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據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和價值模型

2013/04/11 09:26     

進入2012年開始,這個領域的風潮逐漸從專業IT人士和數據分析師,擴散到所有關注科技、互聯網以及營銷領域的人群中,甚至還包括政界人士。這種背景下,在商業、經濟及其他領域中,決策行為將日益基于數據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經驗和直覺;而在公共衛生、經濟預測等領域中,“大數據”的預見能力也已經嶄露頭角;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正視大數據帶來的變革力,IT技術提供者們也紛紛推出了新解決方案。

《互聯網周刊》2013年1月5日的封面文章《大數據的時代變革力量》中曾指出,大數據將帶來的一個始料未及的變革性影響,將使數據業務成為各行各業的主營業務,圍繞大數據,企業將向分析即服務升級轉型,從而改變各行各業的業態。

文章表示,數據業務成為主營業務的趨勢,在當下商業企業發展進程中還難以真正成型,這實質反映的是意義的專業化。以往以GDP為導向的經濟,在價值的生產上是專業的,但在把握意義上是業余的。數據業務成為主營業務,標志著業態從價值形態升級為意義形態。從金融業、流通業和電信業的發展趨勢中可以看到,這一趨勢正在逐漸發生,且有向其他行業蔓延的勢頭。

雖然在近階段這種趨勢還很難大規模發生和演變,但從目前可以看到的、大數據正在帶來的商業模式和商業價值變革情況看,已經形成和即將成型的商業模式探究和探索同樣有意義。

數據價值認知

大數據價值本身的被認知與被挖掘,也建立在一個前提下——數據化。這是是把日常生活、生產、商業等方方面面的現象轉化為可分析的量化形式的過程。正是這個過程,形成了各行各業的變革力量——因為這是大數據時代所獨有的一種新型能力: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獲得有巨大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或深刻的洞見。

事實上,真正的數據時代從2012年剛剛開始。標志性的區別就在于,以往的數據只是結構化的數據,是非個性化的數據;而進入2012年,非結構化數據占有比例將達到互聯網整個數據量的75%以上,這意味著個性化數據時代的到來。

在現階段,我們看到的數據領域模式的分析和建立,都有一個基本前提,即數據越來越多、越可得到、越可利用。這意味著數據爆發、數據技術成熟(數據作為核心資產)、數據分析可用(數據帶來價值)。

數據爆發毋庸置疑。謹以Facebook為看,據其2012年8月一次總部會議中披露數據,每一天,Facebook 上分享的內容條數達25億,“贊”的數量27億,上傳照片書3億,新產生的數據超過500TB,每半小時通過 Hive 掃描的數據105TB,單個 HDFS(分布式文件系統)集群中的磁盤容量超過100PB(1PB=1024TB)。這些海量的、非結構化的、部分開放的數據,已經成為Facebook最核心的資產,同時也催生了一系列圍繞其而生的創業公司。

同時,數據作為核心資產的價值也逐步被認可。

在2012年年初的瑞士達沃斯論壇上,一份題為《大數據,大影響》(BigData,BigImpact)的報告宣稱,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類別,就像貨幣或黃金一樣。在這個邏輯下,在大數據時代,傳統的商業思想正在被顛覆。國內資深IT人士、大數據研究專家謝文撰文稱,大數據將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和公路,鐵路,港口,水電,通訊網絡一樣不可或缺。

資本層面,在2012年資本寒冬期,大數據成為唯一一個綠意盎然的領域。今年 4 月,成立于 2003 年的數據軟件公司Splunk在納斯達克以16億美元的市值上市,給大數據行業打了一管興奮劑。事實上從2008年起,美國IT領域有關數據服務相關的投資、收購案例開始迅速爆發,總價值超過千億美元,包括SAP、IBM、EMC、甲骨文等IT巨頭都在這個領域下了重注。

企業正在被這種趨勢所引導,越來越多的IT構建圍繞大數據展開。據技術研究和咨詢公司Gartner指出,大數據將帶動2012年全球280億美元的IT支出,2013年帶動的IT支出規??赏M一步增至340億美元, 而到2016年全球在大數據方面的總花費將達到2320億美元。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擁有獨一無二的數據資產的公司,將會獲得難以置信的發展的速度,發育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商業模式。因為它們具備了顛覆、沖擊其他行業的壓倒性優勢。谷歌、Facebook、亞馬遜這三家互聯網巨頭,積累了不同的數據資產。谷歌為全世界的公開網頁建立了最為龐大的索引;Facebook擁有的社交網絡,積累了全世界最為龐大的人際關系數據庫;亞馬遜網站上沉淀了大量的商品信息,成為互聯網上最為龐大的商品數據庫。不同的數據資產,決定他們不同的戰略選擇和商業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它們在引領整個科技產業的發展方向。

此外,數據帶來價值的探討也逐漸清晰。

有數據顯示,大數據在2011年為美國的醫療服務業每年節省3000億美元,為歐洲的公共部門管理每年節省2500億歐元,為全球個人位置數據服務提供商貢獻1000億美元,幫助美國零售業凈利潤增長60%,幫助制造業在產品開發、組裝等環節節省50%的成本。

此外,全新的、更具競爭力的商業智能服務,這也是大數據最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傳統數據倉庫的性能已無法應付龐大的信息,但是大數據(Big Data)技術使我們能夠訪問和使用這些寶貴的、大規模數據集以應對越來越復雜的數據分析和更好的商業決策制定——大數據將改變商業智能 (BI)的布局,并能為企業提供一種有價值的數據源,這在當下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技術脈絡與產業鏈條

首先看看大數據的技術發展脈絡。

隨著數據量的爆發增長和數據結構的多樣性,使得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技術已無法滿足這些需求,但上世紀末出現的NoSQL技術一開始并未得到廣泛應用,直到2009年,在搜索引擎、社交網絡等互聯網應用盛行使得數據量迅猛增加后,才開始為人們所重視并投入使用。發展到今天,NoSQL技術已經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用途的數據庫管理系統,而2004年初,Google開始研發BigTable非關系型數據庫系統,這一模型啟發了眾多“后來者”的數據技術,目前最為火熱的Hadoop便是其中一員。這個由雅虎的前員工Doug Cutting(現任職于Cloudera公司)最初負責開發的項目,已成為大數據行業的技術中心。

在Hadoop生態中,2008年成立的Cloudera是最早將其商用的公司,它為合作伙伴提供Hadoop的商用解決方案,其中包括IBM、甲骨文(Oracle)、微軟、EMC、Teradata等行業領先的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使得NoSQL技術成為現存SQL數據解決方案的強有力補充;同時IBM、SAP、EMC等巨頭也紛紛推出相應產品,來適應其客戶數據業務的爆發增長。時至今日,Hadoop技術以及被廣泛應用了各大互聯網公司,這個名單包括Facebook、亞馬遜、蘋果、AOL、Ebay、Twitter、Netflix、淘寶、百度等等。

而圍繞數據資產,從不同行業的盈利方式和經營策略看,已經形成了幾種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

第一種是從數據本身看,主要是售賣或者出租廣泛收集、精心過濾、時效性強的數據。這也是數據成為資產的最經典的詮釋。按照銷售對象的不同,又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作為客戶增值服務,譬如銷售導航儀的公司,同時為客戶提供即時交通信息服務;二是把客戶數據有償提供給第三方,典型的如證券交易所,把股票交易行情數據授權給一些做行情軟件的公司。此外還有租售信息模式。一般聚焦某個行業,廣泛收集相關數據,深度整合萃取信息,以龐大的數據中心加上專用傳播渠道也可成為一方霸主。信息指的是經過加工處理,承載一定行業特征的數據集合。

其次是從數據分析結果看,主要在營銷廣告領域。這個模式最性感,因為全球廣告市場空間是5000億美元,具備培育千億級公司的土壤和成長空間。這類公司的核心資源是獲得實時、海量、有效的數據,立身之本是大數據分析技術,盈利來源多是精準營銷和信息聚合服務。

再次還有數據空間運營模式,傳統的IDC就是這種模式,互聯網巨頭都在提供此類服務,但近期網盤勢頭強勁。從大數據角度來看,各家紛紛嗅到大數據的商機,開始搶占個人、企業的數據資源,海外的Dropbox、國內的微盤都是此類公司的代表。這類公司的發展空間在于可以成長為數據聚合平臺,盈利模式將趨于多元化。

當然也離不開技術提供商。事實上從數據量上來看,非結構化數據是結構化數據的5倍以上,任何種類的非結構化數據處理都可以重現現有結構化數據的輝煌。語音數據處理領域、視頻數據處理領域、語義識別領域、圖像數據處理領域都可能出現大型的高速成長的公司。

從2012年開始,大數據產業鏈雛形已經初顯,圍繞大數據的產生與集聚、組織與管理、分析與發現、應用與服務各層級正在加速構建。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在接受《互聯網周刊》采訪時表示,“世界信息化浪潮經過了信息交流和信息媒體兩個重要階段,正在進入以寬帶、物聯網、3D打印技術為標志的信息生產力階段。”

楊培芳表示,隨著大數據服務業的發展,知識化、協作化、軟件化、共享化的信息經濟特征愈加明顯。我國將用強大的社會需求帶動基礎標準、系統集成、應用開發、關鍵技術和測試評估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應用為牽引的特色發展路線。使我國在該領域占領系統創新、協同服務、基礎標準等價值鏈的高端市場成為可能。

商業模式創新

有專家指出,大數據各層級的價值實現來看,離不開技術創新,不僅要挑戰傳統的數據存儲架構、網絡傳輸能力、服務器的計算能力,同時也引發數據庫、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商業智能、人工智能、內容/知識管理等領域的技術變革。大數據產業屬技術密集型產業,競爭更多是技術實力與創新能力的比拼,離數據越近的產業環節,產業價值越大。能掌控大數據實時集成、海量信息處理和管理、云存儲等技術的廠商將成為產業的主導者,主導未來大數據產業技術發展方向,促進商業模式創新。

如在電信業,原有的主營業務是語音業務,數據業務只是輔助性業務。但在移動互聯網中,數據業務上升為主營業務(有的占到76%以上),而語音業務成為副業。

在備受關注的電信業務轉型方向,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對記者表示,信息經濟的本質是多元分工的經濟,電信運營商的主要優勢在公共通道和基礎數據交換平臺,而不在內容和行業應用。但是,無論是內容和行業應用有都離不開公共通道和公共數據交換平臺。所謂轉型主要是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要求,與各信息內容提供商、各類大數據應用提供商以及制造商、軟件商協同融合,組成新型服務產業鏈,共同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同時,大數據是一個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新興產業,正受到政府的高度關注?!?ldquo;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支持海量數據存儲、處理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中,也將信息處理技術列為四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其中包括海量數據存儲、數據挖掘、圖像視頻智能分析,另外三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包括信息感知技術、信息傳輸技術、信息安全技術,這些也是大數據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大數據產業發展密切相關。

此外,由于國內企業受限于IT產業鏈所處的位置,普遍在數據庫、數據倉庫、商業智能等領域基礎薄弱,因此,在大數據上布局不可能如跨國企業如此全面。但國內相對強勢的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電信設備供應商已經開始啟動產業布局,以互聯網應用服務為切入點搶占大數據制高點。

目前,阿里巴巴已經在利用大數據技術提供阿里信用貸款與淘寶數據魔方。騰訊則通過社交網絡數據挖掘打造全新營銷平臺,為廣告主實現精準營銷。百度建立了包括百度指數、司南、風云榜、數據研究中心、百度統計等五大數據體系平臺,提供企業實時數據服務。中國移動也在大云計劃中展開了海量數據處理、海量數據存儲、高擴展性等技術研發。華為也挺進企業數據服務市場,并已推出了基于移動終端的數據分析方案與應用。

更為核心的是,大數據激發巨大的內需增量,將引發產業的巨大變革。

對于啟動內需來說,大數據最大作用和發力點在于,推動經濟從B2C,轉向C2B。野村綜合研究所在預測2010年至2014年的發展趨勢時,稱之為“產消逆轉”,即B(生產者)與C(消費者)關系的逆轉。在沙集,我們看到,普通農民通過電子商務拿到訂單,馬上就從弱勢群體,變成了龍頭。生產者跟在他們后面,按他們的訂單組織生產。這就是從啟動內需開始激活經濟的新形式。

事實上,產消逆轉與大數據有內在的關聯。B2C與C2B涉及的數據問題完全不同。以往,經濟過程都是以生產者為起點,以消費者為終點的過程。生產者發布信息,一對多地向消費者傳播,數據相對簡單。今后,這個過程倒過來以后,是消費者向生產者發送信息,生產者根據這些信息定制產品。由于消費者非常分散,多對一或多對多地交互信息,要求大數據在其中發揮作用。

電子科技大學互聯網科學中心主任、《大數據時代》中文譯者周濤博士也曾表示:“大數據從淺到深的發展,對應的商業模式從2B到2C到2D、2Data,實際上是有兩條線在驅動它,一條線我們希望它越來越粗獷、開放,數據一定要開放出來,以共享的心態。一條線我們希望它越來越精深,就是深入地分析。”

據了解,淘寶目前每天活躍數據量已經超過50TB,共有4億條產品訊息和2億多名注冊用戶在上面活動,每天超過4000萬人次訪問。“大數據”的作用,就是把這些數據采集進數據倉庫中,然后用分布式的技術框架(Hadoop),對非關系型數據進行異質性處理(NoSQL),通過數據分析與挖掘,發展一對一的商業智能,從中產生讓網商因小而美、不再打價格戰的企業和個人競爭力;讓中國產生不再依靠“中國制造”,而轉向“中國創造”的國家競爭力。

所以,異質性、個性化,這才是大數據的真正本質。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