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云服務提供商華云數據近期公布消息,于2014年年初獲得了海納亞洲領投、英特爾投資跟投的5000萬美金B輪融資。
從云計算誕生開始,它與傳統IDC行業就開始了“敵對關系”。傳統IDC在國內擁有群眾基礎,上游運營商和下游客戶都熟悉其模式而慣性采購,使云計算公司不得不在夾縫中求創新。國內很多云計算公司皆為互聯網公司背景,而華云數據有一定的IDC基因,在《華云數據許廣彬自述:我的站長歲月》中,我們介紹了許廣彬的故事:從開發虛擬主機管理系統,到做IDC業務,再到2007年轉型云計算,2012年以創業者身份正式創辦華云數據。
所以華云數據的戰略順理成章地圍繞著IDC展開,目前它在國內擁有超過15個城市和20個數據中心的上萬臺物理服務器集群,B輪融資之后,今年的方向是 “IDC轉云”,在渠道鋪設的同時,反過來開始陸續并購一些IDC公司,目的是將國內傳統IDC業務轉移到云端,加速云計算的普及。
借其融資披露的契機,《創業邦》采訪到華云數據創始人許廣彬,并希望探究:與其他云計算公司相比,華云到底有何專長?
創業邦:最近云計算領域出現了一些融資消息,請簡單介紹華云數據的融資情況。
許廣彬:B輪融資其實在年初就已經全部完成,與A輪最大的不同是拿了美元基金。A輪之后,有一家美元基金一直動員我融美元,以美國家家戶戶都知道云計算、每個企業都在使用云計算、美國股市的市盈率高等等,對我宣導了半年時間,我也參加了這家基金幾乎所有被投企業的活動,最終下定決定做了VIE架構。只是最后并沒有拿那一家的投資。
有一次朋友說海納亞洲的一位海外技術顧問恰好在中國,在技術問題上和我聊了很久,比較認可華云的技術和商業模式,之后海納亞洲的投資經理就找到我談投資。英特爾投資也到華云在數據無錫的總部考察了很多次,還特意要求我們打開后臺管理系統,為了測試系統的穩定性和業務連續性,在盡職調查現場要求關閉正在運行的10臺物理服務器,看業務是否會受到影響。我們數據中心人員現場關閉電源,幾秒鐘后這10臺物理服務器上運行的客戶自動遷移到健康的物理服務器上。最終兩家共同投資了5000萬美元。
華云數據的A輪融資來自涌金集團,它是中國最大的投資集團,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也進行風險投資。A輪投資也有一定的戲劇性:經朋友介紹我與涌金集團一只基金的副總裁吃飯閑聊,當時彼此都沒當回事,過了幾天他給我打電話,說在內部看到國金研究院(涌金集團下屬)的研究報告稱:中國最有可能成功的幾家云計算公司之中,第一家是華云數據。當時很多人說從來沒聽說過華云數據,他突然想起來,從兜里摸出我的名片,才發現就是剛剛見面認識的我。后來我們繼續談了融資,一個月時間到賬。屬于雙方看對眼了,進行得非常流暢。
創業邦:華云數據目前規模如何?感覺一直比較低調,像個突然冒出來的高手。
許廣彬: 華云在國內擁有超過15個城市和20個數據中心的上萬臺服務器集群,其他云服務商五六家加起來也達不到這個量級。
而且凡是比較發達的有互聯網公司的地方,都能找到華云數據的資源或服務,比如武漢、廈門、昆明等二三線城市,基本上是實現全覆蓋的。2013年年初我們在美國放置服務器,起初是為一些外貿企業服務,內地和香港的點到點網速滿足不了這部分客戶。后來我們和中國電信美洲公司合作后,很多轉戰歐美市場的中國游戲公司也轉而和華云合作。
中國的網絡環境比較特殊,結構不太合理,華云數據是唯一覆蓋全網的云服務商。
創業邦:與其他云服務商相比,華云數據的特點是什么?
許廣彬:我認為華云數據的服務更接地氣,因為我是個人站長出身,我很清楚互聯網創業者需要什么。我把自己比喻為兩種角色:第一是包租公,通過IDC來提供資源;第二是保姆,給創業者提供幫助。
戴志康、李明順創辦的康盛創想從2005年開始就是我的客戶,它曾經碰到過被攻擊的問題。其他IDC的正常做法是直接拔線,或者把你的IP扔到網絡黑洞,這樣的話黑客找不到你,但同時用戶也就無法看到你。我們沒有采取冷漠的方法,而是提供所有資源來支持,最終將攻擊擋住了??此剖亲钃趿艘淮?,其實不然,因為黑客喜歡攻擊之后的成就感,如果他們攻擊你一兩小時發現沒效果,就不去攻擊了,他們會認為這家網站是很難搞定的。我們很了解這種心態。
同樣是康盛創想,一款產品叫5D6D(我的領地),將自己定位為免費論壇托管服務平臺,用戶注冊一個用戶名就可以使用論壇。由于那時候沒有云計算,用戶量大的時候,磁盤I/O根不上,讀寫速度很慢。我們幫它將硬盤全拆掉,內存加大虛擬成硬盤就沒有問題了。盡管這是一種很發燒的方式,我們仍然認為它更適合康盛創想。創業公司畢竟沒有百度那樣的體量,無法配備一群專門去思考底層架構和安全的技術人員。
后來創辦華云數據之后,對于“導航犬”這樣的客戶,在融資之前,資金儲備不多,作為導航類應用,又需要輻射全國,我們特意進行了網絡測試和用戶數據收集,看它的用戶分布在哪里,在最優的情況下為其進行了分布式部署。
創業邦:不過很多云服務提供商希望產品更標準化,因為個性化的服務成本較高。
許廣彬:有一些公司希望標準化,因為它們比較習慣于采取Online銷售的模式。其實在了解透徹之后,我發現個性化也是能夠標準化的。例如一家客戶在不同階段有不同需求,看起來是個性化需求,但是對于它所在的大行業,其他客戶和它的需求會趨同?;蛘咂渌I域的公司到某個時段的需求也恰好與它相同。所以我們就形成一套體系。當你的網站訪問到了一定量,我們會預判,你很可能會出現某些問題,如何去解決。
華云的產品架構部還會負責外部咨詢。在一些企業遇到問題時給予建議,大部分情況不收費用或只象征性收費。
中國互聯網行業一直以幾何速度發展,1999年納斯達克泡沫,2008次貸危機都沒有對其有太大影響。而IDC作為基礎業務一直粗獷式發展,也是成幾何速度增長,可以說一路上都在撿西瓜。但有時候大家會忽略服務的重要性。
創業邦:華云數據還有哪些“人無我有”的服務?
許廣彬:幾年前我看到一家IT類的媒體由于發了一篇很棒的文章,導致流量太大、服務器宕機,在微博上面尋求幫助。但是它的IDC服務商不可能在夜里12點調動資源來支持它,這需要一系列的過程,訂單、合同、付款、IDC服務器聯系運營商增加帶寬后提供服務。最終這家媒體只能持續無法訪問的狀態。我覺得很可惜。
還有一次,2007年廣東汕頭機房因違規信息被關掉,一整間機房里有成千上萬個網站,機房關掉意味著大家的損失都很大。
后來華云數據開發了一套平臺,“有害信息監控與發現系統”,由我們來監控有害信息。只要你的產品在華云平臺上,一旦出現問題,華云會立刻給你發短信或郵件,提醒你立刻處理。
而且國家監管是有延遲的,采取的是爬蟲技術,而華云的技術是實時的,在國家管理部門沒有發現之前立刻處理掉。這就像保姆,原來是恨不得跟著孩子去上學,現在是在孩子身上裝一個GPS或者攝像頭。
這些創新來自我們的經驗,首先我是個人站長,其次是在IDC行業呆了十多年。我認為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兩個:第一,短期內不可復制性,第二是不可替代性。我們目前的競爭力來自團隊的經驗和經歷以及全國資源。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