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搜狗CEO王小川樂于向大家分享這樣一個故事:1941年,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后投身二戰,此前根據數據統計,二戰軸心國的軍隊平均每發75枚子彈消滅一個同盟國士兵,而之后這個數字變成了2萬枚。王小川從中悟出一個道理:這是心理暗示產生的作用,戰爭形勢瞬息萬變,士兵如驚弓之鳥,在恐懼面前,人們會造成極大的浪費。
7月23日,搜狗微信公眾平臺搜索上線,這被業內視為新搜狗講述社交故事的開始。7月28日,搜狗宣布第二季度實現營收9100萬美元,同比增長82%,首次實現規模性盈利。其中,移動搜索業務發展迅猛。36歲的搜狗CEO王小川感慨,“從內到外,現在的搜狗正處于歷史上的最好時期。”
在他眼中,如今的互聯網巨頭們也正在為恐懼與誘惑買單,這種恐懼來自于創新陣地向移動互聯網大遷徙。“互聯網的第一階段是野蠻生長時期,門戶、IM、郵箱、搜索或者游戲……這是一片廣袤的油田,無論抓住了哪個點,誰先鉆井誰就能獲得財富”。
在這輪并購大潮中,百度收購91無線,Facebook收購WhatsApp,阿里收購高德,它們都是在購買移動互聯網的入口。10個月前,2013年9月16日,騰訊投資4.48億美元現金收購搜狗亦是如此。
騰訊將旗下搜搜和QQ輸入法業務與搜狗現有業務進行合并,形成新的搜狗公司。搜搜的通用搜索、問問和百科相關團隊以及QQ輸入法團隊與搜狗原有團隊融合,共同組建新的搜狗團隊。
在王小川看來,那個能輕松賺錢的圈地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現在巨頭們手里都攥足了現金,看上去很有安全感,但是,它們產生了新的恐懼。這種恐懼被分為兩種:一是握著移動互聯網的船票,自己搭建好舞臺,但是基因上遭遇瓶頸;另一種是自己還沒有過河,很恐懼。而這種恐懼最終造成了近年來互聯網巨頭們掀起的一輪輪并購潮,它們迫切地需要將陣地轉向移動互聯網。
從整合到融合
據搜狗內部人士透露,去年9月并購發生后,搜狗給技術團隊下達的命令是用三個月的時間來完成騰訊搜搜與搜狗在技術后臺上的整合。搜狗內部相關人士回憶,公司當時提出了明確要求,需要技術部門在2013年底完成從搜索流量、商業客戶資金、廣告推廣系統的全面整合。“這就好像要將兩列高速行駛的列車完美地整合拼接,但期間不許停車,要依舊保持速度與乘客體驗。”該人士說,“為此,我們內部制定了一個非常詳細的計劃,但在真正實施的時候,仍然面臨著技術上的種種考驗。”
首先,如何將騰訊原來給搜搜的流量入口無損接入搜狗;其二,搜狗與搜搜商業產品功能差異如何優化和補齊,比如為平滑引入搜搜無線流量和客戶,搜狗需要在兩周之內升級無線工具,滿足搜狗與搜搜需求量之和;其三,系統需要快速擴容;其四,要將搜搜的商業客戶信息順利導入并兼容原有的賬戶結構。
在技術平臺進行整合的同時,團隊需要磨合。據王小川介紹,團隊融合主要分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與搜狗現有品牌存在競爭關系的,完全保留團隊與產品,整體團隊入駐搜狗,如QQ輸入法;第二種是搜搜業務,團隊打散后融合進搜狗;第三種是搜狗原先沒有的業務,問問和百科團隊直接加入。除此以外,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包括復雜的代理商體系。
“慶幸的是我們雙方在思維方式、企業文化以及激勵機制上很相似,”王小川說,“另外,雙方的福利制度也在進一步一致化。”
除團隊融合以外,搜狗和搜搜的不同還在于以前搜狗是基于算法在考慮問題,而騰訊則更多地在思考社交網絡的問題。而對于新搜狗來說,在整合之后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協同作戰,進軍移動互聯網。
社交計劃
美國研究機構BI Intelligence曾發布報告描述移動搜索的趨勢:搜索市場細分化會讓一切發生改變。搜索的未來依賴于消費者在移動設備上的行為方式,而消費者進行垂直搜索內容主要集中在購物和餐廳等特定類別,這與基于地理位置的搜索緊密結合。
一個經典的例子是風靡全球的GoogleGlass(谷歌眼鏡)的移動應用能讓用戶用圖片進行檢索。用手機拍一座教堂、一座雕塑或者一個餐館,而這種基于位置信息的生活場景被分享到社交平臺上,則意味著一個基于搜索與社交的新的消費生態鏈的形成。
顯然,搜索巨頭們需要和社交平臺一起來講故事。在這種趨勢下,移動搜索開始了社交故事。
“碎片化、社交化、娛樂化是移動互聯時代的主要特征。移動搜索引擎的技術難度要遠高于一般的互聯網搜索引擎,如引擎的算法、數據庫的建立、手機終端的匹配、運營商的壁壘都是未來移動搜索發展的關鍵,”搜狗輸入法負責人楊磊指出,“移動搜索要解決的問題是在搜索內容背后一系列的分享信息,如網友評價、聯系方式、路線等內容。所以移動搜索的未來是通過用戶的關鍵字搜索來解決服務問題。這對于移動搜索引擎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商業機會。”
據楊磊透露,自從加入騰訊版圖以來,搜狗搜索接入了QQ、QZone、手機QQ瀏覽器等應用場景,并逐步將騰訊社交關系鏈融入產品,比如搜狗手機輸入法推出了個人中心功能,這個功能打通QQ好友,用戶可以利用此功能跟自己的QQ好友PK輸入速度。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搜狗手機輸入法成為QQ和微信之后的第三大入口級產品。王小川認為,“傳統搜索到了無線上,98%是在做APP,2%在瀏覽器上和地址欄結合。”于是,輸入法成為了移動搜索的起點。為了搶占市場,搜狗在移動搜索上的布局首先是輸入法、瀏覽器以及搜索無線化“三箭齊發”。“這是輸入法與社交網絡之間有趣的結合,”楊磊認為, “整合"打字速度"這個細分領域的用戶數據,幫助騰訊創建了一個新的社交維度。”此外,手機輸入法還實現了同步QQ表情功能,即QQ表情可以在搜狗手機輸入法中使用,而輸入法表情又可以在微信里使用。
在他看來,在社交網絡中,微信、QQ或者微博,都只是一個展示平臺,而如何獲取用戶的更多數據,并將其運作成一個能夠促進交互的產品,就要依靠類似于搜狗輸入法的工具客戶端的挖掘運營。
顯然,自騰訊入股搜狗后,雙方在“云”與“端”兩條產品線上加速了整合。在“端”領域,搜狗輸入法幫助QQ、微信等原生APP實現跨應用信息共享,而在“云”領域,搜狗搜索與騰訊合作推出“微信搜索”。
7月23日,內測1個多月的搜狗微信搜索上線,這意味著搜狗成為唯一能提供通用搜索和微信內容搜索的平臺引擎,開放微信公眾平臺數據,這被業內視為搜狗與騰訊的合作進入了深水區。
王小川表示,相比網頁綜合搜索,微信公眾號搜索的特點主要在于:個性化內容篩選。對于這種新的搜索形式,用戶嘗試過后也會逐漸找到搜索的需求和應用場景。
搜狗副總裁、搜索事業部負責人茹立云指出,“目前有超過10%的內容通過搜索引擎是獲取不到的,而這些內容主要分布在社交平臺和點對點問答平臺。而通過接入微信公眾號文章鏈接起人與人的關系,意味著搜狗搜索加入了社交化搜索方向。”
對此,王小川表示,社交搜索是搜狗差異化競爭的重要嘗試,而“人機智能融合”也將是未來搜索的趨勢和方向。不過,他同時指出,“雖然搜狗在微信公眾平臺推出后的一段時間里,流量快速增長,特別是移動搜索提高了30%,但微信搜索還并沒有一個貨幣化的預期。”
對于合作方騰訊來說,其已憑借大量收購正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生活服務體系。而搜狗的公眾號搜索,只是第一步,新版的搜狗便利貼,包括熱詞、天氣、小說、股票等,也是指向用戶生活的各個重要環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