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互聯網創業的“南派”和“北派”

2014/04/17 15:54      丁辰靈

創業

深圳創新谷邀請我參加創新谷舉辦的移動互聯網大會并做一個高峰對話的主持。創新谷是深圳一家頗有名氣的孵化器。大會會場坐了三四百人,在深圳估計已經不算少了。若用武俠的標準來看,創業在南方是“南派”,創業在北京則是“北派”。南北差異巨大,這樣的會如果放在北京人數得至少乘以10倍,主要原因大概是北京更喜歡“人脈和資源整合”吧。于是第一個差異出來了:

南派務實,北派務虛

南派喜歡躲在公司干活,北派喜歡聚,資源人脈整合。所以你看凡是媒體屬性的互聯網公司大都在北京,比如百度,優酷,新浪;消費和電商屬性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南方,比如騰訊,阿里,大眾點評。

南派屌絲性創業,北派高富帥創業

先拿我的一位朋友舉例。創新谷移動互聯網大會中,知名眾籌網站大家投的創始人李群林做創業演講,分享他創業成功的經歷。李群林是老朋友了,他演講的時候,臺下就聽到有人忿忿不平的吐槽:李群林這樣的也能成功。

如果拿投資界北派的標準來看李群林,無一是處。長的矮小,其貌不揚,說話口齒也不是那么清楚;沒有牛逼的學歷和工作經歷;創業也沒有團隊,光桿司令一個。李群林毫不避諱他草根的出身,他說他就是草根創業者,他做的大家投眾籌網站就是想服務草根創業者。大部分的草根創業者融資太難了,去找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都是幾個月碰一鼻子子灰,浪費時間和精力——這就是李群林這樣一個從來沒做過金融業,沒做過投資的人做眾籌網站的源動力。

今年2月份,證監會到北京、深圳兩地實地調研,選擇大家投為調研對象,調研結束后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支持股權眾籌發展。創新谷余波在投資李群林前曾經問過他,“怕不怕被扣上非法集資的帽子”;李群林說了一句 “要錢沒有,爛命則有一條”,這個回答打動了余波——這也是南北現在創業的差異吧,南方的草根創業者先干起來,而貌似北派現在很多創業越來越高富帥,越來越浮躁,不融個幾百上千萬則不叫創業。

我這么說,不是講北派創業者都是高富帥,而是即使北派創業者沒有很多錢,也往往是先擁有很多社會資源和人脈后才會下海。我常遇到北京朋友回答我為什么不創業時都說:資源不到位啊。但是南派創業者往往就是義無反顧的往下跳,純白手,純爺們兒。

南派重服務,北派重炒作

李群林演講完以后來找我,很興奮的跟我說大家投已經實現投融資過程的全程專業服務,包括:輔導創業者完善商業計劃書、投資人催款、有限合伙企業成立與5年內報稅年審所有手續辦理、專職律師負責資方和項目方的投資協議協調。

而對于投資人來講,大家投實現了項目盡職調查報告與term sheet條款的標準化。我去其網站查看了下領頭人盡職調查清單,從創始團隊學歷,工作經歷,公司財務數據等一項項羅列,很是專業。

簡單來說,大家投變成了一個服務黑匣子,創業者把項目交給大家投網站,只要項目靠譜,就等著兩個月后資金到位吧。而對于投資人,只要看準了項目,并愿意出資,那其他的工作也交給大家投統一處理。

這讓我想起來去年李在第二輪融資的時候,找我來領投30萬人民幣,總募資金額300萬。30萬倒不是什么很大的金額,但當時股權眾籌市場上炒的火熱,北京幾乎所有的科技媒體都信誓旦旦他們也要加入這一大潮。這些科技媒體有品牌,有流量,焉是大家投這樣的屌絲網站能比。于是我就退縮了,但半年過去了,這些聲稱有資源有流量的科技媒體沒有一家真正介入到眾籌。我想,可能是因為眾籌這樣為創業者服務的苦活、累活,北派的企業不甚擅長。

北派企業善于營銷,善于做流量,資源人脈置換,輕運營和服務。所以咱們老見到媒體報道互聯網思維花店,煎餅店,情趣店。然后那些店老板一個個都成為了大眾演講人?,F在看來,錯過大家投的投資,扼腕嘆息。

總結來看,就是南派重服務,北派重炒作!

以上是我總結的南北創業的差異,你怎么看?歡迎各位補充!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