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孫奇茹)今后,中關村核心區的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節奏和布局規劃將“有圖可依”。昨日,由海淀區和236家企業、59位行業技術專家及14家投資機構參與編制的《進一步加快核心區科技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13—2015)》(以下簡稱“方案”)和《海淀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發布,實施方案和技術路線圖首次明確規劃了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逐年的發展目標。
方案和路線圖中顯示,從2013到2015年,每個產業在技術創新、孵化器建設、公共平臺建設、產業基地建設及產業政策的進度都有了詳盡的規定。以移動互聯網與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為例,海淀區該產業的目標是到2015年實現4000億元收入。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核心區將依托企業搭建“下一代互聯網評測與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并在海淀北部規劃建設“下一代互聯網重大應用創新園”等。
“跟原來習慣于宏觀地從框架開始制定發展規劃不同,這次方案制定的每個環節全部來自扎實的市場反映和行業意見。進一步發展某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壁壘在哪、哪些技術環節是短板,全部都是數百家企業、數十位業界專家反復研究后決定的。”海淀區相關負責人說。
方案提出,到2015年,預計實現核心區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達1.6萬億元,形成2至3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目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