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
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是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與“黃金搭檔”愛德華·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的研究模型“經濟政策的相容性和經濟周期背后的驅動力”,已成為很多國家制定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寶典。他現任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經濟學教授,卡內基-梅隆大學經濟學兼職教授。
6月底,在大連舉辦的2014海歸創業領袖峰會上,基德蘭德教授作了題為“當今政策環境下的創新和資本形成”的主旨演講,并在會后接受了創業邦記者的專訪。
基德蘭德教授表示,不確定的政策對整個經濟影響很大,好的宏觀政策應該保持時間一致性。他以中國、阿根廷、愛爾蘭、哈薩克斯坦為例,深入解讀了各國經濟發展歷程,呼吁政府牢記不能只注重短期效果,而不解決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他認為政策制定要有前瞻性,并保持長期一致性。
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
2014海歸創業領袖峰會上基德蘭德教授現場演講
我認為不確定的國家政策會對整個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最好的宏觀政策應該保持長期一致性。以中國為例,中國已經結束了GDP高速增長的時代,正邁入一個新經濟周期的轉折點。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實現轉型最大門檻是銀行業市場資源配置不科學。
我們知道,雖然中國市場經濟在逐步完善中,但民營銀行仍占比過低,主宰銀行業的依然是四大國有銀行,他們更易贏得信貸,很多時候無需創新也能實現增長,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有所不足。中國要實現經濟平穩增長,必須實現有效的資源配置,加強金融銀行業的開放,鼓勵競爭力強的民營銀行的發展,為中小型企業創造福利。
在我看來,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是創新與技術變革。而真正的創新創業源自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是這些富有創造力的企業驅動著經濟的發展;技術變革需要政府采取持續一致性的政策,以鼓勵新的人力物力資本投入到強需求的領域里。
在我研究的理論模型中,技術革新能提升勞動生產力,增加就業與投資,總供給曲線會隨之上移,而宏觀經濟波動取決于供給方面,經濟周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表現為經濟基本趨勢的波動。創新的商業模式能為市場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所以要重構商業模式。
我覺得中國在經濟政策一致性上可以做得更好,不確定的政策會對整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在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政策的制定更應注重前瞻性,需從更長周期的基礎上來把握。
愛爾蘭和阿根廷是我和導師普雷斯科特深入調研過的兩個國家,它們是時間一致性政策的兩個正反案例。
阿根廷是反面案例。它在二戰前還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非常規能源資源儲備;直到90年代,阿根廷國內生產總值(GDP)下跌嚴重;1990s-2000s期間,政策環境不佳,阿根廷陷入“迷失的十年”。我們拿實際數據與模型預測出來的數據一對比,結果令人吃驚。
為什么呢?我認為是阿根廷政策在時間一致性上出了問題。之前阿根廷面臨過惡性通漲、貨幣貶值、存款凍結等問題,政府的承諾無法兌現,投資者對政府失去信任,紛紛選擇撤離,資本流入的持續下降不僅導致勞動生產力大幅下滑,對整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也就是說,投資者一旦缺了對政府的那份信任感,要重建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非常困難。所以我常說,貧窮國家的增長潛力無限,一旦政府政策具有前瞻性,并保持長期一致性,他們的經濟增長有無窮的想象空間,絕不僅僅是1%、2%,而是1000倍、2000倍地增長。
我們再來看愛爾蘭這個正面案例。它當初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現在則被譽為是“歐洲的硅谷”。為什么?這要追溯到1990年,當時西班牙、意大利、希臘、愛爾蘭四個國家的人均GDP一直在底端徘徊。90年代中期,愛爾蘭實現經濟騰飛。不到十年,愛爾蘭經濟趕超了丹麥、德國、法國和英國。
我覺得這一成績要歸功于愛爾蘭政府實施的低稅率政策。愛爾蘭公司稅稅率低于歐洲平均水平,這項政策的長期一致性與確定性使海內外投資者信心倍增,愛爾蘭也在短短二十年間成為了備受國內外公司青睞的投資天堂。
當然政府低稅率政策只是經濟趨好、吸引外資的一部分原因,更關鍵是愛爾蘭勞動力素質的大幅度提升,六、七十年代政府開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到90年代,愛爾蘭勞動力素質已比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等國高出40-50%左右。同時外商籌資新建的大批廠房和大廈拔地而起,也雇傭了成千上萬名員工為其歐洲市場服務,這些員工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及關系網絡。
但很不幸,這種靠外資拉動的增長模式從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以債務為驅動的增長。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主要銀行面臨破產的威脅。愛爾蘭政府當時作了一項在基德蘭德教授看來比較糟糕的決定,即花納稅人的錢來進行緊急財政援助,實行嚴厲的緊縮政策。但當前愛爾蘭經濟在政府的確定性政策中慢慢恢復了過來。
今天,我還想講講亞洲的兩個新興經濟體——哈薩克斯坦和阿塞拜疆。我會側重來講前者。我曾經四次訪問哈薩克斯坦,親眼見證了哈薩克經濟的一次次飛躍。目前哈薩克面臨的瓶頸與中國類似,即如何繼續保持高增長的勢頭。
近年來,哈薩克政府意識到高端技工的匱乏是一大問題,所以開始落實高等教育擴張政策、創新教育政策。包括為優秀人員提供公費留學英國的機會,既提升了他們的專業水準,也加強了英語語言技能的鍛煉,只是規定學成歸國后要為政府部門工作。這項政策在我看來恰逢其時,是非常明智的解決之道。
哈薩克是前蘇聯分離出來的國家,擁有豐富的礦石燃料儲備,取之不盡的礦石和金屬。02年他是第一個前蘇聯解體后獲得投資等級信用評級的國家。07年底,全球金融市場凍結,哈薩克銀行資本流入出問題,引發了信用危機。接連而至的石油及大眾商品價格的狂跌更是加劇了經濟危機,使其陷入經濟衰退期。
但此次經濟重創也讓哈薩克政府意識到一個國家的發展絕不能過度依賴石油及采掘工業。政府隨即開始實行一項頗有雄心的多元化項目,將目光投放至交通、醫藥、電信、石化、食品加工等領域,并保持政策的長期穩定性和一致性,正因為如此,哈薩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能有今天的這份“成績單”。
《創業邦》對話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
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接受創業邦記者專訪
創業邦:您覺得政策制定者怎樣才能確保政策的長期一致性?
Kydland: 我們鼓勵時間一致性的政策。在這方面,貨幣政策似乎比財政政策更有效。在貨幣政策中,政府不受央行施加的壓力,孤立央行的政策嘗試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為這樣可以確保央行的獨立性。
在一些國家,央行受制于政府。如果央行行長沒有按照政策制定者的要求去做,就會被替換掉。所以很多國家央行行長的職位更換是一年甚至更短。比如說阿根廷,之前有好幾回央行行長一年之中被替換了5次。
創業邦:您在演講中提到說,一旦政府的承諾無法兌現,投資者對政府失去信任,要重建信心非常困難。您覺得這能帶給我們怎樣的經驗教訓?
Kydland: 很多時候,政策制定者,即便是一位仁慈的當權者,也會因為各種利益沖突,出現承諾兌現不了,偏離原來政策軌道的時候。而這種動態的政策和不確定的環境會影響投資者和老百姓的信心。在動態經濟學中,政府長遠的規劃會影響老百姓今天的投資及各類經濟行為。
對投資者而言,盡管政府實行了一系列激勵政策來加大外資流入,但他會擔心,萬一明年、五年、十年后,政府像之前那樣未能兌現承諾,增收資本稅、工資稅等等,我該怎么辦?
所以時間不一致、不確定性的政策會帶來很大的消極影響。為實現經濟持續增長,政府必須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投資者、老百姓對政策始終抱有信心,盡量減少或避免不確定性政策,在政策制定上要有前瞻性,確保政策的長期一致性。
創業邦:您在演講中提到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發展歷程,我對他們的創業比較感興趣,也想請您簡單介紹下?
Kydland: 我曾經四次收到邀請,赴首都阿斯塔納參加經濟論壇,每一次都會感受到新的變化。哈薩克斯坦國內目前創業氛圍相對濃厚,會定期舉辦大型的創新創業大賽,旨在挖掘有潛力的年輕人。
這些年輕人經常聚集在咖啡館,討論最新的行業趨勢、市場動態,他們不怕冒險、敢于嘗試,即便是栽了跟頭還能爬起來繼續往前走。他們通常畢業于頂尖名校,有導師及合作伙伴為其出謀劃策,他們本著一顆雄心壯志、年輕不認輸的心態走上創業之路。這種環境與政府鼓勵創新教育的政策息息相關。
創業邦:愛爾蘭被譽為“歐洲硅谷”?!陡2妓埂冯s志去年公布的“2013全球最適宜經商國家”排行榜中,愛爾蘭位居榜首。今年,投行Oracle Capital Group公布“2014全球最適宜創業的國家”排行榜,愛爾蘭排名全球第七,歐洲第一。您如何解讀愛爾蘭的創業密碼?
Kydland: 的確,一個人口只有450萬的歐洲小國,愛爾蘭為什么能在創新創業方面崛起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看到08年愛爾蘭遭遇金融危機的重創,靠銀行緊急援助得以維持,銀行正掙扎著從占比過重的房地產市場中恢復過來。愛爾蘭經濟的確受到緊縮政策的影響,但政府大力扶持創業,希望更多的初創公司在某專業領域迅速成長,推動國內就業,拉動出口增長,進而促進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
愛爾蘭政府不僅承諾完善經濟,更愿意創建新的機構以助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典型例子有愛爾蘭企業局(Enterprise Ireland),這支700人次的團隊在世界上30多個國家都設有分支機構,每年出臺各項創業扶持政策,管理著約3.5億歐元的預算撥款。此外,愛爾蘭眾多的企業孵化器也助推了創業者的圓夢。比如創業訓練營、多帕奇實驗室(Dogpatch Labs)等等。
創業邦:您提到說低稅率只是吸引外資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愛爾蘭勞動力素質大幅度提升?
Kydland: 當前愛爾蘭國內創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穩健活躍、潛力無限的熱潮景象。他們總人口只有450萬,但30歲以下人口占了一半。盡管年輕人的想法很多時候是半成型的、理想化的、不完美甚至有缺陷的,但他們的樂觀態度及對創業的濃厚興趣有增無減,大家想成為企業家的愿望依然這么強烈。
目前,Google,Paypal, Zynga, Twitter and Facebook等世界頂尖的藍籌公司都將其總部設立在都柏林。這些跨國公司為培養有特定技能的高端人才作了貢獻,他們多樣化人才是愛爾蘭構筑創業生態體系的助推力、真正的動力源泉。
從某種程度來講,年輕人創業的熱情與愛爾蘭經濟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過去兩年中,愛爾蘭完全顛覆了其商業投資版圖。這與愛爾蘭政府實行的長期一致性政策緊密相關。
(以上內容前半部分由創業邦記者根據6月27日“2014海歸創業領袖峰會”上芬恩·基德蘭德主旨演講摘編整理而成,后半部分為創業邦記者專訪記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