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投行業發狂式炒作創業公司估值背后的邏輯

2014/08/20 09:25     

獵云網/譯

    

八月是風險投資家們傳統的假期,他們走出沙丘路的辦公室,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反省一下今年到目前為止的成果,并且準備辛勞的新一輪的秋季融資。

這真是完完整整充實的一年!我們現在有幾家價值約為10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包括Airbnb、Dropbox和Uber。相比無數的創業公司在過去的幾個月像是野生動物般的籌款,這些估價似乎像馴化了的野生動物。Medium在一月的時候已經融得2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而在幾周前,Secret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融資,這僅僅是在它推出的九個月時間而已。

如此慷慨的贈與不僅僅是給予獨家消費品公司,例如Slack,在四月持續的兩輪融資里籌集了5350萬美元,而這些融資僅僅是推出其軟件協作服務八個月后的時間而已。

這樣的投資推動了硅谷最喜愛的“室內游戲”,預示了未來經濟的崩潰。近十五年后,許多地區的關鍵統計數據都上升到了2000年左右的網絡泡沫水平,包括大量的投資和風險資本進入高科技領域創業公司。這些資金的流入卻沒有帶動最創業率的上升。這是一個非常不合邏輯的現象。

風險資本家們就像所有的投資者一樣,可以屈服于群體心態和群體思維。與此同行是他們也面臨著同樣的市場激勵體制。而這正讓我們了解更多的關于高價動態和這些高價動態對于今天的創業公司來說意味著什么。

快的異常的產品擴張速度

也許對于很多創業公司來說,采用科技產品的速度大大加快,這或許在行業內部是一個非常重要社會變化。僅僅在他們啟動的幾年內,像WhatsApp、Snapchat和Line一類的消息應用已經在數以億計的手機中被安裝使用了。由于硬件研發還在進行中,采用周期的壓縮同樣適用于硬件領域。就像蘋果公司的iPad等平板電腦在2010年首次引入,并且正在迅速成為一個飽和的市場。

我們作為消費者了解新產品和新服務的能力由于密集和深度的社交網絡的影響從來沒有比現在更好過,幾乎都是淺度了解一款產品后就立即做決定。就像一旦發現了我們想要下載或者想購買的東西,我們可以輕輕松松在幾秒內完成這一愿望。你甚至可以稱它為新的“電游傳說”:在30秒內,創始人可以描述一款應用,并且讓潛在的用戶下載并且試用它。

快速的擴散性意味著創業確實可以在一夜間成功。像Secret這樣一個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在短短的幾周內就已經達到了數百萬的用戶。這種壓縮增長直接影響了投資者對創業公司的估價。他們不再以公司的持續增長前景作為估值的依據,而看重某一公司因為短時間的用戶規模擴大,而導致的不連續估值暴漲。

復雜數據驅動型風投公司的崛起

創業公司這種所謂的快速增長(估值暴增)是由于風險投資者越來越只看重復雜的數據造成的。類似于Sequoia, Andreessen Horowitz和 Google Ventures這樣的公司都啟用了整個團隊來分析應用排名和社交網絡人氣數據,來確保能搶到下一個能取得突破性成功的創業項目。

比如,像Bloomberg Beta這種過度依賴數據的風投公司,甚至在創始人創辦某一公司之前就已經獲悉了他們的創業動態。事實上,希望憑借純粹的計算系統來辨別投資機會的趨勢已經蔓延,Deep Knowledge Ventures甚至已經為其董事會研發出來了一個“投資算法”。

事后來看,在九十年代風投家們投資了亞馬遜,ebay和谷歌這類明星公司,但他們那時候的投資決策過程看起來猶如不可捉摸的靈感閃現?,F在已經沒有風投家們再愿意齊聚一堂,認真審聽創業者們的幻燈片演講。并在這之后小心翼翼地像擠牙膏一樣的投資這家創業公司?,F在的投資者們更愿意用數據來說話,通過掌握了比創業團隊還多的數據,從而進行投資決策。

科技泡沫

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對于投資者來說,急速的產品擴張和數據驅動型投資決策,讓投資一家公司的決定作出的越來越快速而輕率。風投家們不得不冒著巨大的“估值風險”,因為你能掌握的數據,別的風投家也能掌握到。

然而,目前存在的挑戰就是風險投資者們缺乏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快速而準確地做出決策的能力。不僅是風投家,一般人總是傾向于在掌握更多的信息和把握后,再做出決策。這種思維模式在本質上是有價值的,但卻不適用于弱肉強食的風險投資行業。在熱錢快速分搶好的投資項目之時,風險家必須在令人難以置信的壓力下做出快速的決定。

Mark Suster撰文詳細為我們講述了現代風投行業發生的變化。在我個人看來,目前風投行業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投資趨勢。早期投資者,建立了廣泛的投資組合并擁有自己遴選合作創始人的獨特方法;晚期投資者,更依靠數據進行判斷。一旦數據符合要求,他們就不惜血本往里面砸錢。

上述情況解釋了像Secret這樣的創業公司如何在創立兩個月后便籌集到了140萬美元的融資,在創立五個月后的A輪融資融得860萬美元,在創立九個月后的B輪融資中獲得了2500萬美元。

當一家初創公司的產品和創意還不錯,那么就會有一批早期投資者進入,幫助其把產品投向市場。如果這家公司不久后找到了合理的增長模式,就會吸引到上述的晚期投資者。要是該公司能夠保持持續增長,那么就會有更晚的投資者涌入。這些更晚的參與者包括投資銀行或對沖基金,他們甚至根本不在乎退出時的收益,而瘋狂地追陪那些創業項目。

關于市場是否存在泡沫的討論還在繼續,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風投行業的投資動機解釋了我們正在見證的創業公司的瘋狂估值。通過利用數據和算法,早期投資者快速決策以免對手先下手。晚期投資者為了能夠擠進分一杯羹,不得不把創業公司的估值炒上天。

其實,對于投資者來說,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當我們退出的時候,是否能夠從這家公司獲得豐厚的回報。給一家初創公司投資2500萬美元,可能到最后發現它很難給我們帶來2.5億美元的退出收益。盡管現在創業投資的估值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點,但我認為未來五年中,投資者對創業公司的熱情很難像過去五年那樣高漲。特別是發達國家,幾乎人人都是互聯網一代。別說智能手機,就是發布僅4年的平板也比比皆是。這意味著,這個曾經擁有無限潛力的市場已經接近飽和。

遺憾的是,來自沙丘路人士的狂歡意識不到即將到來的殺機暗藏。就像2000年的災難性崩潰一樣,瘋狂過后是連篇累牘的倒閉公司記錄和財政赤字。分線投資是最專業的投資者,他們的職責在于保證可控的風險范圍內獲得最大收益。如果他們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那么他們的假期就不僅僅是在八月份了。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