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尼治,美國康尼狄格州最南部一隅,瀕臨長島海灣。這個面積僅174平方公里的小鎮,卻是約380家對沖基金總部之所在,管理資產總額超過1500億美元。
嘉興,一座長三角區域的三線城市,在其下轄的南湖區辟出2.04平方公里專區,抱著5年內聚集超過130家以PE/VC為主的資管機構、實際管理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勃勃野心。
千億資本級的PE新都夢,讓人們把嘉興南湖與大洋彼岸的美國格林尼治小鎮聯系在了一起。盡管專區尚未開土動工,一些嗅覺靈敏的機構已搶先“進駐”。在相關管理者和機構眼中,這塊位于嘉興東南的農地,有望成為中國版的格林尼治小鎮。
而在基金小鎮構圖的背后,是嘉興經濟轉型壓力的天然誘導,整合地區優勢資源的路徑選擇。當然,還有伴隨行業周期波動而難以回避的潛在風險。
轉型倒逼
嘉興建設基金小鎮的計劃醞釀已久,而這種決心是經濟轉型壓力倒逼的結果
4月12日,上海東郊賓館,一輛車牌為浙F00001的巴士駛入其中。嘉興市的主要領導悉數到場,為當日舉行的該市服務業發展推介會搖旗助陣。嘉興南湖區基金小鎮項目作為該市金融服務業板塊的重要內容,被相關領導多次提及,成為當日與會機構最感興趣的推介項目之一。
而這并非嘉興首次為基金小鎮造勢。
去年末,首屆“2012南湖私募投資國際峰會”在南湖舉辦,浙江省副省長朱從玖、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股權資產部副主任刑彪、浙江省金融辦主任丁敏哲等均出席。
期間,南湖區委書記孫建華正式拋出了醞釀已久的基金小鎮計劃:以美國格林尼治小鎮的模式為參考,在南湖區專辟2.04平方公里的土地打造國內首個基金小鎮,一期投入30億,私募股權投資產業是重點發展對象。
嘉興建設基金小鎮的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而某種意義上,這種決心是經濟轉型壓力倒逼的結果。
“作為長三角的一座三線城市,嘉興傳統產業呈現‘小、低、散’的格局,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日漸式微。”嘉興市發改委一人士感嘆:“這種向下走的感覺可以從近幾年嘉興破產的企業類別中明顯感受到。”
來自嘉興市統計局的數據,截至去年末,全市服裝、紡織等傳統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仍高于50%,而且其中大部分企業處于附加值較低的產業鏈加工環節,依靠低價格競爭和低水平擴張的產業特征十分明顯。
2010年底,南湖區被列為浙江省首批七個省級金融創新示范區之一。從那時起,作為首批唯一一個以主城區身份獲得掛牌的地區,南湖區就在思考如何結合區域發展特點“下好這盤棋”。
南湖區金融辦副主任傅強告訴記者,起先“上面的任務”是安排南湖承接上海非前臺金融產業的轉移,亦即類似呼叫中心和培訓機構等后臺支持業務。
“但從南湖區實際情況看,這樣的轉型‘性價比不高’,”傅強表示,南湖是一個主城區,土地資源捉襟見肘,非前臺業務不僅所需投入的土地資金耗費巨大,其所產生的效益價值亦有限。
機緣巧合,在一次交流中,區領導與國內某知名私募股權企業創始合伙人談及此事,該合伙人提議是否能夠參照美國格林尼治的模式,打造一個輕資產的股權投資機構的聚集地?;鹦℃偟母拍畹谝淮芜M入南湖區的視線范圍。
“后來我們也做了一系列調研,發現那些影響世界金融街的華爾街風云人物、對沖基金很多都聚集于這個安靜的小鎮,孕育著巨大的能量。”傅強介紹說:“而當時國內PE發展如火如荼,使得南湖區的投入相關建設的熱情很高。”
資料顯示,格林尼治是美國康尼狄格州最南部的一個小鎮,瀕臨長島海灣。盡管面積只有區區174平方公里,卻是大約380家對沖基金總部之所在,被譽為世界對沖基金的大本營,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500億美元。
現代金融服務業、資本聚集、輕資產高產出……這一切對傳統經濟發展路徑遭遇天花板的嘉興來說具有天然的誘惑力。
除此之外,嘉興的另外一些發展現狀似乎也與發展PE新都不謀而合。
2003年末,定位于創新企業孵化平臺的嘉興科技城成立,目前已成為當地的高科技企業聚集地。“嘉興科技城里的很多高科技項目都已經到了高速成長期,這些輕資產的高科技企業正在四處尋求資金的支持。”傅強表示。
經過一系列籌備,嘉興在2010年末下定決心,打造中國版基金小鎮,重點以匯集創業投資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投資人/LP為主要招商目標,以生產類融資企業作為招商輔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