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涉及到最復雜的利益結構的調整,一單并購重組的完成,有時候比登天還難。”
“其實很多人問我中國并購重組的春天什么時候能來臨,我說不知道。很多人說美國五次浪潮,我們現在是不是第一次浪潮,其實很難這樣講,但是可以看出來,我們的市場在持續的、一點點地向好。”在第七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論壇上,華泰聯合總裁劉曉丹如是說。
一個明確的信號是,證券業協會將在6月19日、20日舉辦的2013年首屆保代培訓的主題是“并購”,內容涉及6個方面,并購業務監管新政策解讀及審核流程介紹;涉及國有資產并購業務的監管制度和要求;并購重組法律審核要點;并購重組財務審核要點;并購的信息披露;國內及國際并購重組內控情況及創新發展趨勢。
而在此前,IPO政策是每次保代培訓的重點。嗅覺靈敏的投行們,也在保薦承銷費大幅下滑的窘境下,轉向爭搶并購市場。但相對于IPO,并購重組操作更加復雜,沒有專業團隊和長期積累,要想在并購市場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在目前國內券商中,只有十余家券商擁有專業的并購團隊。
并購考驗“撮合交易”能力
投中集團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并購市場的交易規模由2007年的1034.7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3077.9億美元,5年累計增幅達197%;平均單筆交易金額從2007年2699萬美元增至2012年至今的1.05億美元,增幅達288%。
劉曉丹說,IPO制度趨于理性,也使得這段時間并購市場面臨的大的市場環境在改變。
從去年四季度以來,IPO大門緊閉。IPO夢碎之后,不少等不起的擬上市公司也尋求通過被收購的方式來實現曲線上市的機會。
投中集團統計,2012年,并購重組業務在國內券商參與交易金額排名方面,中金公司、國泰君安、中信證券分別以271.57億美元、57.73億美元和43.33億美元名列三甲,其后分別是中信建投、招商證券、廣發證券、西南證券、高盛高華、中銀國際、華泰聯合;并購交易數量排名方面,中金公司、招商證券和中信證券名列前三,參與并購案例數量分別為42、26和24起,第四至第十名分別是平安證券[微博]、國信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海通證券、西南證券、華泰聯合。
不過,并購重組業務在國內投行業務的比例仍然偏小。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秘書長李格平介紹,2011年并購重組業務占證券公司并購重組的比例只有1.5%,排名第一的證券公司在該項業務上的凈收入1.5億元。
“并購涉及到最復雜的利益結構的調整,一單并購重組的完成,有時候比登天還難,每個環節度需要你去協調、溝通,最樂觀的統計,50%的并購都是失敗的。“劉曉丹說。
正是由于并購重組失敗率高,且財務顧問費遠不如保薦承銷費,所以不少投行長期把重點放在IPO業務上,而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內投行中,只有十余家券商有專攻并購的團隊,包括中金、中信、海通、華泰聯合、西南、中信建投、招商等。
有兩名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國內不少以團隊制為運作模式的券商并未設立并購部,即使有設立并購組,也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掛著并購的牌子,其實IPO、再融資都做,能夠真正沉下心來,專攻并購的團隊并不多;二是并購組和投行的其他業務組相互割裂,不會互相配合做項目。
目前并購市場給并購團隊提供更大想象和創造空間的同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前國內A股并購以大股東向上市公司注資為主,考驗的是投行的執行力,比如估值是否合理,能否處理好關聯交易,但目前市場化的并購越來越多,更需要投行‘撮合交易’的能力,從發現目標、到撮合、再到發揮協同效應,這并不是任何一家投行想做就能做的。”北京一位大型券商投行并購負責人稱。
中金中信“一站式”服務
中金公司顯然是并購領域的大佬。
一名中金投行并購業務人士表示,從2005年開始,中金就專門成立了并購團隊,將并購看做是提供給客戶全方位投行服務的一部分,所以,即使在大家一窩蜂擁向IPO、并購賺不到錢的時候,公司也持續不斷給這個團隊大力支持。
目前,中金投行并購組有20人左右,負責人是王子龍,此前的負責人徐翌成大概在兩個月前調整至中金其他部門,而王子龍也在是并購方面的老人,在中金已經有12年的從業經驗。
雖然中金投行并購組人數不多,但上述中金人士表示,中金投行部幾百人都在做并購。“我們的并購組有更專業的知識的積累,如果投行部的客戶有并購需求,我們就會提供支持。”
上述中金并購業務人士認為,中金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是人。“并購組的核心成員在中金一起作戰七八年以上,培養了多年的感情,與并購團隊、投行部和公司的理念都高度一致,磨合得非常好,這些人每人每年做幾個項目,到現在也做過幾十個了,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該人士表示,現在不少券商投行因為IPO受阻轉向做并購,此前并沒有專門做并購的團隊,如果新成立一個,則需要數年的培養人才,如果靠挖角,則也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
而在一名熟悉中金的人士看來,中金做并購的優勢除了多年的客戶積累,還有它對境內外兩個市場都熟悉,能夠提供“一站式服務”,這是國內多數券商在短期內難以具備的。
2012年3月29日,廣汽集團吸收合并長豐汽車暨A股IPO完成,中金作為牽頭財務顧問和獨家上市保薦人,該項目交易規模50.18億元,發行規模26.08億元。
中金與廣汽是“老戰友”了。2007年,廣汽擬在香港整體上市時就已與中金合作。合作過程中,中金公司幫助廣汽以吸收合并旗下香港上市公司駿威汽車的方式在港上市。此外,中金還幫廣汽發債,解決行業整合所需要的融資問題,并完成了長豐汽車的收購。
中信證券并購團隊的歷史更加悠久。1997年中信投行成立并購業務線,目前團隊由近70名業內資深人士組成,負責人是閆建霖。
中信證券投行部人士表示,目前并購業務線是投行業務下面平行于投行部的一級部門,分為國際部和國內部,其中跨境的并購業務都放在國際部來做,而國內的并購,并購部會單獨做,也會跟投行部相配合,有時以并購部為主導,有時以投行部為主導。“我曾經做過的一個并購項目曾經是我的IPO客戶,并購部派一個人提供技術指導,我的團隊派2-3個人到現場。”上述投行部人士稱。其還表示,為提高項目執行效率,規范項目執行質量,加強與監管層溝通力度,并購部門設立了行業組和職能組。
2013年第一季度,中信完成境內外并購項目4單,其中境內2單,跨境2單。據彭博統計,2013年第一季度已公告的涉及中國企業參與的并購交易中,中信證券以遠超過第二名幾乎一倍的優勢(76.01億美元)問鼎交易金額財務顧問榜首。
除了中金和中信外,華北地區的券商中,中信建投也有獨立的并購團隊。2012年,中信建投在以33.09億元的交易金額排在國內券商第四位,緊跟中信之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