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永濤,iKair聯合創始人
從小到大只喜歡說不擅長寫,語文老師對我的作文的最高評語就是“言簡意賅”。從創業一刻開始,我們經歷了很多東西,下面分享三條感悟。
不要被眾籌網站的用戶所誤導
雷鋒網硬件創業教父說過一個類似“網絡蝗蟲”的話題,我再強化一下這個觀點。
在眾籌網站購買產品工程樣機、首發體驗版的用戶提出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福特汽車的創始人說過,如果我當年去問顧客他們想要什么,他們肯定會告訴我:“一匹更快的馬”。
未經解構的用戶需求對創業者來說就像是希臘神話里海上女妖塞壬天籟般的歌聲,不加甄別盲目傾聽這樣的聲音只會讓人失神,讓航船觸礁沉沒。
iKair的目標受眾是孕幼老弱。環境數據離線存儲(聽著就很專業的樣子)、和其他智能家居的互動是他們的強需求嗎?我們創業者要相信自己對目標市場的判斷,要堅持產品的定位,千萬不要被教父口中這類用戶的偽需求誤導。
軟硬結合的核心還是軟
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認為App是智能硬件的附屬品,無論App體驗是實用、炫酷還是人性化都是為了讓硬件賣得更好,后來發現這是不對的。
賣出硬件是和用戶建立聯系的第一步,必須用App的服務體驗維持粘性,才能實現對用戶的繼續轉化。歸根結底,軟硬結合產品是利用人們對某個硬件功能的強需求或者偽需求去推廣App,依然是流量為王。小米不就是在用硬件刷流量嗎。只有把App做好才能有可能用各種方式銷售硬件,用戶基數足夠大才有可能去暢想大數據。
iKair的第一版App是工程師思維的產品,我們自以為已經做了很多對數據人性化的解讀,但依然是工程師思維。這樣的產品是無法讓用戶主動持續使用的,何談繼續轉化呢?當機立斷,我們推翻之前App的全部設計,從頭再來,希望2014年改版的App能讓用戶停留下來,看一看。
現在回想360周老板關于硬件免費的論調,其實沒錯。只是作為創業者,我們和周老板的立場不同罷了。軟硬結合的兩個打法,對互聯網巨頭來說,低價或者免費提供硬件的目的是換流量。創業者賣硬件是要賺錢的,否則無法生存和發展。
墨菲定律不斷被印證
我們的產品從一開始就選擇了“insane”的難度級別開始了軟硬結合這條路,沒有任何現有的解決方案可供參考。在深入之后在才發現我們做了一件非??珙I域、跨專業和跨學科的事情,涉及到的很多環節與互聯網軟硬件公司的技術和人員儲備有著非常巨大的鴻溝。我們也在不斷豐富完善團隊配置,從環境工程、傳感器研發應用到生物醫學;從分析化學到數據挖掘與分析的人才都是我們涉獵的目標。
在研發和生產的環節被拉長,整個流程的復雜性大大增加之后,各種差錯和意外也不斷出現了,比如在傳感器采購的環節,廠家提供了A類品供我們測試,但在大量拿貨時由于我們缺乏相關行業的經驗,拿到的都是普通的合格品,標定后發現無法滿足室內環境監測的需求,我們不得不廢棄了這1000片傳感器,重新來過。
“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墨菲定律所描述的場景一次次的出現在我們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過程中……
當然,上面所述的一切困難對我們來說既是坎又是護城河,擴過了一道坎就筑起了一道競爭壁壘,跨行業的資源整合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iKair團隊的工作重點。找到切入點,進入深水區,打造一款具備足夠深度的智能單品,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推薦閱讀:
什么是用戶真正的需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