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推出天氣信息查詢和服務軟件墨跡天氣的公司墨跡風云正式發布它的名為“空氣果”的智能設備,能夠檢測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和 PM2.5 含量,分為室內版和室外版。室內版售價999元。目前,室外版在購買室內版后可以免費申請。
消息一出,在業內,墨跡風云的硬件產品也引起了一些分析和議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999元太貴
2、天氣預報是非常專業的事,僅靠空氣果智能硬件,無法做到提供更精準的天氣預報
3、室外版空氣果才是墨跡天氣的戰略重點所在,為了推動它的安裝,才不得不去做室內版。也就是說,室內版是室外版的“托兒”。
為此,創業邦采訪了墨跡風云的創始人金犁。
金犁透露,在墨跡天氣的官網上,空氣果的預定消息放出之后,很快達到了上百萬的預定量。本來想把數量就限定在100萬臺,但沒有卡住,最終比計劃多出了幾十萬臺的預定量。
如果想了解老家家門口的氣候空氣情況,可以在墨跡天氣里搜一搜離家最近的空氣果就可以查看;想驗證家里空氣清新器等的效果,并且隨著家里的空氣指數調節這些機器的工作模式,就可以用家用版的空氣果……這些是通過空氣果可以實現的生活場景。
去年7月份,墨跡風云內部成立了硬件部門,開始研發設計這兩款硬件產品。但這個決定卻是在去年年初就已經確立的。目前,墨跡天氣用戶2.7億,是天氣類APP里無可爭議的老大,墨跡天氣的“天氣”品牌形象也已經深入人心。“其實用戶在1億的時候就可以做了。很早就有用戶建議我們做硬件,但那時沒做?,F在看來,時機已經成熟,所以決定做。”
金犁所說的時機,主要是指智能硬件行業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從wifi模塊到供應鏈都更加成熟,市場的認知度、接受度也已經達到一定能夠程度。
但除去這些外在的條件,對墨跡天氣來說,這個時間點做智能硬件產品也有一定的必要性。
“軟件是立身之本,硬件是突破口”,這是金犁對目前墨跡風云旗下兩大塊產品的定位。
由天氣應用切入,墨跡天氣已經經歷了工具-生活資訊-社區的演進,逐漸從應用向生活服務商轉型。并已經在商業模式上取得了突破,實現了將龐大用戶群大規模變現。2012年底,知名天氣軟件墨跡天氣開始了他們的品牌廣告盈利模式的探索。另外,墨跡天氣還與國內部分廠商進行了內置推廣合作。這兩種方式也是墨跡目前主要的商業模式。金犁透露,目前,墨跡天氣的收入每月達到千萬級別。
那么,推出硬件,墨跡天氣是要突破什么呢?金犁的解釋是,目前人們越來越多的活動場所是在室內,只有不到1/4的時間是在室外。這就意味著,墨跡天機目前還有3/4的場景范圍沒有覆蓋到。而室內的空氣也是人們在關注生活品質的同時越來越注重的。
所以,墨跡天氣希望通過硬件將天氣、空氣方面的工具性和服務內容進一步擴展——用室內版空氣果監控室內的空氣質量。并且,通過開放 API 與家電廠商合作,為其提供免費APP和云端支持。已經可以與合作廠家的智能空調、空氣凈化器等產品進行聯動,控制這些設備的開啟和關閉,以及根據空氣質量自動調節其工作模式。
室外版,可以將采集到的戶外空氣數據上傳到云端。按照金犁的形容,是希望使其成為深入到小區的空氣播報站。當其使用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實際上形成一張高密度的空氣播報網絡。同時,關注同一個室外空氣果的用戶之間還可以互動,這與墨跡天氣的社區是打通的。
“當一個小區里的空氣果數量達到一定數量時就不送了。”金犁說。室外版的空氣果檢測到的數據,金犁希望沿用時景天氣與氣象部門的合作模式,即將檢測數據提供給氣象部門,幫助其能提供更精準的天氣預報。同時,也能幫助環境監測部門其發展污染源。畢竟,像北京地區僅30多個PM2.5檢測設備想達到這一點效果是遠遠不夠的。
空氣果最終選擇檢測四項空氣質量指標: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和 PM2.5 含量。他們也考慮過測甲醛,但沒找到一個成熟的方案。更重要的是甲醛測試不是一個長期需求,基本上是一次性的,因為它只有在剛裝修不久的時候存在,然后會逐漸消失。而且,甲醛測試的傳感器生產成本很高。綜合考慮下來,鎖定了以上四個主要指標,主要是因為,溫濕度是最基礎的指標;二氧化碳是空氣里變化最大的數值,對空氣質量、人的健康和舒適度影響非常大;PM2.5是重要的空氣指標。
而也正是這四個指標,造成了空氣果的高成本。因為空氣監測設備的主要成本在于傳感器和工業設計,多一種監測氣體便需要增多一類傳感器,像二氧化碳的檢測傳感器成本就是很高的。金犁介紹,空氣果采用的是激光散射技術傳感器,成本高達幾百塊。他們也曾試過用其他的傳感器,但測試結果遠沒有這個精準。同時,為了確保性能,空氣果機身采用了和 Macbook Pro 一樣的 CNC 鋁合金材質,內置工業級傳感芯片。這些零部件和材質,都是空氣果999元定價的成本所在。
墨跡天氣團隊也做過橫向比較,覺得999元是市場可以接受的優質空氣檢測設備的價格。他們的比較對象則是像美國的Dylos這樣同樣采用激光散射技術、以精致著稱的產品。
金犁介紹,空氣果會持續更新換代,在這個過程中,會考慮根據用戶需求增加其他的空氣檢測指標,但原則是要切實可行,且成本要是用戶可承擔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