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微信可能是目前互聯網企業中最可能開放的產品。眼看各家基于微信的第三方開發公司如火如荼做起來,不少公司也拿到了不少投資——如此下去,微信很可能會成為開發者的天堂,微信提供接口以及流量入口,開發者可據此開發出各色產品,商家可以從開發模式中增強自己品牌感以及帶來可觀銷量,利益共享。
筆者甚至覺得移動電商的未來一定會在微信,就沖著他的開放。可是,現在,我必須自己打臉,為之前的幼稚想法感到汗顏。
4月16號,之前異常低調的營銷QQ突然一反常態高調, “營銷QQ”微信版今天正式上線,新版本增強了“營銷 QQ”客戶端對微信公眾號的后臺管理,企業可同步管理 QQ 端與微信公眾號的客戶,可調用形象展示、用戶溝通、營銷互動、在線銷售、跟蹤分析等多項功能,其中關于部分產品的介紹與某第三方開發公司介紹居然都一模一樣。換句話說,第三方開發平臺的所有產品微信都要涉及,再具體說,微信第三方公司的死期已到。
基于微信的開發之所以如此火爆,除了微信本身使用人群以及產品等方面優勢外,第三方公司真正功不可沒。這些公司一方面仔細研究微信種種政策,對于微信任何政策都能快速理解并反映,一方面又在不斷教育企業主使用微信開放平臺。騰訊自身精力有限,教育市場的重任都交給了開發公司。目前使用微信開發模式的,大多數也都是第三方公司拉來的客戶。在用戶教育以及培養方面,第三方平臺為微信做出了卓越貢獻,本以為微信會知恩圖報給予這些公司更多的有待,誰承想會是如此下場,令人心寒。
筆者之前與某開發公司團隊溝通,問及是否會擔心騰訊自己開發。大家均表示樂觀態度,認為騰訊已是巨無霸不可能與第三方公司搶食,另外第三方公司其實也是替騰訊打工,將來微信電商起來,僅微信支付的費用就很可觀。目前看,騰訊是不可能滿足于小小的微信支付費用的。今天筆者電話幾位第三方開發團隊,基本是哀聲一片,有企業已經表示要直接與騰訊官方合作,不少團隊都在考慮離開微信或者轉型,但付出如此大心血就這樣離開怎可甘心。
此次擠兌第三方公司是以營銷QQ為切入點,依靠QQ強大使用人群與營銷QQ在客服方面的明顯優勢。第三方公司無論怎么努力其客服體系都無法與營銷QQ相比,從用戶習慣以及數據的分析以及客服團隊的管理等層面都難以超越,于是不得不在其開發平臺植入營銷QQ的客服系統。此次升級營銷QQ系統就直接將營銷QQ與各種微信開發模板捆綁銷售,買營銷QQ的服務可增值獲得微信開發各種模板,由此,第三方公司價值感存在感降到零點。
筆者一直在說是騰訊封閉,未指微信,此次逼死開發公司罪也不在微信。而是負責營銷QQ是騰訊企業產品部門,非微信本意。微信火了之后騰訊各個部門都想利用微信賺一筆,各個產品都在打著微信的主意。張小龍或許可以扛得住微信平臺本身的一些營銷的壓力,注重用戶體驗與效果,但對兄弟部門就無能為力了。微信更像是騰訊內部的一塊唐僧人,哪個部門吃了就等于拿到了移動互聯網門票,完成2014年業績自然也不是問題。接下來張小龍能否抵擋得住內部的過分消費,對微信關乎生死。
筆者不禁想到騰訊的另一款依附微信的雞肋產品——微信云。該產品除了使第三方開發公司拿到一張所謂的騰訊認證開發公司的名片外幾乎未有任何意義,沒見對認證公司有額外權限也未見對開發公司進行有效管理,當然也未見舉辦行業的聚會分享,這些都沒有。
因為微信云的本意是“開發公司將數據遷移在騰訊云服務之上”,繞了這么大彎子只是為了賣騰訊云服務器。再看他的運營團隊,騰訊云團隊,一切盡在不言中。最吊詭的是,微信云團隊還在不斷擴招認證入駐公司,并要在五月進一步擴張,隨后營銷QQ就宣布了新政策,顯然這兩個團隊事先是無溝通協商的。騰訊內部管理混亂,已呈群雄逐鹿之勢。
不少微信第三方開發公司已經拿到了投資,現在看來投資人這筆錢八成是要泡湯了。騰訊內部以微信為核心,各部門各自為政搶占市場也已經到了不要臉不計后果的地步。第三方公司被騰訊逼死不重要,但如果微信被騰訊如此活活玩死那就好玩了。
張小龍一定頂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