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那天,京東千萬美金投資并購今夜特價酒店,分下在線旅游行業中的一杯羹;緊接著,在入股人人旗下團購網站糯米5個月后,百度近日收購了后者剩余股份。這兩場交易剛剛落定,蘇寧與滿座網千萬美元并購交易也已達成,國內市場接連發生重量級的并購。創業邦分享來自鈦媒體文章《收購潮來臨,“職業創業人”和“創業投資人”即將興起》,解讀并購大潮對創業環境的影響。
文|黃志勤
去年到現在,BAT3巨頭們戰略入股以及并購的消息應接不暇,每一條消息都讓我很震撼。從傳言騰訊收購大眾點評,到今夜特價酒店被京東收購,震撼點不一樣。前者的震撼是,以大眾點評為代表的大型公司仍舊擺脫不了被巨頭收購,后一條則是今夜酒店特價這樣“將死公司”能被收購,足見其背后資本方的能量。
巨頭們橫掃中國互聯網各個有利可圖的空間,以前是模仿,現在是收購。
一、對于中國創業者是喜是憂?
總體來說是好事,至少中短期退出機制能看到,至少巨頭們不是赤裸裸抄襲而是真金白銀買,而且創業公司運營不好也可以通過資本圈關系被收購退出。
但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相比美國互聯網巨頭們太能跨界了,基本想做到對互聯網無縫覆蓋,這對于有更大理想的創業者來說,也意味著多年嘔心瀝血經營事業變為為他人做嫁衣。
在這種創業環境下,創業者心態會發生很大變化,既然很難獨立殺出來做成事業,倒不如最初設定目標就是被收購退出。
目標變了,創業方向選擇、產品模式和融資方向都會發生變化,創業方向選擇巨頭們可能布局的點,產品模式選擇短平快,前期融資盡量選擇與巨頭有關聯的投資方甚至直接選擇巨頭。江南春曾在某次演講中說他最開始就認為自己是二流的人才,所以只能選擇做不太會變化的方向做長做久,前端時間剛上市的58同程姚勁波也提倡創業要思考做未來七到十年的事情,這些敲掉專注、持久貌似很有道理,但彼時創業環境跟現在已經完全不同,那時創業公司基本還算跟巨頭們在一個發展軌道,現在早被拋出十萬八千里了。
所謂“專注”對于現在的大多數創業者來說是個悖論,如果一個項目做到三到四年還沒有被收購的價值,專注有什么意義?如果三到四年后被巨頭盯上要收購,繼續專注又有什么意義?大眾點評專注十數年終擺脫不了被收購,搜狗王小川好一頓周旋博弈才算保證獨立之身。
二、移動互聯網創業更碎片化
近幾年發生的創業大都在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產品多具有碎片化特色,比如在PC端很難想象一個做月經管理的產品能夠獨立存活,但大姨嗎抓住這個需求點做起來了,比如啪啪,抓住移動端圖片和語音的交互特色就做起來,這樣的點還有很多,因此移動互聯網創業會有更多的碎片化機會出現。
但是產品碎片化也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即產品間整合很難,除非成為超級APP。比如微信,可以在產品內部再形成內生長,不斷嵌入新產品。而在PC端可以很方便實現一個平臺主體下不斷增加新的產品功能,產品之間形成整合和運營互補,規模放大。這意味著在移動互聯網下一個公司旗下會存在多個弱關聯甚至無關聯的產品,產品獨立生長,這需要巨大的運營代價。最典型的是被攜程收購的快捷酒店管家,如果拒絕收購獨立發展能持續做下去嗎?我表示懷疑,連長賣掉這個產品,繼續做航班管家、酒店管家,有機會再賣。
一方面巨頭們愿意真金白銀來收購,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碎片化機會很多,但獨立創業很難做大,這種環境下創業人會越來越多,抓住一個熱點或需求點就做,做到一定程度賣掉退出改善生活。
因此,在巨頭覆蓋的創業環境和移動互聯網創業特性下,我認為有兩類角色將會興起:
第一個,職業創業人
職業創業人是一類具有豐富初創經驗的人,他們善于尋找或識別巨頭們還未做或可能布局但用戶有需求的點,并主導或參與創業,通過被收購退出獲利,然后換另外一個機會再創業,這會成為一個主動行為。
第二個,創業投資人
創業投資人既懂投資,有豐富的投資資源和巨頭關系,又懂創業,能參與進來一起創業(不僅僅是投錢)。參與創業需要消耗較多精力,意味著他們同時投資的公司會少,但是回報周期也會短。他們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投資創業公司,然后與公司共同發展,中短期內獲利退出,而純粹投資方將逐漸退到PE階段。
未來“創業”、“職業”和“投資”三個角色會逐漸跨界和模糊,而上述兩類交叉型人才會大量出現。
移動互聯網下的中小型公司也開始走向游戲公司模式,即公司將成為孵化平臺,旗下研發多款產品,某個產品到一定成熟度,即分拆退出,產品間無強關聯,股權和管理模式將按照孵化平臺的機制來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