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錢荒”事件發生于銀行間市場,但從事股權投資的創投機構對此又豈會無動于衷?上周末,成都鼎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鼎弘投資)董事總經理陳紅炬給《金融投資報》記者發來短信稱:“錢荒”事件可能促使部分短期資本逐漸轉型為與產業成長相匹配的中長期資本,這對股權投資(VC、PE)專業機構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
支持央行不救市
“這次銀行間市場爆發的 “錢荒”事件和央行對‘控制總量,盤活存量’的堅決態度,是一個標志性意義事件,對中國的金融市場乃至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陳紅炬說。
陳紅炬坦言,正由于此,近幾年來的民間資本大多奔“短期高收益”項目而去,使創投機構募資難。四川省工商聯創業投資同業公會執行會長劉臧秦對此表示贊同。他說,據同業公會了解到的情況,川內不少創投機構的注冊資本金已經好幾年沒有發生增加的記錄了。
或“因禍得福”
“我估計,監管層這次對影子銀行的清理、整頓動了真格,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產品的發行規模將大幅下降。”劉臧秦說,引導金融資本由“脫實向虛”向“脫虛向實”轉變,這對創投行業來說有正面影響。
劉臧秦的理由有三:一是我國民間資本充裕,僅目前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就達1500多款到期兌付,按平均每款理財產品2個億的規模計算,也是3000億元。即使有10%的資金變為創投機構的募資對象,也是300億之巨。
二是停止了大半年時間的IPO將隨著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意見的正式出臺和財務核查的結束而重啟,這將使創投資本退出有了比較現實的渠道。三是由全球性的經濟衰退而引發的各行業的“洗牌戰”已經開始,創投資本將參與企業兼并收購的個案會與日俱增。
投資行業要細分
陳紅炬告訴記者,創投機構有錢投資了不等于就一定能賺錢,還需要采取“細分策略”深度挖掘投資價值。首先是對投資的行業進行細分,“就鼎弘投資而言,相對看好移動互聯、節能環保、高端制造、現代農業、醫療保健和文化產業等行業中的細分行業,也許這樣的行業很小很小。”
第二是對投資的階段進行細分,陳紅炬更傾向于投資早期的企業,這樣退出的機會和渠道要多一些,其中包括VC將股權轉讓給PE這樣的“接力賽”。
三是對退出的渠道進行細分。“我們也正著手同部分國內外領先的并購基金、二手股權基金、產業機構、第三方機構合作,討論構建通過產業整合實現投資退出的平臺。”陳紅炬認為,不要過度依賴IPO。事實上,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并購基金、專業二手股權基金等都是VC、PE的退出通道。
四是對投資的地域進行細分。陳紅炬舉例說,如在資源富集地區不妨多關注資源型企業,如四川的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他們將關注農業產業鏈上的某一個節點。“而在資源缺乏地區不妨多關注技術密集型企業。”
在談到創投資本的收益水平時,劉臧秦出言謹慎:“由于近年來IPO數量大量增加,新股發行市盈率開始走低,不要奢望像前些年那樣高的市盈率水平。”
“由債權投資轉為股權投資,還需要樹立長期投資的理念,目前的創投資本投資方向已經出現了分化現象。其中,一部分創投機構充當天使投資的角色,投資初創期的企業。”劉臧秦說,如果與企業長期相伴,直到IPO或者才退出,需要的時間就比較長,對這樣的項目,不能抱著“吹糠見米”的心態來投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