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李豐:創業者要踩準節奏 需強化品牌建設能力

2013/08/22 11:56     

在當前的中國,什么樣的人、選擇什么樣的項目最容易創業成功?最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的,應該是風險投資者,因為他們經歷了企業從初創到成功這樣一個相對完整的周期。在創投關系上,與美國不同,中國的VC總是或多或少地介入創業項目。不過,各VC的身份定位卻各有不同,以下是IDG資本合伙人李豐的想法:

行業節奏中尋找理想主義知識分子

VC比較典型的選擇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在看好的方向里面去找人;第二種是先找人再找方向。所謂“方向”是指行業趨勢,創業者要踩準行業節奏。

因此,我們投資看兩個方面,一是渠道本身的特征,二是創始人的能力和水平。渠道本身的發展趨勢是有規律的。比如,淘寶最先成熟的品類是服裝。五年前,淘寶的典型用戶群大概是1982年到1985年之間出生的女性,剛畢業不久,購買欲望最強的是性價比高的漂亮衣服。隨著她們年齡和購買力的成熟,在2010年到2011年間,美妝和保養品的品類在淘寶增長最快。之后,她們的生活中包括了家庭組織,因此家用產品和母嬰產品快速發展。未來,淘寶上所謂中高端的品質生活類產品將會出現一波高峰,這是她們購買力水平和生活品質的需求所決定。這個就是所謂的“要踩準節奏”。

在創始人的能力與水平方面,我認為創始人一定要有很強的品牌建設能力。渠道競爭激烈的時候,品牌空間相對較大。在這個趨勢中我們找一兩個能力出眾的公司,它的品牌建設能力令它在高速增長后仍然能保持持續性。而說到底品牌是一種情感附加值,而非實用價值,我們更偏愛有能力、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創業者,比如陳年(凡客誠品創始人兼CEO)就是個典型。

我們是合作者或顧問

我們其實就是一個商量事情的人。IDG沒有能力去做孵化器,沒有足夠的人手。管得很細的話,首先不一定管得好,再者,也意味著你選擇的CEO不具備相應的能力。從創業來看,該學的都要學到,否則就無法生存。如果中途發現創始人缺乏CEO的能力,我們也只能認栽。因為你想改變一個人,培養一個人,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在中途換掉CEO也就意味著你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和判斷基本上都是錯的。你等于改變了遠期目標。因為一個企業的基因說到底就是創始人的基因。換掉CEO意味著把整個公司推翻。這是針對早期情況而言,若公司的商業模式和路徑已經成熟,那我們就可以從外部引入CEO。

中國市場是叢林法則

中國和美國創業環境的區別,就好像競技場和叢林的差別。美國的跑道很好,只要你規劃好路線一直跑,你就有機會成功。在中國創業則全然不同,因為這里沒有那么明確的跑道。

美國是個競技場,拼的是能力、速度;而中國是叢林,你知道你的目的地,但是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走。所以在中國是一套叢林法制:你既需要有明確不變的目標,又需要有探索道路的能力。所以這個時候理想主義就非常重要,你需要有明確的大目標,結果你就更可能成功,雖然途中會走些小彎路;但如果沒有目標或者途中迷失方向,結果就是得走大彎路。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