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定位在職場的社交 APP 脈脈宣布完成額度為2000萬元的 B 輪融資,投資方為 IDG 和晨興創投,根據其創始人林凡在脈脈上更新的狀態,目前資金已經全部到賬。上線十個月之后,脈脈當前的用戶數在80萬左右,并且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領域。
脈脈由之前的淘友網轉型而來,2012年底上線的淘友網則是一個以人為內容的搜索工具,主要方式是從新浪微博抓取用戶數據,并通過算法給每個人加上社交網絡上可以挖掘到的相應標簽,用標簽給上面的每個人進行定位。創始人林凡的目的是通過這種方式,“讓用戶找到想找的人”,并能夠通過關系鏈輾轉聯系到對方。
在對之前的邏輯進行重新梳理后,林凡在2013年10月上線了 APP脈脈, 在之前新浪微博關系鏈和算法的基礎之上,脈脈成為了一款細分在職場的社交 APP——用戶的個人頁面主要涵蓋了教育和過往職業信息,并用標簽的形式增加立體感,而導入的新浪微博關系鏈則可以計算出自己的一度人脈(即直接好友)和二度人脈(間接好友)等。
脈脈早期的運營重點主要在互聯網領域,為了能讓圈子的概念更好落地,脈脈曾在2013年底上線了招聘功能:職位需求會推送給標簽相對吻合的用戶,并能讓共同認識的中間人作為信譽背書。不過在上次創業邦對脈脈的采訪中,林凡也曾強調,招聘是其落地的一種形式,但他最終的目的還是職場社交——這也是 LinkedIn之后,國內眾多創業者都沒太做成的事。
而在最近,脈脈在各種渠道也在強調著自己的定位:工作用脈脈。在這次融資的新聞通稿中,脈脈也強調此輪融資的絕大部分將被用于市場推廣,來打造“工作版微信”的概念。
先不說這種需求劃分方式是否成立,脈脈絕不是唯一一家想打微信主意的人,比如前段時間的熱門創業領域匿名社交,剛開始的宣傳都側重在“朋友圈的另一面”;原 Jing.fm 創始人施凱文剛上線的熟人IM Blink切入的則是朋友圈“端著”活太累的細分需求點。很顯然,在微信越來越龐大以及工作生活越來越拎不清的情況下,也正在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試圖從里面找到屬于熟人社交的新機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