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國的風投新模式:先測試 后投資

2014/03/19 11:54     

當我3年前第一次和菲利普(Philip Herrmann)見面時,我們很快就聊到了中德之間文化的相似,父母希望子女找份穩定的工作,社會對創業失敗者也不太寬容。當時對這個話題一笑而過,但沒想到的是,在短短3年內,菲利普在德國創立了Eventure,以先測試,后投資的模式改變了德國風投的格局。

菲利普早些年就職于德國的媒體巨擘貝塔斯曼,憑著自己對產品和新媒體的敏銳嗅覺,很快成為了企業發展與戰略總監,負責新興媒體和科技。他發現行業中整合和并購的活動非常頻繁,但是卻缺乏白手起家的創業者這樣新鮮血液的注入,于是他創建了一個網上教育公司,2年半后即被貝塔斯曼和迪士尼聯合收購。這為他在投資者中打響了名氣,隨后他受委托加入ClimatePartner, 一年內幫這個咨詢公司拓展其全球網上業務。在工作同時,他遇到很多人雖然心里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在社會和家庭的壓力下,不得不放棄夢想,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他非常希望能夠改善這樣的局面,于是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根據自己兩次成功的經歷以及對行業的了解,希望能創建一個針對這種文化的投資公司。為了摸索出更好的商業模式,菲利普離開德國到美國硅谷攻讀MBA。他發現美國文化中對于創業和失敗的極大的容忍性是美國能夠不斷創新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還有“20 Under 20 Thiel Fellowship”少年創業者計劃。更不必說美國眾多的風險投資基金了。那么,在往往比中國還要保守德國文化中,風投如何更好的尋找機會?他與兩位共同創始人一起,經過不斷嘗試,找到了一片新天地。這就是創建于2010年的Etventure.

Etventure,別出心裁的采取了先投入市場看成效,后投資的過程,所投項目需要能夠很快在市場上測試出顧客反映,有全球推廣的潛力,且不需要社交推廣就可以產生現金流。實施的想法來自兩種人,一種是入行很深,在大中型公司做過不少時間,對于行業有深刻的了解,也因此工作中發現一些機會。這種人一般不太會主動離職創業,但是他們可以把想法告訴Etventure, Etventure會據此做出樣本,放到市場上測試用戶的反應。出主意的人不需要自己參與,可以擁有股權,讓Etventure自己擁有的專業產品團隊來執行。比如說他們旗下的一個叫做buypackaging的公司,其主意就是一個在包裝行業工作多年的專家提出的。Etventure隨后在市場上花了很少的資金測試了根據這個主意開發的3個不同產品的樣本,在調查了供應商和顧客后發現其中一種特別受用戶歡迎,今年夏天投資生產后目前已被100多個公司使用。而這樣的顧客群和現金流,為該公司吸引下一輪投資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另一種人往往是是公司內部的經理,有時候會看到不同的優化項目可能為公司帶來經費上的節約,或者是額外的收益,但是因為經費,能調動的資源以及害怕失敗等原因,不愿意去做。這時候就可以給Etventure做市場測試,然后Etventure可以和該公司一起投資在有潛力的項目上。也有時候,一些公司會支付測試費,然后自己在內部把測試結果好的想法做起來,這時候Etventure就不會涉入投資了,只做測試。

據菲利普說,公司目前主要是做面向中小型公司B2B的項目,雖然他們遇到了很多想法,其潛力市場沒有傳統風投肯投的那么大,但是因為在這一領域傳統風投沒有涉入,所以他們能找到很多有創意也能夠切實解決中小型公司切膚之痛的想法,所以測試見效快,投資快,回報也快。與傳統風投投資100個才收到1-2個回報超級高的項目比起來,由于很多時候有類似問題的公司會很積極的配合甚至主動提前預訂產品,風險小很多,對于一個價值幾百萬或上千萬美元的想法來說,回報與風險比例相當不錯。當然,這與Etventure目前內部建立起來的創業專家團隊是分不開的。除了旗下幾個已經開始孵化的想法的CEO和創始團隊外,還有專門的產品和市場營銷團隊對于新的想法進行測試。對于希望進入歐洲市場的企業甚至創業者來說,Etventure提供了一個讓你很快能在歐洲市場測試自己的產品,然后不斷修改的機會。

雖然最初Etventure是由菲利普和其他兩個創始人用自己的資金來引導。短短兩年內,公司已經測試投資了20多個產品,并在德國3個城市設有分部,雇用了40多人。僅2012年,公司投資的項目已經獲利3百萬美金。展望未來,菲利普非常希望明后年能夠進入亞洲。就像我們3年前談論的話題中提到的,德國創業的文化與亞洲很多地區相似,因此他對在亞洲推廣該模式充滿信心,也在尋找潛在的合作者。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