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和其他行業發展周期不同,在成本結構、人才儲備、技術創新等方面有比較大的差異,對投資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農業投資多年來一直倍受政府重視。近年來,政府連續出臺支持農業的政策,包括連續9年的1號文,今年的國務院工作會議的第一號文件,還有土地流轉,稅收優惠,貼息等等優惠政策,都為農業投資創造了很好的環境。
目前的新型城鎮化與人口老齡化問題,能否為農業投資帶來新的機會?城鎮化會使得部分農民開始就近就業,隨之而來的農業集約化也必然導致肥種的使用量和農機使用率的提高,整個產業鏈可能被重新塑造。
但是,農業和其他行業發展周期不同,在成本結構、人才儲備、技術創新等方面對投資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定價話語權
農業投資中,首先我們需要衡量企業現在或未來是否具備定價權。湖南有近10頓萵筍因市場價格過低,不及貨運費用而招到貨主拋棄的新聞就在我們身邊。所以當很多企業盲目追求市場占有率會的時候,往往是通過價格戰換來的,這也是由整個產業本身的集中度比較低所造成的。而且長此以往對企業和行業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如何保證企業擁有定價權?第一,要考察企業的品牌化和標準化建設,這是未來農業投資的重點。其實品牌的本身并不特別重要,關鍵要衡量品牌是否能給你帶來定價權,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如果沒有定價權,往往很多品牌最終只能淪為一個標識而已。
要看企業在目前或未來是否能制訂行業標準。因為農業企業與其他行業不一樣,往往是一個區域中有一家領頭企業,它身后尾隨著數家規模較小的企業,這是農業企業的一個特點。
第二,企業是否具備某種資源優勢。在一定的區域內,有可能最適合某一種農業產品的生長。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葡萄酒,特別強調產區的概念。這樣一個地區的產量它是有上限的,這也就是老天爺給企業帶來不可復制的資源優勢和天然壁壘。
第三,企業是否具備技術優勢。國內農業行業內的大多是民營企業,它們較少有在農業技術上有優勢,尤其是跟國際競爭來講不是很多。如果有在技術上創新非常大的,這樣的企業也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
并購退出成趨勢
在農業領域的退出中,并購退出的成功率比其他行業相對較高。
為什么農業容易產生并購呢?明石投資執行總裁高峰認為,“這是行業集中度的問題,整個農業領域行業集中度整體是偏低的。實際上我們把農業和大消費相關的幾十個子行業鋝一遍只有不到50個行業形成大趨勢,其他大部分是屬于‘春秋戰國’式的競爭。”
另外,在這個產業中,并購環節上不需要過多的考慮企業文化的問題,也不需要考慮管理層的問題,這無疑也是最近兩年農業企業并購倍增的一方面原因。
據了解,目前有很多農業上市公司在大量尋求并購機會,有的甚至已經成立了專項并購基金,尤其是生物農業等小而精的項目,很容易通過并購被上市公司收購掉,投資人從中退出。
“從投資安全性角度來講,我們還是選擇生物農業作為未來的投資方向。這樣的投資金額不是很大,但是比較安全。因為它這種產品,也許市場化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但也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相對還是比較安全的。” 新沃資本股權投資部總經理胡曉波更偏好生物農業的項目。
不可調和之矛盾
因為行業的屬性,農業項目成長周期很長,注定無法像電商那樣地快速擴張,投資人必須要有耐心,但大多時候,這個問題的難點的往往不是GP,而是LP。
對此,中農科產業發展基金總裁管理合伙人湯丹松深有同感,“實際上,農業生產和農業企業的現狀,跟我們目前投資機構受投資人的委托投資標準是有差異的。因為在我們的投資人, PE機構或者VC機構要求,投資后幾年內能夠退出,要有很好的成長性。”
然而,農業產業一旦被迫提高速度,就很容易引發食品安全的問題。只有產業上游的農業企業能夠規?;?,才能夠通過集約化的生產有效地把握產品的質量。
除了時間上的尷尬外,湯丹松還認為農業投資在模式上也有較大的風險,“農業還是以規模取勝,它是運行的比較平穩,然后需要有一個產業鏈的支撐。我們投TMT,比如說有一個APP我們就敢投,蘋果上的APP我們在座的機構可能會投幾千萬美金進去。但是農業里面發現一種技術絕對不敢投,因為它產業鏈很長,不能保證說這一項技術就超過收益。”
食品安全帶來的機會
近年來,食品安全的陰影始終圍繞在農業產業的上空。從當年的三氯氰胺、蘇丹紅到現在的黃浦江死豬和禽流感,任何一次食品安全問題都是對相關行業的一個致命打擊。
但其實從國際經驗來看,我們目前正處于一個食品安全的補課期。這個階段在國際上也是同樣也發生過,例如美國70年代就和我們一樣經歷著食品安全補課期。而目前其實歸根結底在于整個產業的低成本運作所帶來的種種不安全。
我們如何控制牛奶的三聚氰氨呢?只抓源頭是不可行的,因為整個生產環節都需要相應的監控。所以現在農業物聯網的概念越來越多地被人重視,從而引入到農業生產里面。從監控,冷鏈的運輸等,整個產業條都可以完整地監控起來。因此,食品安全已經給物聯網、食品監控疫苗等周邊投資帶來了很好的機會。
【想看更多PE/VC、公司、產業、創業等領域每日重磅新聞嗎?請關注ChinaVenture微信官號:China-Venture】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