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投抱怨:行業競爭太激烈 現在真要像做銷售一樣

2014/06/23 10:27      李靜穎

風投抱怨:“競爭太激烈,現在真的是要像做銷售一樣”

上個月原本打算偷懶去度假的高原資本董事總經理涂鴻川最終卻未能走成,原因就在于最近行業又開始火了起來。“上半年我們很多哥們兒都是在打高爾夫球,大家的球打得越來越好了。”涂鴻川說,“今年和去年確實是寒冬,但從夏天開始我們可以感覺到VC又熱了起來。”

A輪競爭異常激烈

“以前中后期項目被看成是稀缺資源,競爭關系早已趨于白熱化,但現在這種趨勢已蔓延到了早期,A輪投資的競爭也已異常激烈。”說這話的是某外資基金合伙人李斌(化名),他告訴記者,現在更多時候他們給自己的定位不是投資人,而是一名銷售人員。“我們現在真的是要像做銷售一樣要做很多的說服工作,要去跟企業講自己過去的業績、增值服務,才可能擠得進去。”李斌說。很難想象,這些VC的銷售對象僅僅是處于發展初期甚至有些還未建立確鑿商業模式的早期企業。

李斌坦言,5年前剛來中國做投資的時候真沒想到要摻和進這攤渾水有那么難。“剛來中國做投資的時候我們根本不敢做早期,因為對中國市場不了解,也沒有自信能承擔那么大的投資風險。”

為此從一開始其所在的機構的投資定位是從B輪以上開始起投,基本投資的企業都是模式已顯現的企業。然而,一輪輪“瘋投“過后,李斌說自己卻有點撐不下去了。

“現在的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現在B輪之后的成長期投資已是整個投資階段中最艱難的部分,我們已經不知道該怎么去介入,即便碰到真正好的項目我們的平臺資源其實并非一流,往往不知道該怎么擠進去。”李斌舉例說,比如在一些互聯網項目上,雖然自己的團隊在專業領域上有認知,但只要與那些有背景的基金比如騰訊、阿里競爭,后者就顯得更有說服力,一些落到實處的能力往往讓他們更占上風,這也使得李斌不得不敗下陣來。

根據統計數據,今年8月,低于1000萬美元的小額投資占披露金額案例數的51%,此外,初創期投資案例數占比近半數,其中天使投資9筆。不管從投資規模,還是從投資階段來看,低于1000萬美元和初創期投資案例數占比已經連續第5個月高于40%,投資向早期前移趨勢明顯。

“早期投資已越來越成為機構間的兵家必爭之地。”據李斌介紹,現下不少同行對于早期投資都已有了心理承受力與預算,但這種日趨成熟的對早期投資的心態也使得這一階段的投資開始變得有些激烈。

“市場上的可投金額并不少,投資機構的投資壓力也不小,但早期投資絕對金額的投資量小,每個項目可能才幾百萬美元,所以與B輪、C輪等后續投資不同的是,很少有機構愿意在早期與同行分享項目甚至是合投。再加上可供大家看得上眼的企業沒有想象中那么多,就像戀愛一樣的關系,也就造成了總是少數人被追求的局面。”

創業者反客為主

但從硬幣的另一面來看,這種局面卻是一些早期創業者最愿意看到的場景。在這些鳳毛麟角的“被追求者”中,創業者吳剛(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說自己直接體會到了眼下受寵的感覺。

據吳剛介紹,其創業的項目是眼下火熱的可穿戴設備與移動互聯網結合的概念,雖然其產品在折騰了一年多后至今還未面世,賬目上的收入也仍然掛著零,但這并不妨礙投資機構對他這類潛力股的看好。從今年年初對外放出擬首輪融資的風聲后,吳剛開玩笑地說辦公室的門檻都快要被投資人踏平了。

據他透露,從年初至今其接觸的投資機構已不下十幾家,且超過一半均為知名機構,而讓他感到更為驚訝的是,不少直接接觸的都是機構的一把手,但通常而言,前期意向企業都要通過投資經理、投資總監一輪輪的接洽甚至是做完盡職調查,被機構認定后才有可能在最后見到合伙人。

“每家基金的投資人結構是不同的,投資策略和理念及回報預期也都不同,這點在決定接受哪家投資機構的資金前相當重要,有些創業者最終不成功,與投資機構出現爭議,就和這種不了解有關。”吳剛說,“現在既然是賣方市場,我就有理由對投資機構提要求。”

對于被創業者牽著鼻子走這件事,一位接觸過這個項目的投資人告訴記者其實是有一定原因的。他認為,有些行業的發展變化太快,比如移動互聯網的變化就有些出乎意料,雖然投資機構對于行業發展方向的判斷不見得跟得上,但還是需要在早期去布局一些方向,一旦在這其中有一個方向出來就可能會存在機會。“如果等形勢明朗了再進入肯定就晚了。”他說。

李斌告訴記者,鑒于目前的形勢,雖然其并不愿意把機構完全轉型為投早期,但大趨勢肯定是要往前趕。“我們現在的做法是如果A輪能進入就進入,對這些我們看中的項目到了B輪、C輪一定會不斷地增持,甚至到IPO到公開市場,并打算長期持有,”他說,“基金現在定位是早點進入并持續增持,否則的話根本進不去。”

“好項目永遠都是搶的,這在任何時候都是王道”,李斌覺得這是做投資的信條。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