管理辦法》第四章第25條明確規定:“小額貸款公司不得跨區域經營業務。”即浙江阿里小貸的經營范圍為余杭區。

  但由于阿里小貸通過網絡平臺操作的特殊性,盡管其客戶來自全國,它的業務操作和發生地卻是杭州總部,從這個意義上說并沒有跨區經營,打了個擦邊球。

  從法律規范來看,P2P網絡借貸公司,如拍拍貸、人人貸、宜信、紅嶺等多種模式都是將Prosper、Kiva、Zopa、Lending Club等國外公司復制到國內,處于法律的空白點。

  “現在還沒有出臺一部專門針對民間借貸中介的法律。”周漢介紹,網絡信貸公司基本處于監管空白狀態下,單純地憑借行業自律很難規整小額信貸行業的發展。

  事實上,從業務性質來看,小額信貸平臺發揮的是金融中介的功能,即金融脫媒。然而絕大多數網貸平臺均未取得正規金融信息服務牌照,而是冠之以投資公司、咨詢公司、信息服務公司的“抬頭”來掩護自己。

  “如果是單純的對接平臺,是不能收取任何費用的。只有通過第三方咨詢或是信息提供的渠道,才能光明正大地收取費用,形成盈利模式。”黃大容認為,“小額信貸公司應該有自己的監管主體和監管工具,建立起統一的監管框架,尤其應該納入賬戶管理系統和征信系統,并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和信用體系支持。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健康地發展。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