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意的成立是要靠可行的閉環的

2013/12/26 13:00      王玉龍

閉環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封閉與開放并存的環”。

閉環這個詞,原來用于電路上,后來又用于管理,最近這個詞頻繁出現在互聯網商業模式的討論中,比如說所謂的“O2O閉環”。其實很多寫出這個詞的人,彼此對閉環的定義都不一樣。非常常見的一種解釋是:整個業務邏輯通順,能夠自成一體。

很關鍵的因素是,業務鏈上的每一個點以及點與點之間的通路都是扎實的。還是以O2O為例,如果移動互聯網不夠發達,線下的業務點再怎么折騰,還是很難和線上發生聯系。另外一個極其關鍵的因素在于:某種程度上,它是一種“封閉與開放并存的環”。

以整個淘寶生態為例,如果阿里任由賣家從外部引入流量,這就會讓淘寶的商業邏輯無法形成閉環:淘寶的任何一種廣告形式的商業價值將大幅縮水。與天貓不同,淘寶的主要收入來自于廣告。同時,阿里也必須讓這里的賣家足夠多,賣家如果沒有一個海量的數字,它的廣告同樣會大幅縮水。因為海量供給的賣家們會造成一種稀缺:如何讓買家找到我?從這個意義上講,淘寶有可能真的是中國互聯網上第一個所謂的“開放平臺”:任何人都可以跑上去免費開個店。

所以,真正的閉環應該是這樣的:在某一個(甚至多個)局部點上擁有開放的心態,但在最重要的商業邏輯點上,它是封閉的——不要迷信開放平臺的“開放”二字,商業社會里沒什么人會真心跑來做慈善,大家合作各取所需罷了——之所以它有封閉的可能,是因為它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你只能靠它。

最近眾籌這個事非?;?,我有一個學生搞了一個,一個朋友也搞了一個,所顧問的一家基金投了一個。眾籌的環節大致是這樣的:某人發起一個項目、利用各種手段到處推廣(主要是社交網絡),號召用戶利用第三方支付工具給錢(無論是投資還是消費),如果眾籌失敗需要逐個退錢。在這些環節上,發起項目人也好,推廣平臺也好,支付工具也好,都不是自家的。于是一個問題出現了:眾籌似乎就是一個全方位開放的平臺,缺少一個點可以封閉起來,沒有商業邏輯支撐。

我嘗試過一次眾籌,老實講,就目前而言我沒有看到眾籌平臺有什么特別的必要。你完全可以在淘寶上開個店以賣東西的方式進行款項籌集,然后自己跑到社交網絡上去推廣——比如微博現在提供一個粉絲置頂微博的服務,像我這種4萬多粉絲的中小V,發一條在4萬多粉絲那里置頂的微博不過50塊錢,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推廣費。

我顧問的那個孵化器基金,投入的項目做的是基于微信的眾籌,你可以視它為一個微信的插件——這件事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而開淘寶店這事一天就學會了。但我還是多嘴了一句,既然是利用微信進行眾籌,那么就應該更多地去考慮“項目發起人和ta的擁躉們之間的關系”,換而言之,如果在這個眾籌工具里,能夠讓發起人和擁躉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那么這個工具本身就有了價值。這些互動包括擁躉們對項目的可行性建議、發起人讓擁躉們介入生產過程等。

一個生意的成立是要靠可行的閉環的,而閉環的形成一定是在獨特價值點處封閉的。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