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只有七個人的投資團隊,過去十年在中國投資了近40家公司,其中11家成功IPO,數家被收購,還有更多公司“長勢喜人”。憑什么?
文|曲琳、方浩
林欣禾輸了。
58同城上市后,姚勁波去參加DCM的全球投資大會,58的投資人、DCM董事合伙人林欣禾主動和姚勁波“打賭”:如果你們的股價能漲到58美金,我就剃個光頭。2014年3月8日,姚勁波發了一條微博,截圖顯示,58的股價已于當天突破58美金。“這張圖我會留著,下次見到Hurst(林欣禾)的時候,還得找他算賬。”姚勁波笑著對《創業邦》說。
盡管隨后58的股價有所回落,但其超過30億美金的市值,則一直保持穩定。如果再加上市值已經接近80億美金的唯品會,這兩家被DCM第一期中國基金投資的公司,市值總和早已突破百億大關。這還不包括該期基金下面的其他“潛力股”,比如,極有可能在今年赴美上市的途牛網、剛剛融資1.2億美金的豌豆莢等。
事實上,在過去4年當中,每年都有DCM的被投企業登陸華爾街:當當網、易車網、人人網、唯品會、58同城,這些明星Portfolios的上市,也讓DCM成長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命中率極高的頂級VC。
2014年春節之后,DCM正式完成了第二期中國基金的募集,總規模達到3.3億美金。得到消息后,《創業邦》雜志第一時間對DCM中國投資團隊的核心成員以及被投企業的創始人進行了一系列專訪。我們試圖還原一家這樣的VC:在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不斷擴充團隊規模、嘗試雙幣種投資(美元+人民幣)、廣撒網式地尋找獵物、投資階段從早期到中晚期無所不包的行業變局下,為什么DCM一直堅持團隊的極簡規模,并且只投早期、只投美元、只投TMT的“另類出手邏輯”能夠獲得如此大的成功。
僅僅是運氣足夠好嗎?
復盤:58同城反著投,唯品會投著想
對于新的一期基金怎么花,DCM上下早有共識:繼續投向TMT領域,比如互聯網、移動、云服務及消費(健康/教育)等領域的早期創業公司,也會有選擇地在美國和日本投資創新型高科技公司。
據說,新一期基金的LP主要來自全球最頂級的機構。以往,DCM在華投資基金的構成上相對比較復雜,比如,既包括了專門為中國市場而募集的第一期中國基金,也包括了來自DCM硅谷辦公室的全球基金。當然,這只是DCM的內部分法,在被投企業看來,其實都是DCM的錢,主導投資和投后管理的還是中國團隊。
3.3億美元的新基金,對于專注TMT領域早期投資而言,已經不算小了。但是,這個基金的價值首先不在于規模大小,而在于DCM中國團隊過去數年的投資成果,已經受到全球頂級LP的充分認可。隨身云(中華萬年歷)創始人秦濤說,去年參加DCM的年會,LP們對DCM中國業務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非常滿意”。投資圈有此一說:優秀VC的實力不僅體現在投了什么好項目,還在于能否從頂級LP那里搞到錢。只不過,“會花錢”是“搞到錢”的根本前提。
所謂會花錢,其實很簡單,就是投到牛X的公司,然后為LP帶來高額的回報。58同城、唯品會之于DCM,就是牛X公司。
先說58。這家被指“顛覆了電線桿廣告”的公司,今天的模式已經不再有什么神秘感(參見創業邦雜志2013年11月刊封面故事《05級創業幫:姚勁波的八年抗戰路》),但是,退回到2009年,58同城和國內其他分類信息網站一樣,雖然有一定用戶規模,但盈利模式并不清晰,特別是在照搬美國Craigslist模式還是本土化的問題上,國內幾家分類信息網站的路徑選擇完全不一樣。
Craigslist作為美國最大的信息分類網站,起家靠的就是UGC(用戶生成內容),即個人用戶在上面發布租房、求職等信息,然后與需求方對接,網站幾乎不需要運營。
“分類信息模式與其他商業模式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內容即廣告、廣告即內容,所以,你的廣告必須真實、有效,廣告背后真的是生意,否則就是欺詐。在這個背景下,就涉及到個人廣告有價值還是商家廣告有價值的問題了。后來我們覺得,商家背后最起碼有一個店,這其實相當于誠信背書,所以商家的廣告價值應該要比個人的廣告價值高,是可持續的生意,而美國的Craigslist以個人廣告為主,這在中國行不通。”林欣禾這樣總結DCM當時投資58的決策背景。
并不是說個人用戶的信息對分類網站毫無價值,其實在今天看來,個人發布的信息越來越多,但在2009年的中國,商家信息的驅動作用還是非常重要的。這其實是一個路徑選擇的問題。“那個時間段,從屬于中國整個經濟從農業社會變成工業社會的一個節點,這個過程中很多中間步驟中國就跳過去了,比如黃頁,它是在中國沒有做起來,但是需求還在這里,姚勁波看到了這個需求,看到了商家的價值,”林欣禾說,“2014年就不一樣了,現在58上有代駕信息,因為大家都用手機了,個人信息的發布比2009年方便多了。”
林欣禾生在臺灣、成長在美國,是新浪的聯合創始人,但在姚勁波看來,他和58同城的A輪投資人、賽富亞洲的合伙人羊東一樣,都是非常接地氣的投資人,特別是對他這樣的草根創業者,反倒是非常談得來。“58的董事會就是一個八卦董事會,有時開會開累了,Hurst還會給大家講黃段子。”姚勁波“爆料”說。
如果評選美股近兩年最神奇的一只股票,非唯品會莫屬。從上市之初5.5美元的“流血價”,一路最高飆升到180美元,當下150倍左右的市盈率,即使放在國內股市也堪稱奇跡。
閃購模式是林欣禾一次在與硅谷同事開會時聽到的,那是2009年。這個模式當時有兩家代表性公司,一家是美國的Gilt,另一家是法國的VP(Vente Privee)。于是林欣禾就交代下面的投資經理,在國內找找,看有沒有類似模式的公司。2010年1月,正在香港出差的林欣禾接到同事的電話,說在網上發現了一家叫唯品會的公司,在廣州,已經通過前臺電話聯系好對方老板。林欣禾立即買好火車票,從香港直接去了廣州。
“去了發現這家公司小得可憐,我不抽煙,但唯品會的兩個創始人沈亞和洪曉波拼命抽煙,還說自己這東西挺好玩的,”林欣禾說,“你們這東西太便宜了,賣一件虧一件,人家毛利30-40%,你是負的10%!”沈亞說,你們vc不是喜歡投資虧錢的公司嘛?
“我說是啊,但心想也不會傻到投資這么虧錢的呀。”林欣禾說,當時我想,新東西可能都沒什么邏輯吧,所以不著急投,先觀察了兩個月,很快就發現它的重復購買率太高了:
“在服裝行業,100件衣服,當季可能要賣掉60件,還有40件是過季打折。比如春裝是1、2月開賣,4月開始打折。但是從4月開始,春裝的打折時間其實很短,根本賣不完。所以大部分春裝不得不留到明年春季。這對供應商一直是個解決不了的老大難問題,如果是供應商自己賣,他打個六折還不一定全部賣出去,但是唯品會3折全賣掉,還是搶購。”
沈亞并沒有直接跟林欣禾說這里面的秘密,但林發現重復購買率高的好處,就是量真的很大、很快,銷量大了,對供應商的話語權就增強了。
在林欣和看來,唯品會的閃購模式對服裝產業的最大影響,在于它改變了傳統的供應鏈模式。“以前,供應商鋪貨到全國,降價的時候,先讓百貨公司自己賣,賣不完再慢慢退回來?,F在,有唯品會處理尾貨,供應商可以把百貨公司也賣不掉的尾貨全部吃回來,不再放在商場,而是讓讓唯品會一次性搞定,”林欣禾說,“這對供應商的另一個好處是,以前1月給百貨公司發貨,7月才收到匯款,現在唯品會5月就能給你結賬!”這讓DCM下定決心投資唯品會。
樹大招風。唯品會上市之后瘋狂的股價走勢,也讓國內的B2C平臺競相模仿其模式,比如天貓、當當等。“為啥其他B2C平臺很難同時做閃購?因為他們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常態銷售,比如我要買鞋,早就知道淘寶包羅萬象,上去搜一下就出來了,淘寶賺的是免費的眼球,它花了很多年時間教育全中國網購習慣,買東西,在淘寶、天貓肯定能找到。但是,突然你做了閃購,去掉搜索,這個變化就太劇烈了;但如果有搜索,就不叫特賣了。”林欣禾說。
在唯品會上市之前,只有兩家機構投資者:DCM和紅杉資本。唯品會也只融了兩輪資,都是來自這兩家,而且,2012年3月份唯品會上市時,DCM還做了基石投資者,追加1500萬美元。
目標只有一個:華爾街
在中國的一線VC中,堅守美元一個幣種的機構越來越少,一方面,近年來日益增多的國內資本開始涌入VC、PE領域,從種子期到Pre-IPO階段都投;另一方面,由阿里引發的VIE時間曾促使不少美元VC開始考慮兩條腿走路,不確定的政策風險使得人民幣基金批量涌現。
對于為什么一直沒有涉足人民幣基金,林欣禾給出了兩個理由:一是國內上市難。“唯品會的閃購模式一出來,能看懂的VC都沒幾個,何況證券分析師呢?”第二,虧錢。國內規定兩年不能虧錢,而且第二年的利潤必須比第一年多,第三年才能上市。“在這種情況下,TMT高科技企業在國內上市的機會,不是零,但是非常低,上了后也會受到大的約束。”林欣禾說。
其實,DCM并非沒有動過人民幣基金的念頭。VIE事件出來之后,作為新浪的聯合創始人、新浪紅籌模式(VIE架構)的核心參與者和見證人,林欣禾一度非常緊張,還曾想過要不要弄一只人民幣基金,但好在最后政府并沒有對VIE結構有什么調整,也就徹底斷了這個念頭。
而DCM之所以一直堅守美元基金,其實還有文化層面的原因。“中國人自己做Boss的文化還是強,公司一旦被收購,就覺得沒戲了,不愿意給別人打下手了!所以大部分人還是希望上市,自己做Boss。”林欣禾說,“而在美國人看來,能上市的畢竟是少數,如果說上市是拿特等獎,被收購就算一等獎,對于他們來說,拿不了特等獎拿一等獎也不錯嘛,所以你看很多美國公司愿意被收購。這是中美兩國文化的差異。”
在林欣禾看來,硅谷的生態圈只Care產品,團隊過幾年就散掉。“我們硅谷有個合伙人,創業4次,居然都上市了!第一個是和爸爸一起做的,第二是和大學同學,他都沒有要求做CEO,在哪里都是CTO。”
但在中國,要投就投能帶領公司上市的創業者。用林欣禾的話說,投的是一家公司,而不僅僅是一個產品或一個工具。“寶潔不是只有一個產品的公司,它是一個品牌系列,耐克也是,起碼不會只做一雙鞋,還有體育用品,nike+。”
林欣禾的搭檔、DCM另一位董事合伙人盧蓉早先接受《創業邦》采訪時,曾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創業者就是要破釜沉舟把企業做好,沒別的出路了。所以DCM在做投資決策時,首先考慮的是這個團隊是否在做一個公司,是否能夠和華爾街溝通,是否品牌意識。“一旦這么看,可投資的項目就少了,太多公司做的就是一個產品,我和有些CEO聊,沒有感到這是個做公司的人。”
林欣禾把公司對CEO的要求分為幾個階段:公司創業之初,最重要的是產品,CEO必須做產品;一旦變大了,就需要做銷售了;競爭對手進來了,就要做市場品牌;再要上市就要善于搞定資本。“不能做太多項目,否則太累。”
但林欣禾也承認,沒有人民幣基金的壞處是,將來國內幾百家上市輪不到DCM。這個是別人的錢,不是DCM的錢,別人撿的速度也比DCM快。“我們能撿到的錢比較少,但是我們要撿就必須撿到,而且比別人快。”
小而專
1996年,DCM由David Chao(趙克仁)和Dixon Doll聯手在硅谷創立,其中趙克仁是日裔華人,對亞洲市場非常熟悉,這也是DCM全球三個辦公室中有兩個設在東亞的原因(東京和北京)。比起紅杉、KPCB等硅谷老牌VC,DCM的歷史并不算悠久,但業績突出,不僅管理著25億美元的基金,其投資公司累計市值超過250億美元,僅在中國投資的近40家公司中,就有11家成功IPO。
林欣禾和盧蓉是DCM在中國僅有的兩位合伙人,這幾乎在國內其他知名VC中很難看到。盧蓉說,“我們成功的秘訣是小而專。DCM中國投資團隊只有7個人,全球范圍也只有十幾個人,大家都關注同一個領域。這樣的機制,讓我們團隊可以保持高效的內部溝通和協作。高效運作如同一個人,在發現好的投資機會時可以迅速反應,在我們投資的公司需要幫助時候,也更容易協調調配全球資源。”盧蓉主導了DCM對當當網、文思創新、易車網等幾個著名IPO項目的早期投資。
如今,任何一家規?;腣C,可能都會是這樣的行業布局:TMT、消費、醫療健康、清潔環保、農業等,也就是說,凡是有投資機會的領域,都會設有專門的合伙人、投資經理、分析師。這樣,每個領域三、五個人,做投資決策時再加上老大。
但對于只投TMT領域的DCM來說,這種組織架構顯然不Work。除了林欣禾、盧蓉,DCM還有兩位董事,分別是曾振宇和張自權(他倆在唯品會和58同城兩個項目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然后還有三位副總裁、投資經理等。整個中國的投資團隊只有7個人。
“人就是這樣,做什么位置想什么事,屁股決定腦袋,”林欣禾說,“我無法想象這樣的DCM:一開會,坐著10多個人,這個做消費品,那個做房地產,還有做連鎖的。我做TMT,我拿出唯品會讓大家看,其他人說這公司怎么這樣?好怪的公司,虧這么多錢,商業模式和傳統B2C不一樣,傳統B2C像天貓淘寶京東,閃購一上去就十幾場,什么東西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法,雞同鴨講嘛。”
用盧蓉的話說,DCM對項目拼的是質,而非量。因此,在內部資源使用上,DCM玩起了各種“組合”。比如,在好大夫、丁香園等公司的投后管理上,以盧蓉和張自權為主,在途牛、隨身云等項目上,以林欣禾、曾振宇為主。這幾年,盧蓉和林欣禾帶隊伍的方式,就是用項目來過人。雖然是林欣禾在唯品會、58的董事會上,但曾振宇、張自權幾乎各自承擔了日常的投后管理。換句話說,可以把林欣禾、盧蓉看成DCM投資清單上的兩條線,他倆會在不同的項目串起不同的兄弟,當然,大家見面的幾率肯定高的驚人,因為就這么幾桿槍。
DCM投后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為創業者“掃雷”。林欣禾把DCM的投資策略總結為天時地利人和,時機不對的話,再多錢也沒用;投資之后,就靠地利和人和,你今天站的位置是對的,但是你占的位置會變,下大雨,地勢就變了,所以就幫創業者要觀察。
“DCM對被投公司最大的幫助就是,去觀察整個生態體系發生了什么變化,競爭對手融資多少、做的方式是怎樣,我們會告訴創業者,地勢不太對了,有地震了,板塊變了,你要想辦法挪到另外的地方去,因為我們專注TMT,投的公司又多,所以能夠為創業者做這些事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