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七日說”之五:誰適合 產業背景or投資背景

2014/06/16 10:57      馬衛東

在論壇重頭戲“主題演講”及“圓桌對話”環節,導師和特邀嘉賓們坐而論道,講述了各自在天使投資領域的經歷和理念。智慧的碰撞,觀點的交鋒異彩紛呈。

一連七天,為您奉上由天使成長營執委們操刀的【熱點回顧】之“天使七日說”,集中精華內容與大家分享。

在6月6日舉辦的天使成長營開營儀式上,包括羅茁、楊寧、陶寧、陸剛、童瑋亮等 20 多位著名天使投資人集體亮相。大多數投資人具有技術或產業背景,其中也不乏擁有投資背景的投資人。那么作為天使投資人,是擁有產業背景好還是擁有投資背景好?估計大家對這一問題莫衷一是、見仁見智,但我們可以從導師的“入行”中看出天使投資人的成長軌跡:

銀杏天使投資基金創始合伙人呂大龍:我原來是做房地產的,在中國做房地產商的一直挨罵。大概是大部分房地產商發財之后,還想要干點事,所以從2007年、2008年以后,我開始做投資。那時候做天使投資的人相對比較少,所以我就拿出了一部分錢來做一個早期投資,做一個天使投資人。

天使投資人周哲:我是一個技術背景出身的工程師,在Google做了八年的產品和技術。說實話,相較于做產品和技術,做投資還真不是我擅長的。但在07、08年的時候,還沒有太多人做天使投資,我是剛好碰上那個時代,就成為了一個天使投資人。

北軟匯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童:我大學畢業之后不久就遇到了互聯網來到中國,算是比較早接觸互聯網的人之一,從1996年到現在也快18年的時間,在互聯網大潮的創新中,我是受益者。另外,我感覺到做天使投資非常有成就感,能夠幫助創新,掙多少錢倒是次要的,所以從1999年到2012年陸陸續續地也就投了一些項目,大概十幾個項目。

天使投資百人會會長喬遷:我本人是做企業出身的,做了18年,客觀地講是因為做不動了,后來賣給了一家上市公司。在45歲的時候就很迷盲,不知道要做什么,在跟我兒子的一次交流中,我比他大30歲,他15歲,從他那里學到了很多,想起來去做天使投資。

真順投資創始合伙人孔毅:我本身是學機械的,從1995年畢業到2003年這8年時間,我基本上是在工廠上班。后來去了金山,做產品經理,做市場,然后上班上煩了,在公司也做到一定的位置,于是就想創業了。為什么我的Idea、主意老板不采納,我就想自己做,折騰了7、8年,折騰了暴風影音等幾家公司。創業煩了以后,我又覺得不好玩兒了,都說投資可能是另外一個生活方式,正好有一個機緣巧合,于是2011年開始跟雷軍做投資,開始自己募基金,我是覺得人生有的時候其實是水到渠成,走哪兒算哪兒,只是你順勢而為活得開心就好了。

原子創投創始合伙人馮一名:我2002年大學畢業之后,在微軟合資公司做技術,2004年去讀長江商學院,2005年去從事風險投資行業,當時在一個美元基金,2008年的時候做到美元基金的中國區合伙人。2011年自己出來,我們開始做原子創投的人民幣天使,從2011年做到現在做了三期,投了20多個企業,有一些還做得不錯,所以現在基本上我們就決定全職、全身心地做這個早期人民幣天使。

青松基金創始合伙人董占斌:實際上在投資、投行領域,我已經是摸爬滾打十幾年了,正好2012年我們另外一個合伙人成立一個基金,這個時候才轉身到天使投資這個行業。兩年多的時間,我感覺這個成績比較顯著,所以說我是感覺像很多現在想做天使投資的朋友們,真的可以嘗試天使投資的事情。

董占斌第一個退出的項目獲得了60多倍的回報,從100萬到6480萬,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另外,在退出的時候,項目團隊問董占斌是不是要找一個財務顧問,他說“我做過多年投行,這個事我給你指導一下就完了”。

產業背景的天使能夠為創業者帶來包括戰略、運營管理方面的更多支持,投資背景的天使在企業的財務規范以及下一輪融資可能會給予創業者更多的支持。所以,無論是產業背景還是投資背景,只要擁有一顆天使的心,結合自己的資源優勢,都可以為創業者帶來幫助和支持。天使成長營作為中國首家專業的天使投資培訓組織,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天使投資行列,壯大中國天使投資隊伍。

(文章:天使成長營執委 馬衛東)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