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旅行”的另類O2O:互聯網搭配傳統出境旅游

2013/12/20 11:44     

當一個在互聯網行業有十年經驗積累的專業人士,決定投身產業鏈成熟、高度專業化分工的傳統旅游行業后,他走出了一條怎樣的融合之路?當互聯網思維觸碰傳統旅游,是否會網上談兵、水土不服?

在創立“發現旅行”之前,王振華已經有互聯網領域從研發到產品、運營、市場總共超過10年的完整經驗,對本地生活服務和機票酒店預訂領域有深刻的理解,這也為他之后創辦“發現旅行”積累了經驗。

作為一位資深旅游愛好者,王振華看到了近年來出境游發展的良好態勢,他決定創辦一家和旅游產業緊密融合的互聯網公司,用互聯網思維設計產品、打造業務流程和商業模式,讓互聯網和傳統旅游碰撞出火花,激發出活力。

2013年9月中旬上線的“發現旅行”目前在出境游領域贏得了不錯的口碑和銷售業績。區別于大多數扮演平臺角色的旅游網站,“發現旅行”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最佳出境旅行體驗。

不用費心做攻略

王振華向品途網記者介紹,旅游業發展形勢現在日趨明朗:跟團游因為限制得過于死板整體呈下降趨勢;而自由行則因為形式靈活在不斷上漲。但自由行的自由是有代價的,就是用戶需要自己做攻略,親自搞定從訂機票、訂酒店到弄簽證等一系列事。所以用戶大把的時間都浪費在到處查找各種信息上,同時,海量信息將用戶置身一種選擇困境,很難分辨信息的真實性,只能憑感覺做出選擇,等到目的地之后往往發現各項服務差強人意。

與此同時,現實中消費者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對服務的細節要求也越來越高,一面是熱火朝天的信息平臺,一面是希望自由又省心的消費者,在這一形勢下最稀缺的是針對自由行的一站式在線旅游服務。機票、酒店、簽證、目的地交通、當地特色美食等等,這些都是安排好的,用戶不必再靠感覺和表面上的性價比來判斷。

同時,游客也不會感到事事被安排、受限制,“發現旅行”只是解決了這幾項必需的問題,其他服務則是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的。比如說,在目的地柬埔寨會有“求簽”這項內容,適合愛好文藝或者有宗教信仰的游客自由選擇;再比如,某些海島上會安排專業的攝影服務,也可以選訂一項或者兩項當地的特色大餐,這些服務都不是強制的,游客可以自行選擇消費或者不消費。

“發現旅行”還精細考量了游客抵達目的地后的通訊問題。隨著國內微信用戶越來越多,游客在目的地旅行時上網需求急劇增強。“發現旅行”推出的3G上網卡服務可以有效滿足游客的手機聯網需求,同時也方便游客通過微信隨時和旅行顧問聯系。王振華對品途網記者說,他想實現的就是讓自由行變得簡單,讓每個人獲得最好的體驗,“我覺得最缺的東西是好的產品和服務,不缺平臺。我們值得在好的產品和服務這兩塊好好的做一些事情。”

沒有列表頁的“發現旅行”

“發現旅行”的另類之處不僅表現在它可以免去用戶做攻略的麻煩,還體現在它傳播信息簡潔、直接的方式。

打開“發現旅行”首頁,首先看到的是冬季北海道、巴厘島藍色海景、柬埔寨僧侶這幾幅圖片的交替展示,點開下拉按鈕瀏覽完網頁也不會找到檢索欄。“發現旅行”沒有檢索欄,他們把精心打造的產品直接呈現出來,如果用戶對哪個目的地感興趣,直接點擊進去后會找到想獲得的一切相關信息:乘坐哪家航空公司的飛機、在哪家酒店入住、都有哪些服務、都有哪些特色景點、去哪里購物、各項費用的明細表、怎樣申請簽證等,連當地使館受理簽證辦理的具體時間也會明白標注。網頁展示信息的邏輯完全是按照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打造的,只要對產品滿意、感興趣,用戶想知道的其他事宜就不必再去其他網站檢索咨詢了。

事情的另一方面是,可能會有一部分消費者有信息檢索的癖好,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檢索,總能找到令自己滿意的選擇,但事實可能未必如此。信息和真實并不總是相符。各種點評和網友互動的可參照性相當有限,大多具有隨意性和偶然性,很難反映一個目的地真實的全貌,與其只是將幾十個列表頁呈現給用戶,不如在產品本身和后續服務上做足功夫。“發現旅行”主要的目標客戶群是28-40歲、受過良好教育、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城市中產階層,這一群體工作繁忙,相比經濟成本來說,他們更看重時間成本。因此簡潔、直接的產品展示,方便快捷的在線預訂、優質精細的產品品質正符合這一群體的旅游消費需求。

“接下來我會深入到傳統行業”

大多數在線旅游企業都在做平臺,而“發現旅行”則走了一條不同的路,他們力求線上及時落地,同產品、服務緊密結合,不談過多概念;同時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把網絡、新媒體技術運用到產品中去,爭取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

王振華表示,他對自己的職業經歷感到很慶幸的一點是,在合適的時間選擇了對的事情。“07年到12年的時候,我是在死磕移動互聯網;12年的時候,我就想,從12年開始我要沉下去做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相結合的事情了。”

他介紹說,在這條旅游O2O之路上,并不是什么都要用互聯網去實現,互聯網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尤其是在業務量小的時候,沒有必要什么東西都是系統化的。如果產品還沒有得到市場驗證,那么就要先試模式,不能過多考慮后臺的系統和運營效率,因為有時候人工是最快的調整方式。“發現旅行”針對每個旅客都有一個隨身的小幫手——“發現目的地”攻略,幫助旅客實現自由行。其實用APP去實現“發現目的地”攻略是最好的,但他們選擇用紙質版去試驗。這么做一是考慮成本,二是想證實客戶確實喜歡這些內容,然后再APP化,而不是一上來就去開發APP。王振華認為,互聯網思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求是碰撞、測試出來的,而不是預設出來的。

而“發現旅行”的另一合伙人阮紅政則在旅游行業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資源,王振華也從事了多年的產品和管理工作,對線上的認識很深,雙方珠聯璧合,彼此形成優勢互補,因此“發現旅行”線下的服務和品質給線上的傳播奠定了基石,而線上的影響和傳播也推動了線下的運營和發展。目前,“發現旅行”已經有十二個國際線產品:東南亞三個、日本北海道一個、歐洲五個、美國三個。

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

互聯網講究的是“快”,很多經驗和積累是很難一步到位的。05、06年以前,用戶需要的更多是信息,但是現在,用戶更看重的是服務,因為最終要做的還是從這些浩瀚的信息中找出想要的服務來。信息只是一種手段,不負責任的方式就是給用戶一堆信息,讓用戶自己選擇。而能夠從海量信息中精準地做出選擇,則需滿足兩個條件:有大量時間、本身是專業人士,否則過多的信息累積在一起反而容易抑制用戶的需求。用戶可能不相信這個信息是真的,真假需要他自己去判斷,如果最后還是判斷不了那么用戶很可能干脆就不用了。

王振華之前一直做互聯網、做在線平臺企業,現在他反而覺得單純做這些事情是有問題的。“很多做互聯網的都想做得輕一點、再輕一點,這么做在整合信息的時代是對的;但現在已經是整合服務的時代,旅行這件事是涉及到很多細節的事情,細節就是服務,沒有好的服務細節也不會弄好。”

近五六年以來,王振華開始否定以前的自己,逐步清空自己的思維定式,轉而從更加宏觀的市場角度去看問題。他覺得,互聯網人應該清醒的一點是,不能會做什么就不停地做什么,而是要把這件事放到整體鏈條中去考慮,而不是盲目地去做自己擅長做的、自己會做的事。他并不否定互聯網的重要作用,但他覺得,更為重要的是,要學會分辨時機,知道什么時候互聯網這個工具是不適合的。他在不斷的更新自己,不斷地否定自己以前積累下來的固有想法。

人并不是天生只能做一件事,也不是只能按照習慣做事。王振華和他的團隊仍在互相磨合的過程中,互聯網人在學習傳統行業的經驗和服務,傳統行業人在學習互聯網思維和它獨特的表達方式,他們互相學習,互相融合,打造了一個能提供一站式自由行服務的在線旅游企業,走出了一條旅游O2O的另類之路。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