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醫療啟蒙課:一個浪潮到來 注意體制復雜性

2013/06/06 17:59      3W互聯網分析

移動醫療啟蒙課:產業鏈條環節如何?創業機會在哪?

張遇升學醫,在協和念了八年,之后去美國做醫療的大數據和醫療技術戰略這方面的工作,然后歸國創立杏樹林。在美國時,張遇升就感覺移動醫療是一個浪潮,正在席卷當時美國的醫療體制。而在中國,這樣的趨勢已有苗頭,需求非常旺盛,市場規模非常的大。但是,要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目前還比較難,這是基本判斷。

近日,3W咖啡金牌沙龍《3W公開課》第24期邀請杏樹林CEO張遇升分享解讀移動醫療領域的未來。

他在現場先講了一個關于美國獸醫的故事:張遇升在美國時,撿了一只很小的流浪貓,收養了它,帶它去看醫生,醫生開了藥。幾天后,接到一個電話,是獸醫打來的,問“小花”怎樣了,再過幾天需要過去打疫苗。張遇升說:“我當時就非常感動,獸醫還得及我的貓的名字,還記得打疫苗,我在協和待了多年,從來沒有大夫打過電話問過我。中國醫療服務水平與美國相比,差距很大,存在很多問題,這就是機會。”

如下是杏樹林CEO張遇升在3W沙龍的現場實錄:

中國為什么沒有上市醫療公司?

首先,體制原因。目前醫療體制和醫院的體制是國有化、不完全的市場化體制。要用互聯網來解決問題并產生收益目前還比較難實現;其次,政策問題,政府監管非常嚴格,審批和市場準入制度門檻較高,特別是藥品和器械的流通領域;再次,技術問題,醫療是一個專業技術程度很高的領域,而且比較封閉,比如診斷是暫時不能用互聯網來解決的??傊?,體制和政策是外在因素,專業門檻是內在因素,尚不能形成規?;拖到y化,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就如同律師行業也未出現上市企業一樣。

要玩轉移動醫療,除了要規避體制和政策外,還需要團隊成員既懂醫療,又懂互聯網的專業知識,這是創業的一個高門檻。

而在國外,在美國,上市醫療互聯網企業不下五家,日本至少有兩到三家,歐洲也有很多家。張遇升相信,同樣一樣的市場體量的中國,一定會出現這樣的上市公司。

醫療產業鏈剖析:醫院、患者與保險

弄清醫療體制,關鍵是弄清產業鏈上,你為誰服務,賺誰的錢,你們的關系是怎么樣的?由于體制的復雜性,這個關系很難理得順。我們抓住最為核心的關鍵人,其實就是三者之間的“三角關系”:醫療服務的提供方、患者和支付方。

患者就是需要醫療服務的用戶。

服務提供方分為醫院和醫生,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在國外,市場機制下,醫生是自由職業者,不固定屬于某個醫院,患者找醫生看病,醫生為其推薦醫院。在國內,醫生還是屬于醫院的。

支付方,包括社保和醫保,這個具有中國國情,是非常關鍵的因素。90%的醫療花消都是由政府控制的保險來報銷,商業保險市場份額較少。保險是“三角關系”中的財主和控制者,它控制著醫療體制的現金流,它決定哪些藥可報銷、可以用,這就決定了需要你的創業方向。中國的醫療保險分為四種:社保、新農合、城鎮醫保、公務員醫保。

而在三角關系之外,還有產品和技術的提供方。如藥企,中國的醫療花費40%多來自藥物,年市場規模高達近一萬億人民幣,且每年以百分之十幾的速度遞增。藥物開銷的70%以上是處方藥,由醫生把控,剩余的不到30%是OTC(非處方藥),由消費者選擇購買。醫療器械等也存在類似情況。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