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眾籌網站迫近政策紅線:6月或公布管理辦法

2014/05/09 10:50      張緒旺

用戶還在回味余額寶等“寶寶”帶來的互聯網理財新鮮感,一種更時興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掀起軒然大波——眾籌,允許用戶以現金方式支持某個創業項目,以獲取實物回饋或者資本收益——前者先行,名為商品眾籌,而后者實為股權眾籌——在政策和法律邊界跳舞的熱門產品。

眾籌的概念源自國外,泛指集中大眾的資金、能力和渠道,為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進行某項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最初是艱難奮斗的藝術家們為創作籌措資金的一個手段,現已演變成初創企業和個人為自己的項目爭取資金的一個渠道。

去年以來,以眾籌網、點名時間為代表的一類眾籌網站火爆異常,這些平臺允許創業者發布項目,一本書、一間咖啡館,一個App創意均可,大眾即可按照預設金額對這些項目進行現金支持,而回饋是與項目相關的實物或者服務,這即是商品眾籌模式。

而在今年,股權眾籌走上風口浪尖,基本模式與商品眾籌無異,而用戶收益層面變成了股權,即未來可能獲得投資現金收

益。這等同于將私募投資模式公開化,因此融資額度與商品眾籌相比更加水漲船高,數百萬元甚至數千萬元乃至上億元項目層出不窮。

但受制于中國現有法律規定,股權眾籌模式在形式上很容易踩到政策紅線,面臨諸如“非法集資和非法證券活動”等潛在法律風險。

事實上,無論是實物眾籌還是股權眾籌均無明晰監管細則。市場普遍認為的一個時間表是證監會5月之前完成調研并出具征求意見初稿,6月正式公布股權眾籌管理辦法。

但政策的靴子是否落地始終是個未知數,圍繞眾籌模式的創業項目卻無法阻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直接命名為股權眾籌平臺的網站已經超過15家,而在一年前,不少眾籌網站甚至不敢提“股權眾籌”這個概念。比如,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部推出的娛樂寶項目,就在極力避免眾籌的概念,而最終以保險理財的面目示人。

但無論如何,行業創新的步伐走在了政策前面,為了規避法律風險,不少股權眾籌網站采取了領投模式、擔保制度、有限合伙制等外殼快步行進。

最常用的模式是由天使投資人對某個項目進行領投,再由普通投資者進行跟投,領投人代表跟投人對項目進行投后管理,出席董事會,獲得一定的利益分成。而在這之中,眾籌網站將某個項目的投資款托管到銀行,待融資額度湊滿,由領投者注冊成為有限合伙企業,然后投資項目。

更有嚴格防御風險的措施是加入擔保元素,眾籌項目尋找天使投資人或機構作為保薦人,當眾籌的項目一年之內失敗,保薦人賠付全額投資款,保薦人即為擔保人。

不難看出,無論上述何種模式,眾籌網站均在強調對投資者資質的把控,并力求在項目融資過程中不對現金進行操作,只做“流水中介”。“傭金抽成是可行的商業盈利點,但現金如何支配是項目創業者和投資者的事情,眾籌平臺不參與。”有從業人士如是強調。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